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安交通大學王校長說選大學比選專業重要,你認為呢?

精銳高考志願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的問題,困擾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站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的角度來說,選大學比選專業重要,這句話沒有問題,因為大學確實不僅僅是專業傳授,還有人文素養的養成,科學精神的培養等方面,一般情況下,名校在這方面做得更好。

但是對於考生來說,面臨著高考分數高低,未來就業去向等較為實際的問題。一般面臨選擇學校還是專業的問題,多是成績沒有太強的競爭力,或者說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的同學。碰上這樣的情況,個人覺得還是要結合實際來進行考慮。

分數高有上名校的可能建議優先選學校

這裡的名校可以簡單地理解為985、211、雙一流高校,因為這些學校除了有良好的學習科研氛圍,優秀的師資和考研平臺,還有更多的機會。不管是保研率,出國率,就業去向,就業平均薪酬等都明顯由於普通院校,而且名校有較多轉專業的機會,入校時專業不理想,之後是有機會調整的。


分數不高只能進普通院校建議優先選專業

對於分數只夠上普通院校的同學來說,學校在就業深造等方面能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幫助相對較小,學校之間的差別不是太大時,專業的優勢會非常凸現,不同專業之間的就業形勢和職位薪酬往往有非常大的差別,這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和生活質量。


面臨家庭經濟困難等現實問題時建議優先選專業

對於這類同學來說,需要解決的首先是生計問題,往往需要畢業後就立刻能投入工作,找到理想的職業,雖然說名校的牌子是一塊更好的敲門磚,但是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在就業上並沒有太大優勢,他們的優勢更多體現在深造及深造之後的發展。


象牙塔裡講故事


首先,這個問題是王校長參加央視著名節目《開講啦》觀眾提問環節被問到的題目。

王校長的回答是這樣:“專業和學校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要我非得拍個序的話,我把學校排在第一位,因為學生的成才不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薰陶、素質的養成。所以我說如果他在這接觸到一些著名的學者、大師,可能和他的專業未來相關性並不強,但是可能這位大師的一句話,可能能點撥他一生。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養成,對他的一生才是最關鍵的。四年的有限時間所學的知識,不足以支撐你未來一生的發展。其實知識在你畢業之後,還需要不斷地去補充。”


迴歸問題本身,選大學還是選專業,是個優先級的問題,尤其高考填志願時,絕大部分考生都會面臨這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本人現在就讀雙一流高校研究生,一直認為學校優先。下面結合我讀大學的感悟和體會,主要從學習資源、就業談談個人的看法。


1、高校平臺背後的資源

所謂的高校平臺,通俗點就是高校的層次,背後涉及的是高校所擁有的資源,包括基礎建設、學習資源、國家經費支撐等。重點說說學習資源:

首先,大學最重要的是師資,大學之大,在於大師之大。這話一點也不假。好的大學集合了各行各業頂尖級大師、專家,你有更多的機會跟各專業的大師和翹楚接觸,聆聽他們的講座,甚至進一步得到他們的指導,這樣的機會你在層次低一點的學校很難得到,甚至沒有;

其次,圖書館資源,具體包括專業書籍、課外圖書、大師著作,對研究生來講電子數據庫資源也很重要,比如知網論文下載權限;

最後,環境資源。這裡所說的環境,不僅包括優美的校園環境,更重要的是學風,學風對於一所學校的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好的學風能夠促進學生努力學習。

2、就業

上大學,不管是讀到本科,還是讀研究生或博士生,最終都得就業。高校平臺對於就業來說,真的是至關重要。最簡單例子,某大院來高校招聘,一般定點去那幾所高校宣講,檔次低的壓根不會去。另外,對於研究生畢業找工作,也依然很看重本科出生,本科畢業於一般的學校(比如,非985、211,雙非)的話,簡歷初篩都過不了,投遞過去了面試的機會都很難拿到。不能否認,有些二本院校也有很多綜合素質很高的學生,但根據學生畢業大學層次初篩簡歷,是用人單位對學生評價最直接、有效的初選原則,也是這麼多年下來的經驗。這也是絕大多數大學生找工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實際找工作中,因為學生學歷不好,找工作屢屢碰壁的例子,屢見不鮮。

本人對於王校長,也是通過觀看《開講啦》那期節目才知曉的,後續也網上觀看了王校長在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視頻,個人特別佩服王樹國校長,被王校長的風趣幽默所折服,對大學高等教育也有深刻的認識和定義,而且無論是在西安交大還是哈工大,學生們對他評價都很高,對學校發展貢獻很大。


