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洛陽西南部的豐李老街

在洛陽西南部的甘泉河濱、甘山北麓,有一個古鎮,名為豐李鎮,人們習慣稱它為豐李老街。豐李老街,有不少古建築。今天,我們走進豐李老街,講述這些古建築背後的故事。

明朝豐李百戶所

明朝統一全國後,改革元朝軍事制度,創立了衛所制。中央設都督府,各省設都指揮使司,重要州府設衛,衛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設河南衛於洛陽,河南衛設洛陽等千戶所。洛陽千戶所下設豐李等10個百戶所,每個百戶所有軍丁120人,即120個軍戶,長官稱百戶(正六品),為世襲武官。

豐李百戶所之所以稱“豐李”,是因為百戶姓李,是唐代名相李德裕後裔。這個家族的堂號是“豐李堂”,這裡的“豐”出自李德裕的名句“象舞嚴金鎧,豐歌耀寶刀”。以“豐李”為堂號,是讚美李德裕的豐功偉績。豐李百戶所的百戶衙門舊址,就是後來的李氏祠堂。

豐李百戶所的屯田區域,在甘泉河濱和甘山地區。甘泉河,又稱甘水,其源頭在今宜陽縣樊村鄉與伊川縣常川鄉交界處的樊店村,甘水從樊店北流,經伊川的常川、盧溝、鄢溝、曹坡等村,入豐李鎮,從小作村北入洛河。甘水東岸的高地,稱甘山,又稱櫻山。這裡土地肥沃,河湖相連,森林茂密,很適合農耕和漁獵。

豐李百戶所建有社學,五歲男童必須入學,學習儒家經典和練習武藝。成年後,在農閒時,集中在社學學習。因此,豐李社學培養了大批人才,最著名的是畢亨、畢孝、沈應時,他們都出身於豐李軍戶。

畢亨,於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進士及第,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任江南巡撫,主持修復了自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區)至海鹽縣的海塘。鑑於華亭海岸(今上海金山區)不斷內坍,海岸區接近金山衛城,為了加強防禦,又沿宋代捍海十八堰舊址增高加厚,自漴(shuānɡ)闕鎮(今屬上海奉賢區)經張堰至平湖界河橋五十三里許,建成“裡護塘”,使華亭沿海形成了雙重防線。人們為了紀念畢亨,修建了捍海公祠。

畢亨之子畢孝,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進士,曾任德州知州、湖廣右布政使。畢孝重視文化教育,於德州創董仲舒祠,以弘揚教化。

沈應時,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進士,曾任杭州知府。沈應時是著名詩人,所作《洛陽八景詩》傳世。

 李氏祠堂起風雷

清朝佔領洛陽後,豐李百戶所解體。雍正年間,在百戶衙門舊址,建立了李氏祠堂,目前保存完整。

李氏祠堂在豐李老街的中心區域,坐北朝南,從南到北依次為門樓、庭院、拜殿、正殿。門樓為磚木結構,房頂覆蓋灰瓦。拜殿、正殿均面闊三間,正殿十二開木質菱格雕花門比較精美。

清朝光緒年間,在李氏祠堂發生了著名的李延湧抗增稅鬥爭。李延湧是豐李李氏族長李延榮的四弟,為人豪爽仗義,不畏權勢,很有名望。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清政府又增收漕米稅,引起民憤。李延湧就與大哥李延榮、二哥李延華、三哥李延益在李氏祠堂集會,帶領群眾反抗增收漕米稅。洛陽知縣王道隆聞訊,派兵捕捉帶頭“鬧事者”,李延湧、李延榮和李延益聞風藏於馬窯村,李延華等人來不及躲避,不幸被捕,在縣衙被打死,其他被捕人員被綁在馬後拖死。消息傳到豐李,鄉民推選李延湧為代表,赴京告御狀。

李延湧到京投訴無門,他聽聞光緒帝要到雍和宮進香,便懷揣狀紙,服毒自盡在雍和宮門前。光緒帝看了狀子大怒,下旨罷免縣令王道隆,涉及官吏一律削官為民,同時撫卹了死者家屬,仍按原額徵收漕米稅。

古寨古橋古寺院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為抵禦捻軍,豐李修築寨牆,寨牆為土、卵石夯築而成。豐李寨為長方形,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引甘泉河的支流虢水形成護寨河。豐李寨有4個寨門,西門為正門。現寨牆還保留部分,殘高2米。東、南、北3個寨門已不存在,但西門樓還保存一層,磚石結構,殘高約6米,鑲嵌有“古洛豐李鎮,大清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寫”磚刻文字。

西門樓外的護寨河還保留一座石橋,名為集鳳橋。橋寬8米,橋面兩側各有十根青石柱,石柱之間有石欄。石柱、石欄上雕有精美圖案。橋洞為圓拱形,高3米,寬2米多。從橋上的題記可知,集鳳橋建於1916年春,出資修橋人是李紹鑾。李紹鑾是清末民初的豐李富商,他做的是牲畜貿易。

李氏祠堂斜對面,為明代豐李百戶所的演武場,清代初年在此建太和寺。太和寺是佛教廟宇,但有關帝殿、老君洞等建築,反映了清代三教合流的信仰習俗。太和寺坐南朝北,山門外有廣場,廣場上有戲樓。

太和寺每月有三次廟會,也是洛陽西南部最大的物資交流會。廟會期間,有豫西調、洛陽曲子的演出。廟會帶動了豐李商業的繁榮,東西大街、南北大街、半截街等街巷商鋪林立,以藥材交易最為著名,曾經擁有二十多家經銷藥材的商號。

民國初年,老葛青(人稱鐵老頭)在太和寺發起成立豐李紅槍會,擁有會員500多名,槍300餘支。老葛青帶領豐李紅槍會,參加了豫西的軍閥混戰,會員死傷慘重,老葛青憂鬱而死。馮玉祥駐洛後,下令收繳民間槍支,豐李紅槍會徹底瓦解。馮玉祥下令破除迷信,砸毀太和寺的佛像,改為軍營。此後,太和寺的建築又反覆改建,已面目全非。但是,太和寺廟會仍在傳承,至今仍是洛陽著名的廟會之一。

洛陽西南部的豐李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