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你該怎麼辦呢?

我剛剛工作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個極端的案例:有個項目的員工,卷著12萬的項目款逃走了。雖然已經報警立案,但是這個員工已經不知所蹤……這筆錢估計是打水漂了。

於是,公司召開緊急會議,想一塊討論討論。但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鴉雀無聲;直到老大震怒後,又都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我至今仍記得當時的場面:

有人說,這說明咱們財務機制有漏洞,應該改善財務監管和賬戶管理制度(財務的鍋),有人說,這種捲款逃走的人品性惡劣,當初招聘的時候,應該設置更嚴格有效的道德篩選標準(人力的鍋)。又有人說,其直屬經理直到這人聯繫不上了才想起看賬戶的錢,日後經理層,都應該對自己的下屬更嚴格的把控(管理者的鍋)……

當時,我只是一個普通員工,沒啥說話的資格,在後邊聽的時候覺得: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呀。於是,還不停的記,覺得這些方面確實要進一步完善才行。


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你該怎麼辦呢?

(快記下來,大家說的好有道理)

可是,越聽越不對勁兒,因為大家說的都好像是別的部門的問題,而且後邊變成了一邊防守、一邊攻擊的模式:

“我們財務部每次培訓項目部財務制度,項目部天天訴苦說財務制度太麻煩了,還說我們不信任員工、不懂的給員工降低繁瑣的勞動,壓根沒人配合我們呀!說是財務制度需要完善,財務制度上的要求,項目上配合執行了嗎?”“招聘每次都是直屬經理拍板,我們說好聽點是HR,說不好聽點不過是提個參考和組織招聘的碎催,我們的意見有人聽嗎?哪個人進來不是你們自己同意的?”“我們在一線累死累活,你知道項目點有多少,你知道出差路上沒有網絡沒有信號,我怎麼時時保持跟所有人的聯繫,你們職能部門還有各種各樣的考核,我們項目上的經理就算是有6隻手也忙不過來!”……

正在我默默感慨:這些職場老油條甩的一手好鍋的時候,老大實在聽不下去了,拍著桌子說:有完沒完!一有成績大家都站出來,覺得沒有自己可不行,怎麼一出事就都當甩手掌櫃的,沒你什麼事兒了呢?都這個時候了,還互相掰扯,互相推諉,有什麼用!

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你該怎麼辦呢?

最後,會議不歡而散,也給我上了難得的一課,原來:平時的你好我好,只是因為沒有牽涉利益;很多冠冕堂皇的話背後,不過是“甩鍋”的伎倆。

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你該怎麼辦呢?

隨著時光的推移,我對這類事情越來越見怪不怪啦,而且,通過觀察我發現:有些崗位確實很容易背鍋,職場人,不練就一些甩鍋的本領真的是不行呀。

第一,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

1.普遍容易成為“背鍋俠”的崗位:

在同一級別上,橫向比較的話,有些崗位更有潛質成為“背鍋俠”,鐺~鐺~鐺~鐺~,它們就是人們通常覺得特別會甩鍋的人力和行政

這裡,我不得不為其說句公道話,它們真的比其他崗位都更容易背鍋,有兩個原因:

第一,參與的事情多。

人力和行政需要跟公司的各個部門打交道,沒有一個部門能夠完全不跟這兩個部門打交道,甚至幾乎每件事都跟它們多多少少有聯繫,所謂“做的多、錯的多”,既然有牽涉,當然難免被牽連

第二,這兩個部門主要職責是協助,且話語權相對較弱。

雖然跟很多事情有牽涉,但只是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或者細節,這就造成:

業務上的事情不如業務部門熟悉實際;政策方面又不像財務一樣有明確的國家政策做“後盾”(PS:雖然人力方面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但比起會計準則來要寬泛的多,處罰力度也差很多)。

2.主動或被動成為“背鍋俠”的崗位:

人力或行政崗位,大概率上會成為背鍋俠。畢竟他們的工作協助性質的較多,雖極易“被甩鍋”,但“甩回去”也不難。所以,這兩個崗位的人,一般有幾年時間就能練就很好的主動出擊或反擊的本領,大部分情況下“實不足懼”。

可在實際工作中,還有一些崗位會主動或者被動成為背鍋俠,這就不限什麼部門和崗位了,而是跟從事這個崗位的人(或部門負責人)本身的特質有關啦。

1)被動背鍋型。

這就是典型的“人善(人弱)被人欺”,比如平時繞著領導走,從不跟領導溝通自己的工作,或者工作中常常粗心大意出現類似的錯誤,已經給大家“容易出錯”的印象了。這種情況下,如果遇上甩鍋能力強的對手,給你在領導那裡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容易無緣無故背了鍋,甚至有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背了鍋。

2)主動背鍋型。

這種就屬於領導特別喜歡的“擔當型選手”了,不要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細節:當有“鍋”出現的時候,一定是有需要處理的問題了,當下的重點肯定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誰能夠把事情解決。所以,也有人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主動承接一部分壓力,提供解決方案以解“燃眉之急”。主動做背鍋俠,自然是領導最期待、欣賞的,但這種“強出頭”還是需要實力做基礎的。

3.特殊的“背鍋俠”:

說到背鍋,有一個特殊的背鍋不得不提,就是公司裡常常扮演“黑臉”的財務部,一般來說:公司內部爭執,財務部通常會獨善其身,剛剛我們已經說過了,因為他們可以拿出國傢俱體而明確的會計準則、附則、各項文件要求(一般附處罰規定)來做“後盾”,沒辦法,就算公司老大,那也是“再大也大不過法”。

但不要以為財務部就沒有鍋可背啦,它要是背就會背大個的“鍋”——無論是在公司經營上、還是稅務上有重大問題,財務往往和老闆連坐有罪,幾乎沒聽說公司老大進去而財務不跟著受牽連的。

比如,我們輔導的一位女生,在金融公司做宣傳企劃。這家公司忽然暴雷、老闆跑路。於是,公安局查封了這家公司,財務和幾位高管都需要接受調查,而做企劃的她除了少收入一個月的工資外,就繼續找工作了。

哪些崗位更容易成為“背鍋俠”,你該怎麼辦呢?

第二,背鍋後怎麼辦?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後背發涼、心有餘悸?那麼,我就好心地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實際上,任何一個部門或者崗位,在職場上都可能成為“背鍋俠”。那麼,問題來了,面對背鍋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

1.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要亂了陣腳。

當別人來勢洶洶地甩鍋給自己時,人們通常會啟動“應激反應”予以堅決的回擊,道理上沒錯(我可不是和事佬哦),但應激反應雖然強悍,其弱點卻是反應時間短、容易忽略細節。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保持理智,首當其衝的要點是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括事情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關係、關鍵流程、嚴重後果、相關方反應等等,要知道:“魔鬼”和“天使”都藏在細節中呀。

2.先解決問題,再討論責任。

正如前文所述,出現鍋的時候,一定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領導關注的重點一定不是追究責任。所以,即便有非常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別人是錯的,我也建議你剋制,重點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推動討論(如果能力強的話,主動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抗不下來,至少要主動推進往這個方向走)。

3.主動與領導保持溝通,增強信任關係。

比起臨時抱佛腳,我更喜歡“工夫在詩外”,所以,平時就需要主動與領導保持通暢的溝通渠道和頻率,增加相互的信任關係,這樣在關鍵時候,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3個辦法,都是事到臨頭的小技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職業的根本:你自己交付成果的質量。只有你自己交付成果的質量過硬,才不容易被別人攻擊,才有底氣面對甩鍋的情況,也更有實力主動撿鍋讓自己臨危受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