寫在最後:我的宗旨是:讓世界聽到屬於你的聲音。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積極探討,勇於說出你的所思所想。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感悟和體會。


風清揚-逍遙子


看到這個題目,覺得必須回答,不能讓王校長的觀點佔領了市場,否則會害死考生的。

現在有一種可怕的說法,就是上大學,主要是為了提高綜合素質的,而非去專業的;這也就是大學比專業重要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是這樣的嗎?想想看,考生們參加高考,去大學上學,是為提高綜合素質的嗎?書生沒有做過專門的統計,但從書生周邊的人說,上大學,就是為了將來工作的,如果說上大學只是為了提高綜合素質的話,應該很多人就不去上學了。

其實,有段話說的非常好:

這段話來之《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在此,書生只想說,如果學生在學校裡沒有把專業學好的話,將來如何就業?難道是畢業就失業,還是將來準備找一份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混飯吃?

你的綜合素質再高,可是,剛畢業的學生是要工作的,這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應該安排在什麼崗位啊?想想看,假如書生綜合素質高,不過就是專業學的不好,王校長的學校會招聘我嗎?

如圖,數據顯示,用人單位聘用畢業生的首要理由是專業對口,難道這不就說明了專業的重要性嗎?

而且,有的人說,招聘單位看重的是學校而非專業,就算是專業好,可是非名校出身,招聘單位可能都不會正眼看你,可問題是,如果不是相關專業,就算是名校學生,用人單位會要嗎?

書生特意去看了看王校長所在學校的招聘要求:

這是北京銀行的招聘,可以看出,專業範圍是有所限制的,並沒有因為西安交大是985,就什麼人都招聘,專業不對,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啊!

而且,應聘條件中,有CPA等資格證書的優先考慮,這算是專業呢還是綜合素質呢?包括英語專業的要八級證書,這些,不都是專業要求嗎?

如果專業不對口,或者專業對口但學習不好,就算你是西安交通大學這樣985、211、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北京銀行也不會要你的!

難道這些,還不能說明專業的重要嗎?

原創不易,請多關注;一介書生945,專門解答你教育方面的困惑,歡迎交流和討論!

一介書生945


贊同這句話。

都說現在大學生滿地跑,但是名校大學生依然很少。

每年擴招的都是本三、民辦高校等學校,但是一本未見大範圍擴招,同時985院校、211院校依然是那麼幾家,未大範圍進行院校拓展。

一,名校的學習氛圍不一樣

1.一流的專家和學者

名校匯聚了相關領域一流的專家,一些領域內的大師或頂尖級人才都聚集在名校。日常授課的老師有些都是專家級泰斗,學生上課接收的知識面比較廣泛,視野會很開拓。

2.良好的學習氛圍

進入名校的學生,在入學錢成績都很優秀。進入大學學習後,學習氛圍更為濃厚,容易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3.頻繁的學術交流互動

名校日常講座和交流活動較多,注重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經常參加一些國際交流或國際會議,培養學生全球的國際視野和領導力。

二,大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習和研究能力

現在工作專業不對口情況很多,一流的學生都在學校培養學習能力,可以短時間內將專業課學到很好,快速突破語言的障礙,這些學習能力是以後工作中所需要的。

我當年畢業時,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我們踏出校門那一刻,應該忘記已經學過的知識,因為現在知識更新太快,如果還抱著已有的書本,必然被淘汰。一個優秀的學生,應該具備強悍的學習能力,極強的適應能力,堅韌不拔的忍耐力,以此適應未來的挑戰。


大海無憂


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大家好,我是繆登峰老師,專注教育研究、升學規劃,歡迎關注。我尊重王校長的觀點,但我不贊同。站在他個人的角度,他認為大學比專業重要,沒問題,但是這個觀點不是普適的,也就是說,這個選擇適合他,未必適合你。

今天繆老師來批一批,那些高考報考的謬論:“能選985、不選211”?“分高選大學,分低選專業”?“本科是基礎,專業無所謂”?來,從頭批到尾!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上海財經大學)

能選985,不選211?

