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叫:“伴侶用心準備的禮物特別醜,該不該告訴ta?”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薛兆豐教授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問題,要看兩人是長線還是短線相處。短線相處,當然可以給對方一個美麗的錯覺,選擇不告訴ta。

但如果是長線的相處,那就應該告訴ta事實的真相。都已經那麼用心去挑禮物了,只要你告訴ta,以後就會送對。成本那麼低的事,為什麼不做呢?

俗話說:不要為了最後一步的難,浪費伴侶前九十九步的心意。

但在現實中,卻有太多的人因為不懂“最後一步”如何走,導致雙方鬧得不歡而散。也許說出口的話並不是我們的本意,但它帶來的傷害,卻是無可避免的。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帶刺的語言就像是一把刀,無形之中就能刺傷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少則也會影響對方的一整天的心情,多則影響一生。

有一次帶4歲的女兒參加同事聚會,發現她整個晚上都顯得悶悶不樂,和平時活蹦亂跳,判若兩人,還以為是生病了。女兒臨睡前,還是決定跟她聊一聊:

我:Elsa公主,今天有沒有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女兒搖搖頭,說:沒有啊。我:但我感覺Elsa公主今天不像之前那麼愛笑喔。為什麼呢?女兒嘟長了小嘴,說:今天寧叔叔說我的Kitty髮帶不好看。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小朋友是因為這事而不開心。連忙抱著女兒,跟她解釋叔叔是在開玩笑,逗她玩的。

這個小插曲也讓我意識到,女兒逐漸長大,愛美之心也逐漸長成。但孩子分辨是非、區分玩笑與否的能力卻還沒養成。

這期間任何人的一句話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評價、奚落的語言,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導致孩子自信建立的失敗。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熱戀期的情侶,總是在甜言蜜語和小吵小鬧的頻道中來回切換。吵架時候,過分激烈的言語會可能會導致雙方關係中不可磨滅的痛。

電影《失戀三十三天》裡有這個一個情節:

兩人分手後,有一次黃小仙喝醉了,迷糊中打了電話給前男友陸然。這時陸然告訴黃小仙分手的原因:我們兩個不小一不小心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每一次吵架你都要把話給說絕了,一個髒字不帶,殺傷力足以讓我撞牆一了百了。吵完以後你舒服了,你想過我的感受嗎?我每一次都像狗一樣腆著臉去找一個臺階下,你每次都高高在上,我仰視夠了,我受不了了。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陸然在以往相處中被黃小仙的話傷害得夠嗆,以至於最後選擇和小仙分開。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現實中,我們都有處在氣頭上的時候。尤其戀愛中的情侶,情緒波動往往較大,容易把話說絕了,不給對方留餘地。殊不知,每一句惡言狠話,就像一根釘。哪怕事後再真誠的道歉,再甜蜜的補償把釘子拔出來了,那個洞還在。


茫茫人海,成為伴侶的兩人,選擇向彼此敞開心扉,是心靈捱得最近的時候,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傷害的時候。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是溝通中很經典的一個法則。

暢銷書《關鍵對話》中也同樣提到這個法則:如果你感覺到溝通雙反中存在激烈的情緒,可以暫時退出溝通。找個藉口,離開一會,等心情平復之後,再回到溝通當中去。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臺灣電信在2014年拍攝了一組名為“因為愛,好好說話!”的系列公益廣告。

電話一頭,當事人被要求對自己的伴侶,父母或是孩子模擬生氣時候的語氣,而電話另一頭,則用攝像機拍下家人在接收信息後的反應。

害怕,無辜,不知所措,難過,自責。

當事人通過直播看到家人的反應,無不當頭一棒,懊惱不已。那些自以為無意的一句話,自己都不察覺負面情緒的宣洩,卻對心愛的家人造成如此傷害。

很奇怪,我們能夠對任何人溫柔而熱情,唯獨對最親的人,容易暴躁、敷衍。

也許有些人會說,平時面對外人,為了工作。即使再想發火也只能選擇壓抑情緒,笑面迎人。難道回到家,面對家人,還不能夠卸下包袱,解放天性嗎?

但你可曾想過,你是卸下包袱,解放天性了。那麼你在無辜家人身上無故留下了傷口,有誰去幫他們撫平?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心理學中關於情商的定義,首要的就是了解並懂得把控自我的情緒。

因此,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或是說情商健康的人,也應該懂得對自我情緒的把控,尤其是負面情緒的消解。想要成為家裡的大樹,就要學會承擔,需要給家人庇護的話,就不要以“生氣”為藉口,把負面情緒轉嫁給家人。

家是我們的港灣,家人是我們傾訴的對象,但也不是我們理所應當的情緒宣洩口。我們每一句衝動憤怒的話,都是對他們愛意的辜負。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季羨林老先生有句名言:

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這既是說話的技巧,更是做人的心法。

好好說話,並不是讓你說假話,說違心的話,而是在事實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說,用更溫和的語言講。

學會好好說話,也不僅僅是通過掌握語言句式,言語辭藻去應對他人,更重要的是養成換位思考,體察他人感受的思維習慣。

因為在乎,所以有話好好說。

深入骨髓的教養,是對親人和顏悅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