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1

“你不認真學習,長大後找不到工作,謹防你連吃的都沒得,要著餓死掉。”

“我才不會喲,大不了去當乞丐,老爸,你別擔心。”

“當乞丐?要是人家不給你施捨,沒有要到錢錢或者吃的,你不會被餓死掉?”

“老爸,你別擔心,我有辦法的。”

“我當乞丐,不一定要人家施捨,我可以自食其力。”然後兒子說出了他的辦法,“我可以到建築工地撿人家不用了的鋼筋,可以到街上撿人家不要了的礦泉水瓶子,然後賣成錢。”

聽完兒子的“錦囊妙計”,老爸徹底崩潰。這兒子怎麼就怎麼沒有志向呢?

那是兒子小學的時候,讓老爸恨鐵不成鋼的一幕。

幾年後,兒子上高一,發生了一個大學生被餓死的新聞。

當老爸發佈這個新聞的時候,兒子驚詫了:“嗯,怎麼會被餓死呢?”

於是老爸講起了2012年3月18日《長江商報》的一條消息:湖北十堰鄖縣楊溪鋪鎮劉灣村男子王小林,自1995年大學畢業後就放棄工作,回到老家“宅”著。這期間,他氣走母親,像野人一樣生存著:餓了就拔村民地裡的菜生吃,渴了就在家裡用石頭支著一個鐵鍋燒水,困了夏天睡木板,冬天睡衣櫃。在這樣反常生活了十多年後,被人發現餓死在家中。

對此,兒子又是一陣感慨,哎,這人,怎麼這樣?就是當乞丐,你到建築工地走一走,在建築垃圾堆裡看看有沒有不要了的鋼筋,到大街上看看有沒有人扔掉的礦泉水瓶,也不至於會成這樣的下場啊?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2

對,當乞丐也不至於這樣。但這當乞丐也需要智慧。就像兒子小時候說的那樣:不要指望著別人施捨,而要寄希望於自己。

指望著別人施捨,你的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裡,別人給你錢錢,給你吃的,你才活得下來,別人不給,你就得餓死。

寄希望於自己,哪怕撿建築垃圾、撿礦泉水瓶子,生存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主動權,被餓死的大學生之所以被餓死,就是放棄了自己生存的主動權,已經懶到了極點,懶得連餓死也不願走出去求生存,而要宅在家中等死。

現在想來,好像兒子當年“不爭氣”的理想裡似乎也有靠譜的成分,因為他當乞丐的“理想”裡,也是主動型的乞丐。

只不過當年老爸的確“恨鐵不成鋼”,認為兒子太沒出息了。

於是當年,老爸非常之否定兒子的想法,總希望兒子能志存高遠,

於是總想用很多名人的勵志故事來啟發和教育他,希望他樹立遠大的理想,而不是當乞丐那一點可憐的念想。

現在想來,一味的否定,是家庭教育的大忌。比如當年老爸如果也能先認同兒子當乞丐的智慧,能激發他當乞丐式的主動,那麼他早就學會了主動。

一個人只要學會了主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3

那麼當年老爸該如何認同兒子當乞丐那看似不靠譜的理想呢?老爸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

老爸高考落榜以後,千掙扎萬掙扎走出了大山,來到了城裡。但是舉目無親,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老爸,也有很多糗事。

最囧的時候,窮到兜裡只有一毛錢,肚子餓得咕咕叫,望著燒餅攤直流口水。當口袋裡不是沒有一個銅板,而是隻有一毛錢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沒有辦法,忍著吧。因為一個那時一個肉餅也要五毛錢,而一個最便宜的糖餅子也要兩毛錢,一毛錢,沒人賣半個給你;一毛錢,只夠給自行車胎加一次氣。

哪怕是買一個糖餅,也差一毛錢啊,真是一毛錢難倒英雄漢。

於是只好用手捏了捏那已經獨自“霸佔”老爸口袋好長時間的一毛錢,再抬頭眼巴巴地望著那香氣誘人的燒餅攤,往轆轆的飢腸裡

一邊咽口水,一邊在心裡“畫餅充飢”再一邊噹噹自己的交警,把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指揮著往心裡流。

目光轉過彎,再低下頭,拼命踩著從舊傢俱市場買來的二手自行車,“奔馳”在這沒有自己立錐之地的城市霓虹燈下,老爸擦了擦紅紅的眼睛,開始對天發誓。

發的一個什麼誓呢?其實就是一個當乞丐的誓言:哪怕自己窮得在街上當乞丐要飯,只要不變得拿著刀在街上去搶,也不會讓自己的人生倒退,堅決不想著自己鄉下還有一畝二分地可以種,堅決不從城裡回到鄉下去,堅決要在城裡混出個人模狗樣來,這樣才對得住自己早已病死的爹和那時重病的娘。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4

當乞丐可怕嗎?不可怕吧。自始至終也沒有當上乞丐的老爸,就是活教材。

兒子小時候也喜歡吃燒餅,只不過還有比燒餅更洋氣的老字號:鍋盔,軍頓鍋盔。

曾經餓壞了的老爸,本著不想讓兒子也受那個苦的想法,每每是有求必應。

現在想來,如果讓饞得流口水的兒子來一個延時滿足,看看燒餅攤,體驗一下口袋裡沒錢是什麼滋味,再體驗一下老爸當年的乞丐般的理想,是不是有點現場教學的味道,不也是挺好的嗎?

或許這樣,老爸更能理解兒子當乞丐的智慧,更能支持兒子要當一個和別的乞丐不同的“好乞丐”的“理想”,其實那也是極好的。

就像喜歡歷史的兒子,知道的關於乞丐朱重八的故事。

朱重八是誰?朱元璋是也?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的開篇,就講述了他的故事。

朱重八是真的當過乞丐,但是當年明月告訴我們:

朱重八和別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為不同,他才沒有一直當乞丐。在討飯的時候,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傑。

......

朱重八最重要的收穫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的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人欺負後只能躲在柴堆裡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朱重八毫無疑問是後一種。

......

對,當乞丐不可怕,人家朱重八還真當了乞丐,後來還有了電視連續劇《乞丐皇帝傳奇》。

所以,老爸,不要天生帶著有色眼鏡,看不起乞丐般的理想,認同——體驗——改變,或許這樣,才是家長真正的智慧。

《面朝鏡子》B009:請摘下你的有色眼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