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中國水城(Water city of China)指的是:江蘇省宿遷市、江西省九江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山東省臨沂市、河南省南陽市。

NO 1 宿遷

江蘇省省轄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圈、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宿遷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30.68億,位列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百強。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鍾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讚歎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宿遷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及乾隆行宮遺產點、項王故里、駱馬湖、洪澤湖溼地等著名旅遊景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範城市。

宿遷是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

NO 2 九江

九江,簡稱 “潯”,江西省設區的市(地級),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九江是“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三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九江是昌九一體化的雙核之一、環鄱陽湖城市群城市,也是江西將建設的3個區域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中部地區重要物流樞紐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化港口旅遊城市 [1] 。

九江被定位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之一和國際化門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 [2]

九江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九江港是長江水運第四大港口,江西省第一大港口,國家一類口岸,年通過力5000萬噸 [3] 。

九江有“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之美稱。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東林寺”;江西千島湖“廬山西海”;中部九寨溝”龍源峽”皆位其境內 [4] 。

九江榮獲“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城市” 等稱號。

NO 3 南寧

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國面向東盟十國國際大通道、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帶、西南出海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永久舉辦地,國家“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也是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南寧建制於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至今已有1700年曆史。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全市下轄7區、5縣,面積2.2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5.5萬人。 [4]

南寧位於廣西南部,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以南,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 [4]

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發佈《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南寧定位為面向東盟的核心城市,支持建成特大城市和邊境國際城市;南寧獲得2018年第12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舉辦權、2019年蘇迪曼杯舉辦權。 並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3] [5-6]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NO 4 臨沂

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範基地和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 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 臨沂是著名的商貿名城和物流之都,是全國重要的物流週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 也是山東省地區中心城市、 臨日都市區核心城市 [5] 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 。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臨沂因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沂州,是東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西周時建城名鄅。 [8] 春秋時魯國築啟陽城。 [9] 秦時屬琅琊郡,東漢時琅琊國建都開陽, 北周時改置北徐州為沂州, [9] 隋時析置臨沂縣,清時設沂州府,近代中國共產黨曾在臨沂地區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併成立了山東省政府和華東軍區。 1994年改置臨沂地區為地級臨沂市。

截至2016年底,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個市轄區和郯城、蘭陵、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莒南、臨沭9個縣。

臨沂有沂蒙山、岱崮、王羲之故居、竹泉村、天上王城、湯頭溫泉、地下大峽谷等景點 [13] ,有曾子、荀子、諸葛亮、王羲之、顏真卿、蕭道成等歷史名人 。獲評“中國物流之都”、“中國食品之都”、 “中國板材之都”、中國工程機械名城”、“中國十佳生態宜居典範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十大城市” 、“世界滑水之城”、 “聯合國綠色工業平臺” 和“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NO 5 南陽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直管市。戶籍人口1010.75萬人,常住人口863.4萬人,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中國五大水城,江蘇宿遷居首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淅川。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月季之鄉、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5年南陽入選中國新興城市投資吸引力排行榜20強。2017年6月南陽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