真的不懂行,才會這麼說,凡是招生分數可以媲美985的211(分數相差太大了,沒必要探討),都有著無可比擬的自身優勢。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兩財一貿在財經領域的影響力,絲毫不弱於985,有志於此的孩子,選擇他們未必不是更好的選擇。

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在語言人才培養上的資源,遠超很多綜合類985,前者更是外交官的搖籃。中國政法大學作為政法類院校的NO.1,影響力不容小覷。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憑藉地利優勢,和自身的就業優勢,分數也比肩很多的985。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北京交通大學)

分高選大學,分低選專業?

典型懶得動腦子,才會這麼說。為啥?第一,兩個孩子分數一樣,就做同樣的選擇嗎?那生而為人的個性何在?第二,對大學不瞭解,對專業所學不明確,索性就一刀切好了,這樣最方便。


分高的學生,可以對專業有更強的訴求,他對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把握明確,認為自己特別適合做計算機,想去BAT發展,取得經驗後創業,那選擇北京郵電大學,不選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完全沒問題。

分低的學生,如果對專業的目標感不強,自己分數對應的大學也沒什麼明顯的標籤區別,那麼選擇一個自己喜歡、有就業資源的城市,反而是個不錯的選擇。

(曬太陽馬拉松北京外國語大學)

本科是基礎,專業沒所謂?

本科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沒問題,大學生在校要增強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習,也沒問題。但不是絕對的,有些學科,脫離了長時間的學習浸潤,要取得成就很難,再者,利用本科4-5年的時間,學習非自己所愛的專業,研究生再跨考?有沒有考慮過時間成本呢?

醫學、哲學、理學中的大量專業,本科學的是皮毛,但是沒有這些皮毛,想一朝就深入學科精髓,也無異於痴人說夢。本科到研究生階段,如果要跨學科,付出的除了時間成本,有些學科壁壘也很難打的破。

還有,你要不要考慮就業呢?在就業的時候,用人單位對於學生的專業是很看重的,尤其是一些專業技術崗位,沒有這個領域的知識,你就沒應聘的資格。當然,考公、去體制內事業單位、普適性和並不要求特殊專業知識的工作崗位除外。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中國政法大學)

最重要的因素——你!

在高考規劃上,選擇大學最重要的因素,恰恰是你自己。你對於自己情況的把握,你對於自己目標的設定,你掌握外部信息的全面性,你對於複雜信息的處理能力,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這裡的你,指的是考生和考生的整個家庭。

不要去相信非黑即白的評判標準,把自己看成個性化的獨立存在,勤於收集信息,精於分析信息,勇於作出決斷,你的高考規劃之路,一定暢通無阻。


繆老師妙筆生花


看了一些回答,很多人對此持否定態度,甚至否定王校長的言論也有。對於這句話我們先探其來源,在分析一二。央視開講了欄目,王校長被觀眾提問的題目。王校長的回答原話是:專業和學校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要我非得排個序的話,我把學校排第一位,因為學生的成才不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它更多是一種文化的薰陶、素質的養成。所以我說如果他在這接觸到一些著名的學者、大師,可能和他的專業未來相關性不強,但是可能這位大師的一句話,可能能點播他一生,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對他的一生才是最關鍵的。

這句話,我們看全了後,是不是覺得王校長說的很客觀,並且很有道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大學,就是一個使人明心見性的地方,是青年人初步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開始,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毫不否認,好的大學,好的氛圍,這樣的客觀條件會帶給人正能量。

好的大學,大師多,接觸大師的機會也多。這對於大學生正確結合自身實際,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很有好處。簡單的舉個並不恰當的例子,北京的高校燕園、清華園、人大、師大、科大、理工、交大你走一圈,能夠感受到的氛圍絕不相同。

當然,大學僅僅是學習知識,那就枉費了大學。其實大學更多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知識肯定會更新,但是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思想是要慢慢培養才會有的。

在一定程度上,王校長說的沒錯,全面理解。


學院路五道口


選大學比選專業重要我認為是個荒唐的說法:

1:所謂大學的優秀,完全是品牌專業,優勢專業積蓄積累形成的名校效應,所以理論上講所謂選名校,不過是選一個一個著名專業的集合。

2:學生入讀大學能否畢業,關聯一生的發展和成長,能否畢業,首先取決於——是否願意學?是否有能力完成學業?選錯專業,約等於揹著鼓找錘——自己找敲,後果就是連進入社會門檻的條件也被摧殘,因為沒有能力畢業。

