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德軍卡爾臼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

IFYOU552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卡爾是臼炮,採用高拋物線,所以射程有限,開始射程只有7公里。

這個射程太近,很容易被敵人野炮、山炮幹掉。

後期型號增加了射程,達到10公里以上,這才比較安全。



二戰最實用的巨炮:德軍卡爾鐵道炮摧毀大量要塞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43期

600毫米卡爾鐵道炮,是二戰中最實用的鐵道炮。

二戰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製造了卡爾巨炮,本來是用於對付法國馬其諾防線的。

1937年6月,萊茵金屬公司任命彈道工程師卡爾·貝可勒爾將軍,為項目總負責人。

2年內,卡爾將軍完成了口徑600毫米火炮設計,該火炮因此命名為“卡爾鐵道臼炮”。

卡爾鐵道炮一共生產了6門,名氣都很有意思,分別是亞當、夏娃、索爾(北歐雷神)、奧丁(北歐主神)、洛基(北歐邪神)、提爾(北歐戰神)。

和800毫米古斯塔夫重炮不同,卡爾鐵道炮是實用型火炮,可以作為戰術用途。

它重達120噸,卻可以憑藉自身的履帶系統緩慢移動,時速10公里,可以遠離鐵路線作戰。

同時,利用鐵路運輸時,火炮不需要拆卸就可以直接運走。

而古斯塔夫則要拆卸運輸,使用前裝好,運輸時則需要一列火車。

可見,卡爾鐵道炮要實用的多。

卡爾鐵道炮可以自行移動,同時進入陣地以後10分鐘就可以開炮,具備打擊戰術目標能力。

它的威力巨大,一炮可以擊穿2.5米的水泥碉堡和35釐米厚的鋼板。

高爆彈則可以在地上造成直徑15米,深5米的大洞。

卡爾鐵道炮的精度一般,每10分鐘可以發射1到2發,火力密度就同類火炮來說相當不錯。

火炮需要19個人來操作,這個人數並不算多。

即便105、150毫米火炮,也需要一個班12人的炮手。

卡爾鐵道炮的最大問題,在於射程有限。

因是高拋物線的臼炮,它的射程只有7公里。而德軍75毫米野炮射程,也有9公里!

也就是說,卡爾鐵道炮很容易處於敵人炮火覆蓋下。

它重達120噸,難以快速移動,生存能力較差。

卡爾鐵道炮的後期型號就增加了射程,達到10公里以上。

卡爾鐵道炮本來是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的。

然而,德軍並沒有攻打馬其諾防線,所以火炮也沒有用上。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卡爾鐵道炮迅速參戰。

在著名的不列斯特要塞戰役中,德軍使用各種火炮攻擊5天收穫不大。

使用卡爾鐵道炮轟擊僅僅3天,就佔領了要塞。期間,火炮發射的2噸重型混凝土穿甲彈,將要塞厚達2米的混凝土牆炸的粉碎。

1942年的克里米亞戰役中,卡爾鐵道炮和古斯塔夫巨炮並肩作戰,摧毀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幾門卡爾鐵道跑,發射了200多發炮彈。

隨後蘇德陷入劇烈拉鋸戰,尤其蘇軍還有部分制空權,導致卡爾鐵道炮不能在前線自由活動,沒有參戰。

卡爾鐵道炮最後一次實戰,就是在1944年的華沙起義中。

它開炮摧毀了波蘭民眾起義軍,盤踞的一些堅固建築物。

600毫米炮彈,1發就可以摧毀一棟最堅固的大樓。

1945年4月11日,最後的柏林戰役中,卡爾在柏林以南50千米處朝著蘇軍開了幾炮,隨後被遺棄。

1945年,德軍投降後,6門火炮中的2門被美軍俘虜,其餘4門則被蘇軍繳獲


薩沙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卡爾臼炮是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所開發、使用的超重型火炮。最初是為了應對馬奇諾防線這類大型要塞而設計的。由於是彈道工程師卡爾·貝可勒爾負責開發,所以該火炮也因此命名為“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60釐米口徑型的最佳射程為6800米,與大口徑步兵迫擊炮也差不多是這個距離,而一座105毫米或122毫米榴彈炮可以打到20,400米的目標。因此萊因金屬在會議對希特勒所提出的報告中,新的長7.1米、540毫米口徑的炮管就是為了要增加有效射程,後來有三輛卡爾臼炮被改裝成540毫米的炮管,射程也因此延長到10,400米。

