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

教育眼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這個問題問得太“可愛”了:多勞不多得,課多課少領取一樣的打卡工資和績效工資,甚至一些一週沒上幾節課的人比一週二十多節的老師所領的績效工資還要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多少人搶著多帶課呢?在我從教多年的生涯中,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些混得最好的教師,一般情況下是課時量最少的老師;而一整天幾乎都呆在教室裡的老師,其交通工具一般和我一樣——往往都是兩個輪子的“電驢”。

在基層的公辦學校中,一些一線教師拒絕被多安排課時,這到底是為什麼?原因除了上述所說的多勞不一定多得之外,還因為有些教師想利用空閒的時間搞一些職稱評聘所需要的材料。我們知道,教師的課時量越多,一般作業量也少不了,而在作業量比較多的情況下,教師課餘改作業的時間佔了教師很大一部分的休息時間。如果教師課內課外的時間都被佔用的話,那麼,他們哪來的時間為職稱評聘東奔西走?

當然,多帶課有多帶課的好處:一方面,教師多帶課,學生對這個科目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牢固一些;另一方面,教師多帶課,在某些學校有一定的收益。就拿我們地區來說,幫出公差的老師上課,一節課可以拿到3塊錢的績效考勤工資。但是,很多人對40分鐘3塊錢的“優厚待遇”不怎麼“感冒”。但在更多地區的學校,多帶課不一定有多帶課的好處,甚至有些學校,哪怕教師在包班(一個班級所有的科目都教)的情況下也沒有多少額外的收入。

故此,在一些老師看來,多幹事情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有些人認為“少幹工作少犯錯誤,多幹工作多犯錯誤,不幹工作不犯錯誤”……這種想法當然是不正確的,但從這樣的想法中,我們卻能從另一個側面看出教師隊伍管理中工酬不怎麼對等的狀況。

其實,不單單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對多帶課不太“感冒”,其他的私立學校的老師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私立學校的老師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並非他們精力過剩,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如果不加把勁的話,很可能會被私立學校炒魷魚。私立學校的老師一般採取年薪制,他們講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必有回報。如果他們在與學校簽約時沒有明確的規定必須幹哪些活,那麼在幹好幹差一個樣、有乾沒幹一個樣的情況下,相信私立學校的老師的自律意識和做義務工的意識並不比公立學校的老師好多少。

你覺得怎樣做,才能鼓勵更多的老師多帶課,多做工作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我認為基層公辦學校,一些老師不願多代課的原因,是領導不能主持分配公平,調動不起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01
領導偏心。

領導沒有一顆公正的心,凡是和領導走得近的,和學校領導關係好的老師,領導就少給安排工作。即使安排,也給這些人安排一個好帶的班級年級。

我校有一位老師,見了領導熱情地打招呼,每天要往領導辦公室跑幾趟,今天送吃的,明天送玩的,後天送穿的。領導就非常喜歡他,就給他安排了全校最好帶的年級,並在這個年級中挑了一個最好的班,讓他代課。每次考試,這個班都考年級第一,這位老師每次都能拿到最高教學獎勵,既領獎狀又領錢。

還有一位老師,原來一直正常工作量,後來和校長住在了一個樓上,成了鄰居,這位老師就幹上了後勤,再也不帶課了。

02
獎勵不合理,多勞不能多得。

學校老師的工資上級撥款,都是固定的,只有績效考核工資,學校發放。在發放過程中,領導有私心,不能真正的獎勵多幹活的,任勞任怨的老師。而是校長平衡,每個老師所領工資,相差無幾,幹多幹少一個樣,前勤後勤一個樣,語數外,音體美,都一樣。

績效工資的平均分配製度,不能很好的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誰還願意多代課。年齡大的老師,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不願意多代課。有的老師,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不滿週歲的孫輩,家庭需要照顧,也不願多代課。

