03.05 李自成為何會敗給李世民?

翁董威


是不是李建成敗給李世民?我實在是忍不住想問啊,這兩人咋碰面的,誰穿了?


李建成為何會敗給李世民?

李淵的這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無疑都是很優秀的,這既是李淵能成功登上帝位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可是能繼承的皇位只有一個。李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們互相殘殺,因為政治的殘酷,他們必然會有一場爭鬥,不是你死我亡,不會罷休。

公元626年7月,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發動者李世民完勝,父親李淵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全部都被排除在帝位之外,他成功登頂。那麼,李建成為什麼會敗給李世民?

表面看來,李建成其實更有優勢。

他是大唐真正已經被冊封的太子,繼承帝位名正言順,只要李淵一掛,他就可以上任,沒有任何法統上的瑕疵。他兒子也多,不愁後繼無人。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他也立下過赫赫戰功,不是個鎮不住人的,他也坐鎮京都指揮,太子監國也不少年,從政經驗很豐富,可是,他最後還是輸了,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李建成有軍事才能,但是相比較李世民而言,稍微遜色一些些。李建成喜歡懷柔,政治手段和軍事攻擊結合,而李世民的風格更凌厲兇悍,善於用軍事力量來打擊對手,所以當兩方必然相鬥時,李建成只能輸。

第二:李建成善於用人,但是相比較而言,李世民更能用人。別的不多說,就拿魏徵來說,這個謀士不簡單,閃閃發光。李建成當初聽了他一些話,所以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卻沒有全聽,尤其是沒有聽他除掉李世民的建議。李世民更能忍,李建成被殺後,他重用魏徵——雖有殺他之心,卻終究沒有實行,創下千古功業。

第三:李建成的陽謀太多,陰謀太少,他完全沒有防到對手會用暗殺這一招,對玄武門這個重要的地方,實在是缺乏基本的認識,他對常何的背叛,竟然一點都沒有知覺,至於自己府裡,被人收買了多少,都不知道……

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對李建成的評判多少有些不公,但是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換言之,李建成如果贏了,李世民的形象也未必會有多高大,只是,歷史沒有如果,李建成的輸,實在是有其必然,因為任何時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人才啊。(宛如清揚)

能看完的,都是好漢,因為提這個問題的兄弟,一高興把李建成寫成李自成,這一下子李建成李自成李世民都傻了,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其實也有些傻啊。


宛如清揚


李建成作為法定太子,輿論上已大佔優勢。又文有魏徵,武有馮立,薛萬徹兒等名將,還有李淵支持,並已經逐漸削減了李世民實力,若不是玄武門之變,或者變亂不成,李建成絕對將李世民碾壓到塵埃裡。可是他卻棋差一著,功虧一潰。為何?性格缺陷也



一,剛愎自用。李建成雖然也有謀略,但性格稍欠果斷。李建成曾在李淵的支持下,隔離了杜如晦與房玄齡與李世民的接觸,又將李世民身邊的大將秦瓊等人調離。但當魏徵提出,將李世民派往涼州、蜀地等偏遠地帶,或請旨撤銷天策將軍府,將秦王軍隊收歸朝廷,或發動突然襲擊,將李世民抓起來,等其軍隊解散後再釋放。他卻拒絕了,從而失去了主動權。



二,過分自信。李建成對李世民步步緊逼,而李世民步步退讓,養壯了李建成的自信。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因接到欽天監預示“秦王當有天下”的報告,召見李世民詢問,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穢亂後宮的事告訴李淵,李淵決定召開家庭會議,讓弟兄三人對質。



對此,李建成並非不知情,因為張婕妤暗中早將此事告訴李建成。李元吉擔心李世民孤注一擲,反戈相擊,建議他託病不上朝。李建成卻認為,宮中防備森嚴,自己入朝參見,應當不會有危險。更何況當晚宮中當值的官員早已被自己策反了。



然而,意外出現了,李建民心中的自己人是雙面奸諜,是李世民安排好的,李世民和幕僚經過一夜精心策劃,於六月初四凌晨在玄武門起事,伏擊並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並控制了李淵。



就這樣,李建成,因為性格上的弱點,將一座大好的江山拱手讓給了李世民。


萍風竹雨123


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吧,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將李建成,立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秦王李世民智勇雙全,有一批人才跟隨著他,如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不安,就和李元吉合謀,在唐高祖面前毀謗李世民,剛好突厥進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議,派李元吉帶領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帶兵北征,企圖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感到箭在弦上。在和自己的部下商議後決定先發制人。

