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為什麼我建議你不要辭職,創業去做跨境電商?

前天,我接到了一位高中朋友的來電。高中畢業後,我們兩很少有聯繫,只知道她大學去了廣西,畢業後來到深圳去了一家外貿公司上班,一個月4.5k。

她告訴我,近些年她感覺到傳統外貿越來越難做,以往能夠接到大客戶的百萬訂單也不足為奇,而如今接到幾萬塊的訂單都能高興好久。

在電話裡,她問我,聽說跨境電商來錢快,你覺得我要不要辭職創業去做跨境電商?

我直接建議她,不要盲目聽別人講,你得實地去了解一下,再說跨境電商並不是那麼好做。老實說,很多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想法,覺得做跨電商來錢快,一味盲目地想辭職全身心投入,一段時間後多半會迫於生活的壓力就不想做了。

特別是步入社會不久的畢業生,經常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想跨行做跨境電商,或多或少都是對現狀不滿,想辭職逃避現狀,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實實在在瞭解這個行業,瞭解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歡和熱愛,再作出決定。

如果你是一個不懂的小白,往往會因為對行業不瞭解,對平臺政策不熟悉、缺乏必要的跨境電商知識,一路碰壁。一段時間下來,錢沒賺到,反而虧損不少。這樣的例子不是少數,每天都有發生。所以,在你還沒有明確方向之前,最好不要作為創業首選。

借這個機會,我來說說我辭職後創業做跨境電商之後的6年間心態變化,這個變化也許是大部分創業做跨境電商的心路歷程。

第一階段是恐懼而彷徨。

主要是失去了被呵護的安全感。在一個平臺裡工作,不管大平臺還是小平臺,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個人是不用承擔最終責任的,你乾的再爛,都由老闆來承受。有穩定的收入,有人給你交社保,有團隊協作你,很多時候偷偷懶總能矇混過關。一切起碼看起來都是確定的。

而辭職後,所有的這些都沒有了,錢不一定掙得到,大概率還會虧錢,團隊不一定支持你,不努力,事情肯定做不好。內心再強大的人都難免恐懼這種不確定性。

我當時辭職後至少有兩三個月是比較恐懼而迷茫的狀態,那時店鋪的生意極其差,能給我力量的就是自己全部的錢都投出去了,工作也沒了,已經沒有了退了,只能往前,不能後退。

第二階段是焦慮而後悔

不管你順還是不順,有沒有賺錢,都會有後悔的。不順的時候,後悔可以理解,為什麼順利而且賺錢也會後悔呢?

因為做跨境電商很苦,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都下降了很多,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更大的問題又出現了,營業額剛穩定了,又來了個競爭對手搞低價競爭,你剛剛覺得幹勁十足,卻有員工發微信說不想幹了。。。總之沒完沒了,焦慮是常態。

你會想,TMD累死累活,還不如上班掙得多,上班多清閒啊。。。開始思考自己當時是不是選擇錯了,要不要回去上班的問題。

第三階段是堅定而奮進。

一個人可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一定得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這點很重要。當我知道自己的命運不能被一兩個人把控的時候,我就確定我不會再回去了。

這個時候,喝很多雞湯激勵自己,名人語錄這時候可以有,熟讀馬雲的”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俞敏洪的”從絕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塊希望的石頭”,勵志電影比如“當幸福來敲門”“肖生克的救贖”看了一遍又一遍。

雖然表面堅定,但是內心依然脆弱,所以需要外界的一些激勵。我當時做跨境電商沒有身邊人的鼓勵和幫助,我是瞞著身邊所有人辭職,做了半年才敢跟家裡人說,到現在我同學也不知道我在幹啥。

第四階段是淡定而篤定。

人的認知是不斷成長的,到後面也會越來越順,錢也會越賺越多,這是規律,每個人都會這樣。只要用心,都肯定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原先遙不可及的目標,終於感覺再努力一下就觸手可及。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希望。

這是時候,你會回頭看自己的經歷,開始跟別人對比,因為你創業幾年了,以前跟你一起在公司裡奮鬥的人也各自有了變化和發展,也有很多煩惱和痛苦。經歷這些之後,內心會越淡定,淡定是因為自己篤定生活會越來越好。自己的命運自己控制,這種掌控自己命運的感覺就是安全感。

創業做跨境電商,真的會讓一個人板越來越孤僻而堅強。當然,這些都扯遠了,再回答她的問題,要不要辭職創業做跨境電商?

