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做支教:別用“有色眼鏡”看待她的兩種人生

摘要

中青評論

直播是給大家的表演,而生活是自己的。

近日,某平臺擁有數十萬粉絲的主播被發現曾多次前往鄉村和山區支教。這些行為被披露後,引發了一些網友對她“兩面人”的質疑。直播間裡性感、美豔的主播形象,與貧困山區學校裡樸素、清純的支教老師,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兩種“人設”。面對激烈的輿論,該主播清空所有微博信息,並在直播平臺暫停直播,表達了不想被打擾的願望。

女主播做支教:别用“有色眼镜”看待她的两种人生

流量是網絡主播的本錢,關注度是他們立足於市場的根本,主播業餘從事支教活動,難免面臨“作秀”的質疑。然而,從這位捲入輿論漩渦的主播日常表現看,恐怕不能輕率認定她是在“作秀”。據報道,在2017年到2019年間,該女主播多次在個人微博上發佈支教、做義工的信息,但並沒有在直播活動中提及這些事蹟,支教並非短時間的心血來潮,也沒有明顯將其用於直播人設的打造,何來“作秀”一說?

“人真的是很多面的,不要隨便對一個人下判斷。”該主播在微博發出這一感慨,從一個側面回應了部分質疑。對於在互聯網平臺從事直播活動的主播而言,直播完全是一份正常的工作。在業餘時間從事公益慈善活動,與其本職工作的性質並不必然衝突。相關報道也指出,主播的這些公益行為並不是直播平臺組織的,完全是其個人行為,不宜戴著“有色眼鏡”貶低其從事支教活動的努力。

有人認為,主播在從事直播活動時著裝較為暴露,時常濃妝豔抹,與人們印象中的教師形象不盡相符。應當作出區別的是,短期支教老師並非全職教師,其從事短期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為學生提供外部的視角、幫助他們開拓眼界,同時為貧困山區輸送外部的教學資源,所以

不應當對其提出與全職教師完全一致的道德、形象要求。只要在從事支教時保持恰當的形象,為學生作出正面示範,就應當予以寬容和接納。

女主播做支教:别用“有色眼镜”看待她的两种人生

在主流話語體系裡,包括網絡主播在內的這類新興行業的從業者,早就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興青年”。類似李子柒這類出身貧寒、來自偏遠山區的主播,正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甚至成為文化對外傳播的生力軍。短期的支教或許不能為學生傳輸太多的知識,但通過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支教老師分享人生經歷,本身就可以使學生視野日漸開闊。

人們對公益慈善有著太多期許,以至於很多公益活動不得不揹負沉重的道德枷鎖。在公共認識中,“慈善不問動機”依舊是一堂需要補上的課程。只要真正幫助了他人的善行,都值得肯定與尊敬。以行善者的某些“瑕疵”來質疑慈善行為,只會讓行善者陷入不必要的輿論旋渦,帶偏社會關注的聚焦點,從而讓真正有益於公眾的慈善事業受損。

網絡主播從事支教活動,並非不能質疑,但她的身份、職業本身並不構成質疑的充分理由。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主播是否具備擔任支教教師的能力素養,支教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教師有什麼具體反饋。

針對這些合理懷疑,主播個人可以出面說明,接受支教活動的學校也可以進一步澄清。不管如何,揪著對方職業是網絡主播這一點不放,不僅暴露出思想上的狹隘,也是對公益慈善活動缺乏深刻理解的表現。

“直播是給大家的表演,而生活是自己的。”在這個“人設”遍地崩塌,很多人在社交網絡上刻意偽造形象的時代,主播的兩面人生確實容易引發各種猜想。然而,一切猜想與質疑都應當基於現實基礎。而對於公益慈善事業來說,摘掉我們面前的這副“有色眼鏡”,或許能助力愛心之路走得更遠,讓社會向善的動力更加凝聚。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