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翻開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的地圖,你會發現在桂陽縣的西南角,有兩塊和桂陽縣不相連的區域,上面卻標註著“屬桂陽縣浩塘鎮”,也就是說這兩塊區域是桂陽縣“飛入”相鄰的嘉禾縣的飛地。這兩塊飛地的形成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的支流舂陵江中上流地區,這裡地理位置獨特。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形容桂陽:“翼帶湘江,連屬越嶠,山川奇勝,甲於湖南,經營楚、粵間,州亦襟要之地矣”,桂陽是中原通往嶺南的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難怪桂陽自古以來被譽為“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鑰”。

熟悉三國的朋友一定知道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故事: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吳蜀聯軍趁勢奪取荊州南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劉備任命趙雲為桂陽郡太守,後來吳蜀以湘水為界劃分勢力範圍,桂陽郡歸東吳治下。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桂陽縣的建置始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年),荊州刺史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陽縣,轄境大致和如今桂陽縣區域差不多。後來的朝代,平陽縣立了廢,廢了立,名稱也變來變去,轄區一會兒變大點兒,一會兒又變小點,反正就是不停地折騰。清朝三藩之亂時,吳三桂在衡州稱帝,為避諱還曾將桂陽州改為南平州,後複名。雍正時桂陽州又升為直隸州,直到民國時期1913年改為桂陽縣,才基本上穩定下來直到如今。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如果你去查桂陽縣的沿革歷史,一定會頭大。飛地的出現,有很多是因為行政區劃的頻繁變動造成的。我國古代的行政區劃調整大都遵循地隨人走的慣例,尤其是一些遷移的老百姓開墾的無主荒地,一般都是歸居民的原祖居地管理。為了便於理解,打個比較誇張點的比方:比如你以前是北京人,後來遷移到上海開墾了一塊無主荒地,在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的時候,你開墾出來的這塊地按照慣例就歸北京管了。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歷史上在多個縣交界地區,多為三不管地帶,人員混雜,從臨近各縣遷移過來的人會混在一起,出現插花地的情況就很常見了。在桂陽縣、嘉禾縣、臨武縣交界的地區,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歷史上有不少老百姓為避難或其他原因遷移至此,因此出現很多插花地(也即飛地),就是這樣的情況。後來經過一系列的調整,飛地的情況如今已經比較少了。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桂陽縣西南角隸屬於浩塘鎮的這兩個飛地村子,西邊的是幕庭村,東邊的是鄧家村,兩個村子距離浩塘鎮都約10公里,距離桂陽縣城約30公里,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烤煙。

幕庭村的名字很有意思,是因為周圍都是嘉禾縣的村莊,如同幕屏般將該村團團圍住,非常形象生動地體現出“飛地”的顯著特徵。幕庭村始建於181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轄兩個自然村共七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00多人。

湖南郴州市桂陽縣的兩個村為何飛到嘉禾縣境內?

而鄧家村的命名因為全村都是姓鄧的,非常明顯的宗族印記,應該就是祖輩遷移至此,一代代繁衍下來的。鄧家村轄兩個自然村,共六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00多人。

如果再看一下嘉禾縣的地圖,就會發現因為幕庭村的存在,行廊鎮有一塊很小的區域被分割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