總之,由於校長的私心,獎勵的不公平,就造成老師不願意多代課,領導的工作安排不下去。

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

如果我回答能給你幫助,歡迎關注,轉發。


一抹老師


教師代課少,教學質量不好,教師搞有嘗教這些問題都是教育管理部門造成的。就我們這裡而言,首先有很多在編不在崗的教師,雖然每年查,那都是嚇唬沒有關係的人。試想:不上班人能正常拿工資,我上班就不錯的了,為什麼要去帶那麼多課?其次,現在很多學校的校長不僅不代主科,連技能常識科都不上,而且大部分校長都是高級職稱,我是普通教師,工資,職稱都沒有校長高,我幹嘛要去多代課?最後就是單位當中老教師多,還有就是有關係的教師學校給予照顧,可年輕人也想照顧。總之學校內部管理很複雜。只有校長身先士卒,大公無私才能辦好學校。


手機用戶64458700924


課多課少都一樣,教好教歹都一樣,干與不幹都一樣,一樣一樣都一樣。

河南項城的,村小上班20年,中級職稱,現打卡工資3200元,另有每個月326的績效考核工資,全年12個月。從年頭到年尾再也沒有任何獎勵,為了孩子老人,為了生活,常年省吃儉用,東拼西湊勉強度日。還有什麼動力讓我多擔課,有什麼理由讓我多工作,我只把我所擔課程工作完成就是最負責的了,看看身邊其他人誰不是得過且過。


面對現實


很累。多帶一個班的課就等於每週要多說45*6分鐘的話。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在用生命說話,而且不是坐著演講,而是來回溜達,精神高度集中。受不了,我們真受不了。而且相對的備課時間少了呀。

而且的而且!你以為老師每週只是備課和講課嗎?nonono~你要和家長溝通,和孩子溝通,批閱作業,完成各種表格填寫,完成各種學校附加的任務。如果你是班主任,那麼恭喜你還要每天替學生完成很多任務或者教學生完成任務…孩子不會出點問題嗎?你解決不解決?

2016年我帶三個班的課,一個班主任,一個備課組長,一個教研組長,校長破天荒允許我坐著上課。因為我累的直哭,已經要崩潰了!


多乎哉不多也啦


我們鄲城縣的學校,公辦的也就鄲城一高厲害。我們行政村的鄉村公辦學校,幾年前,也就是5個老師,教7個學生。國家取消鄉,縣兩級抽考是個極大的錯誤,沒有了獎優懲劣的措施,老師們的上進心都沒有了。他們努力教是這麼多工資,不努力教也是這麼多工資,幹嘛費那個老勁啊。學生要是在這樣的學校待上幾年,基本上是廢了,上大學是沒有希望的,出去打工倒是不錯的選擇。在我們當地,只要是經濟上還過得去,沒有哪個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公辦學校讀小學初中的。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都是在私立學校上的。


我是你社哥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

其實,基層公辦學校不是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而是所有的教師都不願多帶課。

為什麼?當然是多帶課沒有什麼好處。

首先,是薪酬。公立學校老師的工資制度主要是職稱工資加績效。績效除了向班主任稍稍傾斜外,差不多是平均數,各檔次之間也差不了多少。工資的主要差距還是職稱造成的。那麼,帶一個班課和帶兩個班課拿一樣的錢,你會怎樣選?

其次,多帶課就意味著大工作量,多付出,且並不一定會多收穫。實際工作中常常出現“出力不討好”的現象,比如,帶兩個班的課成績很可能沒有隻帶一個班的好,反而在績效評估中不佔優勢,反倒影響了教師獲取榮譽和、拿較為理想的績效工資。出力不討好,教師當然不願意多帶課。

第三,是身體和精力的原因。現在教師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學工作之外,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工作,都要求有實施過程痕跡性的材料,要上報,非常繁瑣,教師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且由於伏案久坐,精神壓力大,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很多中年教師都是在亞健康的狀態下帶病工作,還沒有退休就生病甚至死亡的教師也逐漸增多。很多教師也逐漸意識到身體健康比所謂的績效更重要,不願多帶課,以免過於勞累。

還有一部分是晉升了高級職稱、拿到了高工資之後,不願意再多付出,軟磨硬泡想方設法少帶課,反正工資不少拿。

大體上是這些原因。

如果一些教師迫於無奈必須多帶課,我建議要首先要學會和領導談判,該提的條件還是要提的,畢竟學校理應對承擔重任務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其次自己要想開,從另一個角度看,多幹活也能鍛鍊能力。總之不能一邊多幹著活,一邊還想不開生悶氣,這樣就太不划算了!


