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乏財商教育,作為父母一味的努力賺錢,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上名校,換來的是孩子不能體諒大人的辛苦,總是索要更多,忽略了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但這卻是家長對孩子理財教育的缺失。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錢仍然不斷地為你買來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選擇的話,那麼意味著你的財商在增加。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是一種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已經成為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之一

美國:讓孩子學會自立

父母從孩子3歲起就會培養他們的經濟意識,灌輸給他們自立、勤奮與金錢的相互關係,鼓勵孩子“要花錢,自己掙”的生活態度。每個孩子都會有零花錢,而這些錢大多是他們幫助家人做事掙得的。

日本:自立更生、勤儉持家

更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因此,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

英國: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英國人保守,精打細算,鼓勵理性消費,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從幼兒期就開始了,並且還會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譬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11至14歲的學生要懂得人們的花費和儲蓄受哪些因素影響,懂得如何提高個人理財能力。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孩子的財商教育不可忽視,培養孩子的財商應該從細節入手,落實到生活小事中,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消費觀以及理財觀。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每一個家長都應該重視起來。

附:美國兒童的理財教育階段

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無法把商品都買回家,因此必須作取捨;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能夠數大量硬幣;

7歲能看價格標籤;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帳戶裡;

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週開銷計劃,並知道在購物時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物美價廉的商品,並有打折等概念;

12歲能夠制定並執行兩週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13歲能夠為自己擬定短期和眼下的財務目標,如星期五晚上租盤錄像帶,到夏天買個新的CD機,計算簡單的利息,編寫和修改預算;

17歲能比較各種儲蓄和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回報,比較年利率,從誰那裡借錢;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給家長推薦兩本適合教育孩子財商的書籍《窮爸爸與富爸爸》、《小狗錢錢》

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