3:實話說,入錯行比選錯郎還可怕,你將無謂浪費最美好的青春和年華。有再多的大師文化也改變不了你當下的鬱悶與煩惱。

4:企業去大學招聘,通常會選定專業,不會因為你所在的學校有多牛就選會你,你是什麼專業與是否選擇給你應聘機會約等於絕對值。名校的光環等於被青睞,這種思路要不得,等於自娛自樂。

5:專業調整或者跨專業發展對於任何一個學生來講充滿艱難和痛苦,未雨綢繆比亡羊補牢強一百倍。換專業,跨專業哪有那麼容易?假設學生無所不能就是不負責任。

6:選擇專業,關乎未來就業和自己的成長,是否朝陽方向,還是日落黃昏對學生學業至關重要。選錯了遺憾終生。

搜狐最值得信賴高考志願規劃師王為願,為您出謀劃策,歡迎交流,討論。



王為願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來說,我覺得王校長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又有點過於絕對,不能適用於所有學生。所以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避免學弟學妹們被這種過於絕對化的觀點所誤導。

選大學重要還是選專業重要,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因此一直爭論不休。從哲學的整體與部分來看,一所大學是由若干個專業結合起來存在的,一所大學當中必定有它強勢的專業、特色的專業與弱勢的專業。若失去了專業,大學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大學”是“專業”的載體,“選大學”的本質就是在“選專業”。題目中提到了一個偏向性的問題,那就是,選大學與選專業何者更重要。其實對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學習資質、不同思維方式的人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對於家庭教育優良,學習能力突出的人來說,當然是選學校更重要。這類人往往成績拔尖,名牌大學信手拈來,並且這類人不僅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建樹,而且對於其他領域也往往樂意或者善於進行探索,從而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這類人來說,選專業並不重要,他們往往更看重的是學校的實力,好的學校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創造活力。他們的答案當然是:選大學比選專業重要

而對於家庭背景一般、學習能力欠缺的人來說,毫無疑問選專業更重要。這類人往往更看重物質層面的東西,更看重短期的收益。選擇一個好的專業可以讓他們迅速精通一項技能,從而讓自己在社會當中得以立足。少走許多彎路,也少了許多困惑。這類人如果和前者一樣更看重學校的話,誠然會在平臺上有一定提升,但很大幾率還是會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中敗下陣來。這也是“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之一。所以這類人的答案是:選專業更重要。

其實在“選大學”與“選專業”何者更重要的矛盾當中,還有第三種態度,那就是二者同等重要,答者所持的就是這種觀點。在面臨這種選擇兩難的問題上,綜合考量自身的實際情況、心理預期以及未來與學習載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用理性思維去分析每一種結果,避免極化思想導致的非理性選擇。面對這樣的問題,把握“中庸之道”才是明智之舉。


長安鐵木楨


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大學比專業重要。

其實在高考報志願,選大學的時候,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準則:地域>學校>專業。

為什麼這麼說呢?

1.一所北京的211要比一所東北的985更吃香(不帶有任何地域歧視)。一所大學看似是大學綜合實力的對比,其實它所在的地域更重要。在北京,依託國家政治經濟中心的很多資源,就單單從校內實習來說,你的可選擇性就會很大,而在校招的時候,地理優勢也會無形中幫你帶來很多資源;

2.別人更關心你畢業於哪所大學,而不是畢業於哪個專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畢業的這個專業不僅是我們學校最好的,而且專業排名在全國同專業來看也是最好的,但是有什麼用呢?在你找工作的時候,人力關心的是你畢業於985還是211,關心你的學校在全國排名多少,關心你的學校歷年來就業滿意率是多少,至於你的專業,只是錦上添花的。


師兄說教育


學校的老師,沒接觸過社會,不懂得工作後是啥樣 就會滿口學術滿口理論。實際根本就是紙上談兵。我們偉大領袖告訴我們 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國家投入這麼多財力人力物力在我們高等教育上,我們搞得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學校裡學到用得上的真本領真知識,而不是每天聽一些不實用、研究一些空想的項目,寫一些廢話連片的論文呢。大學提高綜合素質是一方面,是一個向社會的過渡,跑到北上廣的公司打工也能提高綜合素質,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學習專業知識 學習能夠安身立命的本領,我想如果每位大學老師能拍著胸脯說,我們設置的專業 教授的知識,足以讓學生進入社會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大學生跳樓 抑鬱。當然 還有一批真正搞學術的 來推動國家科技發展進步。每年都報道大學生就業問題,關注大學生的教育才真是一個很大社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