晚上李世民到皇宮向唐高祖控告,稱李建成、李元吉要謀害他,唐高祖李淵決定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自己親自審問。到了第二天早上,李世民派了長生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事先埋伏在玄武門,當李建成、李元吉騎馬走到玄武門時,感覺氣氛不對,準備轉身回去,李世民騎馬走到他們面前叫他倆別走,李元吉想拿起弓箭射殺李世民,由於心裡緊張沒能拉開弓箭,李世民眼明手快一箭將李建成射死,隨後尉遲敬德也將李元吉用箭殺了,當唐高祖李淵得到消息後,只得讓出皇位給李世民,這就是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就開始了貞觀之治。

這主要是李世民跟隨他的父親太原起兵後屢立戰功,為唐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無論是文治武功都遠超太子李建成,而李建成碰到這麼強大的對手與他競爭皇位,兩兄弟的矛盾愈演愈烈,竟然演變成了一場生死的較量,當然李世民最終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父親李淵不得不退位做了太上皇,這應該是李世民的威望在當時已經達到了人心所向、眾望所歸的程度,所以才如此順利的打敗了李建成。


求圓4


玄武門之變在唐朝歷史上發生過四次,分別是公元705年的“神龍政變”、公元707年的“李崇俊政變”和公元710年的“唐隆政變”其中最大最知名的當屬李世民發動的那一次“太極宮玄武門”之變!

唐公李淵建立李唐王朝,可以說是結束了隋朝末年諸王割據的混亂局面,對這來之不易的皇位自然倍加珍惜!終於兵器入庫,開始了治世,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李淵立李建成做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淵也許太愛自己的皇位,作為帝王,他對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採取權力治衡之術!

李建成作為現任太子,未來儲君,李淵給他配備的都是魏徵、馮立這樣的文官,留在朝內學習治國之術。而李世明則聚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這樣的軍事人才,隨他南征北戰。

這樣的人才分而培養的方法,非常高明,即能保證兩個兒子在各種的位置上得到最大的發揮,又能相互制衡,避免尾大不掉!

但是對於皇權的渴望,並不是有制衡策略就可以的!

第一:婦人之仁失先機

李建成感受到了來自秦王的威脅,或許李建成並不適合做一個統治者,他有對權力的渴望和嫉妒,但是去沒有為了權力而不折一切手段的狠心。

李建成感受到了威脅之後,也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剪除李世民的勢力。當時他的忠實粉絲齊王李元吉就提出了要做掉李世民的想法,但是卻被李建成給否了,也許他只是想讓李世民失去勢力,並不想要他的性命,他最終還是太過於仁慈。

第二:過度自信,識人不明入險地

玄武門事件發生時,李建成並不是沒有機會躲過這一劫的,李世民將李建成淫亂後宮的事情告訴李淵,張尹妃提前將此事通知了李建成,提醒他別入宮,李元吉也建議他稱病不入宮,但是他堅持入宮。

他認為皇宮中他不會有危險,於是孤身入宮,而恰不知他認為最不會有危險的地方,卻是最危險的地方。玄武門本是太子的勢力範圍,他卻不知道 自己的手下早已被李世民所收買。

第三:武功不濟誤性命

李建成到達玄武門的時候 ,等待他的卻是李世民枕戈待旦、甲冑加身的軍隊。此時的李建成面對如此局面已失先機,更是無力反抗,連射三箭都未能傷李世民分毫,卻被李世民一箭射中,丟失了性命。

歷史只對勝利者進行歌頌,儘管李世民這個舉動不被歷史所認可,他殺兄逼父謀帝位,但是卻也不能否認他作為君王的功績。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雨霽視角


李自成敗給李世民,這要怪他們的爹。

李自成小吏出身,屬於社會中的底層人員,沒讀過書,見識少,除了自己家隔壁的張三李四,就沒有什麼資源可以整合營銷利用。

李世民不一樣,他是社會上層出身,本身也是十分優秀,大把的社會人脈供他驅使,何況皇帝還是他姨表叔,這種資源是羨慕不來的。

另外,李自成應該是穿越了,不然我無法想象他怎麼會和李世民搶奪天下,難道時空錯亂了?典型的關公戰秦瓊。

還有我都不知道配什麼圖好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沒文化的,就是手機打字很容易出錯自zi和~建jian也不是一路的啊,我希望沒事別好好學習別關心古代帝王的事,李世民是我的前世,李建成李元吉李元霸都成神靈了在我的軍營,沒事瞎逼逼容易讓他們收拾你,至於我不開心你下了地府我就砍你的腦袋,讓你變成蚊蟲類生物。


我是路希法


因為經過幾十代基因退化智商不夠,混成了郵遞員。文化水平低,視野就不夠開闊。當然就不能像李世民那樣成就大業了。李世民家族是貴族出身,有文化,視野開闊,縱古論今。而李自成是個農轉非的農民。視野不超過三米遠,加上沒有給力智囊,也只能打不贏就跑,沒有整體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