我的答案很肯定:不要(如果你是一名人民幣玩家請隨意)。為了避免誤導她,我跟她聊了很久,給的建議是:一開始最好找一家公司去學習一段時間或者業餘時間兼職去做,有了一些經驗和思考後,再決定是否全心投入到跨境電商這個行業。

做跨境電商,是真的不簡單,涉及到跨境電商平臺、獨立自建站、國際物流、海外倉、ERP、產品開發、貨源採購、商標註冊、品牌保護、站外引流、關稅政策、風險防範、公司運營管理等等,不要指望在短時間內通曉這個行業,這不現實。

學習跨境電商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碰到問題解決問題。在我看來,最好的學習跨境電商方法就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摸索,一點一滴日積月累,逐漸的你會對跨境電商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做好了準備,還是想進入這個行業呢?

我這裡推薦兩種方式:

第一種,找一家公司從基礎的崗位(客服、運營、採購)做起。

如果你的外語能力不錯,客服運營崗位可以去嘗試一下,如果你溝通能力不錯,有外貿工廠的經驗,可以試試選品採購崗位,慢慢深入去了解這個行業,找準時機再投入。

第二種,利用業餘時間去做跨境電商。做跨境電商的方法方式非常多。你可以選擇入駐平臺,也可以選擇自己搭建電商網站。當然,目前最主流的方式仍然是入駐一家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速賣通、ebay、wish、souq、shopee、jumia….實在太多了。

這兩種都是相對比較理性,風險較小。

不過,市面上絕大部分電商平臺並不面向個人開放入駐,需要企業營業執照。

沒有營業執照去註冊一家公司,行麼?我是不建議的,雖然目前國內註冊公司已經非常方便,但從公司的經營管理上,比如稅務申報、會計做賬這些雜事不僅是個長期的工作,而且需要支付一些的固定的財務成本,並不划算。最糟心的事情就是你會發現,有一天你不想做跨境電商了,想要註銷公司實在太難了。所以,謹慎註冊公司。

雖說amazon、wish這類平臺個人是可以入駐,但在流量與功能上會有一些限制。amazon可能會觸及賬號審核、KYC審核導致賬號被凍結,個人入駐wish需要繳納2000美金的保證金,稍有不慎可能會面臨鉅額罰款。

目前,還有沒有什麼辦法或者平臺,適合個人做的呢?

這裡是有的。你可以找你身邊開公司的朋友親戚,問下他們在做什麼,如果是與電商完全不搭邊,可以借一下營業執照。不過現在的跨境電商平臺,大多要求比較高,除了營業執照還不行,VAT稅、物流都需要自己去解決,所以,我這裡給大家重點推薦一下shopee這個平臺。

shopee入駐方式很簡單,也不收取任何費用,俗稱“三無”,無年費、無保證金、無使用費,而且新手賣家還享有三個月的免佣金服務。而是入駐方式也極其簡單,只需營業執照、目前所做的店鋪(無論國內外)近3個月的訂單流水或資金流水截圖即可。Shopee確實真正做到了零成本入駐,對於個人創業者或者是想嘗試新平臺的賣家實在是太友好了。

關於運營,Shopee前期運營也算是“傻瓜”式運營,只要掌握一些運營技巧,比如定價、海報、客服回覆等,接下來就是不斷上傳產品,不斷獲取流量,這樣就能穩出單了!

新賣家不必瞻前顧後,錯了再來,仍然可以嘗試學習shopee開店,並且shopee的物流模式對兼職賣家來說也是最省心省力的,Shopee的解決方案就是賣家把貨發到國內的中轉倉,由官方再發至各個站點。

最後,一點個人建議:跨境電商同樣是一門生意,有賺有賠,並且付出了也不一定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這不比上班,到點就發工資,在沒有預期收入之前,不要輕易放棄全職工作,體驗後,再想想是否真的喜歡跨境電商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