卡爾臼炮的彈藥重量從1.25噸起跳,600毫米口徑臼炮的彈藥甚至重達2噸(穿甲彈的重量超過2噸)。重型穿甲彈以大角度墜落可擊穿2.5米的水泥碉堡和35釐米厚的鋼板,高爆彈則可以在地上造成直徑15米,深5米的大洞。卡爾臼炮一共需要16個人來操作,裝彈前要先將炮管放平進行填裝;炮管最大仰角為70°,左右迴旋角各2.5°。由於臼炮本身的精準度並不好,所以利用威力來補償精準度。

卡爾臼炮總重124噸,可藉由自身履帶進行短距離移動、炮位與射角迴旋調整(但迴旋角僅有左右各2.5°),由於馬力不是這座炮的最大考量,因此就算消耗了大量的燃料,車體僅能達到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如需長距離移動仍然必須依賴火車運輸。卡爾臼炮唯一的優勢就是運輸時不需要先進行分解,可以於目的地直接投入戰事,然而,在移動時必須借重兩座龐大的轉向架將全車放到板車上。

為了保證彈藥供給,德軍以四號坦克的底盤改裝了彈藥工程車與彈藥運補車,來回穿梭於彈藥儲放陣地與射擊陣地之間,每一座臼炮配有彈藥工程車與彈藥運補車三組,另有第13輛工程車作為支援用車。 因為太大太重,射擊時的效益並不高,加上它射程短以及移動距離短,幾乎沒辦法離開鐵路,因此只有在附近有鐵路的戰場才能部屬,造成其出戰紀錄極少。


迷彩虎軍事


卡爾臼炮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研發的一種自行重迫擊炮。一共生產了7門,投入使用了6門。這是真正的人間大炮,卡爾臼炮的口徑為600毫米,長5米,塞進一個人綽綽有餘。

橫亙在德法邊境的馬奇諾防線曾經一度讓納粹德國愁眉不展,想要攻擊法國,這條防線似乎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為了對付馬奇諾防線,萊茵金屬公司設計了一款巨型迫擊炮,這門大炮由多輛履帶戰車運輸,然後在現場組裝。之後設計者發現分組運輸的方式雖然機動性很高,但組裝過程需要大量時間,不利於支援戰鬥。於是這款武器被設計成自行迫擊炮,好處是可以立即投入戰場。缺點是整車重量過大,移動和轉向不便。

為了紀念德國著名的炮兵軍官卡爾·貝克,這種大炮就被命名為卡爾臼炮!

該炮重124噸,裝有580馬力發動機,油箱每次可填充1200升燃油,速度為每小時6-10公里,可以連續行駛40-60公里!

由於重量過大,卡爾臼炮只能在軟土上做直線前行運動,如果轉彎就會陷入土裡。所以這種武器的機動性極低,很容易成為戰場上的活靶子。除非取得戰場主動權,否則這種武器不能隨便運上戰場!

卡爾臼炮主要有1250公斤、1700公斤和2170公斤三種規格的穿甲彈。在戰場上卡爾臼炮的發射速度為5-10分鐘發射一次,炮彈出膛後大約經過50秒的飛行才會擊中目標。

(正在裝填炮彈)

關於三種炮彈的射程如下:

2170公斤炮彈裝藥為460公斤,炮口初速度為220米每秒,射程4.3公里。

1700公斤炮彈裝藥為340公斤,炮口初速度為283米每秒,射程6.4公里。

1250公斤炮彈裝藥為280公斤,炮口初速度為378米每秒,射程1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