戚老師說


你好,我是教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關於教育方面的諸多問題,歡迎來和我多多交流!

今天討論的這一問題,不進讓我聯想到了大公社淘汰的原因——所勞與所得不成正比,勞動多與勞動少所得相同。容易想到,後來大家越來越懶惰,都不願意多做勞動。這實際上與近年來教師不願多帶課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不同地區的教師工資比例有所差距,但有一個通病就是教課教的多很多,工資卻不一定有很大的提升。雖然人民教師是秉持著為國家提供服務,培育人才的宗旨上崗,但教師也終究是普通人啊,總是要生活的。況且在這個什麼都要錢的年代裡,物價飛昇社會壓力如此之大,已經不是那個靠情懷就能活下去的時候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無論從是什麼行業,有一些私心也都是不足為奇的了。自己辛苦教課,卻得不到收入,大家自然都是儘量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另外,不得不說,近年來教室工作再也不是從前的令人豔羨得工作了,教師越來越難當,有時候甚至成為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危”工作。一言不合就舉報,教育方式要絕對柔和,授課內容不能過多等,都成了讓教師們無法使用教學生活的關鍵。教課越多,接觸的學生家長越多,事物越繁雜,壓力越大,又加之前文所說的收入比例問題,教師不再有教學積極性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內容,評論區歡迎小夥伴們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哦~


一隻動漫獅


如題所示,基層公辦學校的教師為什麼要多帶課呢?

這個問題想問的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老師不講究奉獻精神,說這種話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沒有經歷過社會考驗的,也就是“脫離了群眾的人”,這跟一千多年前說出“何不食肉糜”的那個智障皇帝一樣,充滿了異曲同工的妙。

先要想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老師也是人,他們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跟你我一樣也為生機奔走拼命的父親,兒子,丈夫,在他的身後的家庭中,也有需要支撐的家庭。

但是為什麼現在有些人提起教師行業就會馬上想到奉獻,付出,無私,這些冠冕堂皇的字眼來,因為他們已經選擇性地忽略了貧窮,疾病,疲憊這些不那麼和諧美麗的詞彙。

在那些人眼中,教師就是應該貧窮的,就是應該操勞的,就是應該無怨無悔的。

但是,憑什麼?

憑什麼那些基層的老師就應該無私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在通過自己辛勤勞動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也能夠穿著一身名牌,在那些事上的媒體平臺上跳著“古馳古馳普蘭達”?

只想讓自己的勞動得到回報,而讓別人的只是一句讚揚就可以抵償,這不是耍流氓嗎?

基層老師的收入真的很低,大多數老師就是三千多薪資,月薪三千在大城市中那些在網上主導輿論的小布爾喬亞的眼中簡直連溫飽都算不上,讓他們在條件很一般的學校做超出自己分內工作的事情,這跟那些無良的企業家有什麼區別。

當看到有人反駁時,他們有開始拿出道德的大炮轟擊,什麼“現在的老師很浮躁”,“世風日下”等等,很無知,也很無恥。

不是基層老師為什麼不多代課,而是這些讓袁隆平教授給喂的太飽的人太少勞動了。


青雲語文學堂


"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這是一個錯綜較為複雜的學校教學均衡不能解決的現實問題,大體有幾個特殊現象:

一,基層公辦學相對而言,是相當於城市重點學校,一般是學校的教師較寬裕,編制較為靈活多餘,甚至存在"人浮混雜"的亂象,真正任主課的教師"寸長尺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