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楊千嬅為子剋制脾氣 家長如何言傳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

楊千嬅為子剋制自己脾氣

如果每個人只能有一個標籤,沒有人比楊千嬅更適合“烈女”這個詞,無論是歌曲、電影裡的她,還是新聞或真實生活中的她,但自從2012年生下了兒子Torres,那個橫衝直撞的大笑姑婆忽然不見了蹤影,用她自己的話說,“之前我性格很烈,認為什麼事情都可以一個人擔當,但現在當我想衝動、逞強的時候,就會想想我兒子,每做一件事情,每講一句話,每下一個決定,我都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個人的任性。”

在11月11日即將上映的電影《單身男女2》中,她飾演一切講求逆向思維的女股神楊鴦鴦,雖然仍是神經大條愛笑愛鬧,但在主動追愛的路上,她更渴望的是一段可以邁入婚姻殿堂的穩定情感,至於沒能和古天樂飾演的張申然人月兩團圓的不完美結局,她說,“也許我們每次遇到的都是對的人,沒有開花結果只是因為時間不對。”

有孩子後,每一個決定都不能任性

記者:婚姻和孩子對你的事業有著怎樣的影響?

楊千嬅:其實有了婚姻、孩子之後,我整個人都成熟了很多,因為有了責任感。畢竟養孩子,不止是有沒有金錢,而是怎麼去教育他,讓他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之前我性格很烈,認為什麼事情都可以一個人擔當,但現在當我想衝動、逞強的時候,就會想想我兒子,然後就用很理性的方法表達自己、解決問題,每做一件事情,每講一句話,每下一個決定,我都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個人的任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家長就是孩子第一位也是終生的老師,每天與家長相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對孩子的性格、行為等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身教勝過言教,孩子在具體形象地認識著世界,也在用心觀察和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除了需要教給寶寶很多知識,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每一件東西是做什麼用的,又有什麼特徵;還需要教給寶寶很多能力,如何去發現、去觀察,如何去比較、去記憶,如何去使用、去駕馭;更需要教給寶寶如何去表達自己,如何同別人協調關係。在培養寶寶的過程中,說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辦法,而形象的示範則是最生動最有效的手段。

父母經常認為孩子不肯聽自己的話,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但父母將內容轉化成行為,這種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東西寶寶就能真正學習到,也更容易把它們變成自己的知識和本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教要勝過言傳。

在家庭教育中,由於我們大多數家長不懂教育規律,缺少帶孩子和教育子女的經驗,加上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子女教育上,於是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孩子,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國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也應轉變觀念,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家庭教育,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現結合自身對孩子的教育,談幾點體會:

一、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一出生,他心靈上這塊土地是荒蕪的,父母是這塊土地的第一個播種者,你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個性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個人成長。

作為家長,要時刻牢記,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模仿的對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認為的“榜樣”,如父母、老師等。父母與孩子長期共處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觀察模仿、學樣。如果家長一有空就去看電視劇、逛商店、打牌,卻每天在叫小孩子讀書、寫日記,孩子就會不願意,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學習的效果也不會好。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家長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對學習又沒有自覺性,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將時間都用於玩樂上,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所以,家長一定要真正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嚴於律已,經常檢點自身的言談舉止,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和改變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先自己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如堅持每天抽一定的時間看書學習),改變孩子不良的品行和習慣先要改變自己不良的品行和習慣。要通過長時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努力,逐漸使孩子養成優良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毅力。

二、輔導孩子學習重要,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目前,小孩子的學習負擔都比較重,作業也比較多,還經常需要父母進行輔導幫助。隨著孩子知識的增長,父母輔導也會力不從心。因此,從小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增強或保持孩子學習的勁頭更加重要。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環境”,這是教育界一句至理名言。要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作為家長,創造一個學習型的家庭氛圍是每個家庭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立足於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現代的家庭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只管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或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地肯定或否定,沒從孩子的心理特點上考慮,表現出的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簡單粗暴。比如,一個孩子為了給媽媽慶祝生日畫一張畫,結果在畫畫時不慎將顏料弄到潔白的牆上去了。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那個情景,沒頭沒腦地就把孩子批評一通。“誰要你把顏料弄到牆上去的,把牆搞壞了,誰要你畫的畫”等,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是個損傷。很顯然這位家長沒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從正面來評價自己的孩子。他應該先表揚一下孩子:你真不錯,能夠親手給媽媽畫畫,讓孩子能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自豪。然後再告訴孩子,應該講衛生,做事要細心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同時還維護了他的自尊心。

四、對孩子許諾要慎重,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

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必須慎重、實在,讓孩子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務。只有履行自己的諾 言,家長的威信才能樹立起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很大程度上帶有盲目性、應付性,甚至欺騙性,這往往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們作為家長在對孩子許諾前應先慎重考慮,該不該對孩子許諾,能不能兌現,這種許諾對孩子來說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許諾的真正意義。許諾後不履行諾言,會給孩子的自尊心會帶來極大的傷害,也會導致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還會使孩子錯誤地認為,對誰都可以隨便說話和承諾,反正說了又無須負責。

適當的許諾也是十分必要的,許諾應與有意義的活動掛鉤。如答應與孩子一起上公園、出外旅遊等。應注重精神享受,而儘量避開物質、金錢刺激。經濟上的許諾會讓孩子從小就看重金錢和物質的享樂,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個性和鋪張浪費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五、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將孩子培養成人是每一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孩子的獨立性只能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作為家長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然後到熟練。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經過努力,不管成功與否,都應該鼓勵,讓孩子感到自豪。孩子畢竟是孩子,當孩子在做事情時,哪怕做錯,家長對孩子也應該是多鼓勵少批評。一次不行做兩次,兩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滿意為止,讓孩子感受到獨立完成任務的快樂。

所有孩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天性——好問為什麼,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並想辦法讓孩子多長知識,引導啟發孩子動腦去想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家長應該多聽孩子的意見,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拿主意作決定。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和權利,家長對孩子的一切都有決定權,這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極為不利。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將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只要是合理的建議,就應該讓孩子自己作決定,時間長了孩子就學會獨立處理問題。

六、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主要任務是配合學校教學,所以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最好的辦法就是與老師經常溝通,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家長要認真地配合,如學校的活動,應積極鼓勵孩子參與,若需家長參與的活動絕對不要推遲,這樣既給孩子做榜樣,也支持了老師的工作,同時讓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言傳身教存在的誤區

在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的同時,自己必須也要做到言行如一,這才更是從本質上影響孩子的關鍵所在。所以,在父母說出口之前,首先一定要是自己先做到,切忌太過隨便,否則,會讓孩子覺得有被欺騙的感覺,將來在對誠信的理解上多少也會出現一些偏差,甚至成為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所以,在對小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言傳和身教這兩方面都不可缺少,並且要統一,這樣對小孩的成長才真正有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不僅教給孩子各種知識,還教給孩子行為的規範和做人的道理。不過,盲目地說教效果並不好,關鍵是身教,這才是孩子模仿與學習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