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作為中國的國寶級明星物種,大熊貓無疑是備受世界喜愛的生物。其憨態可掬的樣貌,萌化了世人。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大熊貓如今的地位,也只是近代才有的,那麼,在熊貓成為國寶之前,又是怎樣的生存狀態?

熊貓其實並非貓,而是真正的熊,過去,熊貓其實被稱為貓熊。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1939年,重慶北碚博物館首次展出熊貓標本時,熊貓的標牌按照國際慣例從左往右書寫,但當時國人習慣從右往左讀,將貓熊讀成了熊貓,後來覺得熊貓更能體現其可愛的特點,遂將熊貓收錄進了辭海,而現在臺灣一直保留著貓熊的稱呼。

要說熊貓的歷史,那可是非常古老的,距今約800萬年前,就已經有熊貓的足跡出現了。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到了距今約50到70萬年前,熊貓一族達到鼎盛時期,分佈於北京周口到江南的廣大地區,甚至越南,緬甸和泰國都發現過其化石。而此時正是劍齒虎,劍齒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活躍的時代。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至第四紀冰川期之後,劍齒虎和劍齒象相繼滅絕,熊貓族群也隨之衰退,但在中國仍然有廣泛分佈。

按理說,熊貓的歷史遠遠大於人類的歷史,華夏民族一直與熊貓族群共存,為什麼關於熊貓的記載很少?

其實,古人對熊貓的記載並不少,只不過熊貓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有不同的稱呼。

黃帝時期熊貓被稱為貌貅;戰國時期稱為白黑,食鐵獸;三國時期稱為豸貔,白豹;漢代稱為貘,猛豹,貘豹,貊,執夷;西晉稱為騶虞;唐代稱為白熊;明代稱為猛氏獸。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其實,古人眼中的熊貓與現代人眼中的熊貓截然相反,熊貓可不是什麼萌物,從古人對熊貓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熊貓屬於猛獸。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事實也確實如此,與劍齒虎齊名的大熊貓可不是浪得虛名,都屬於當時生物鏈頂端的角色。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貔貅,即是熊貓。

大熊貓是雜食類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意外的失去了對肉的慾望。

沒有吃肉的慾望並不表示它不能吃肉,如果逼急了,捕捉點肉食打打牙祭也是有的。

熊貓的咬合力大約在美洲虎和短吻鱷之間。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神異經.中荒經》中記載:“南方有獸焉,名曰齧鐵”,明代袁牧的《新齊諧初集》記述:“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顧民間也稱呼其為食鐵獸。吃鐵這事並非空穴來風,1981年,一隻叫“莉莉”的大熊貓,將盛飯的鐵腕咬破吞下,並且輕鬆的排洩出體外。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別看熊貓憨態可掬,行動笨拙,野外的大熊貓,山地密林的極限速度可達到50公里每小時,平地之上只會更快,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了大熊貓,最好不要隨意招惹,雖然熊貓生性平和,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並不表示你可以任性一把,真要把它逼急了,你真跑不過它,虐你只是分分鐘的事。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據《史記.五帝傳》記載,黃帝率領部落和神獸大軍(虎,豹,貔貅(熊貓)等)在阪泉大勝炎帝。這裡的神獸大軍,有種說法是其實並不是真的神獸大軍,而只是以這些神獸為圖騰的部落而已,這些部落信仰虎豹等兇獸的武力,是圖騰崇拜的一種,並且征戰時也如兇獸一般。在古人的圖騰崇拜中,熊貓的戰鬥力與虎豹等兇獸齊名,可見其確實彪悍。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漢武帝時期,還將熊貓圈養在林苑裡,供皇室成員狩獵,誰能成功獵取被當做勇敢的表現。此時的熊貓,與狼,虎等兇物等同,待遇也一樣,不但獵殺,還食其肉,據說肉質肥美,反正小編是沒嘗過的。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到了西晉時期,人們才對熊貓的認識發生了改變,西晉把熊貓稱為“騶虞”,發現其只吃竹子不傷人,就將其當做睦鄰友好的象徵,戰場上如果一方高舉“騶虞”字樣的旗子,即表示求和停戰。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李世珍在本草綱目中,還將熊貓列為藥用,熊貓皮,熊貓骨,甚至熊貓尿都可以入藥。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好吧,扒熊貓皮這事,呃,這是我們偉大的醫學界傳奇人物李時珍同志乾的,與小編無關。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想了解更多歷史上那些令人操碎了心的蛋疼故事麼?趕緊關注喲!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大熊貓:與華夏文明的歷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