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光都得飛20萬年的行星,人類是怎麼發現的?

用戶3032996100556



哈勃望遠鏡最遠看到過上百億光年外的星系,但這也說明這個星系的光已經在宇宙中飛了上百億年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它上百億年前的樣子,哈勃望遠鏡只是一個可見光接收放大器,遙遠天體的光只是碰巧鑽進了哈勃的鏡片組而已。

哈勃望遠鏡雖然功能強大視野驚人,但它其實個白內障加近視眼,哈勃只能看見本身就能發光的恆星和星系,而且根本無法看到恆星的細節,所有恆星在哈勃的眼睛裡都只是亮度不一樣的小點,而用哈勃觀測近在咫尺的月球時分辨率只有50米,無法看到任何細節。


哈勃望遠鏡的任務就是儘可能的看得遠而不是看得清,所以它一直都在儘可能得捕獲天體發出的光,但人類從來沒觀測到過28萬光年外的行星,事實上天文學家們直到今天也才發現了200多顆地外行星且都在銀河系內,用的技術也大多是射電望遠鏡和凌星法,並不是哈勃望遠鏡。

人類能看到幾十萬上百萬光年外的天體只是因為它們的光飛了幾十萬上百萬年才被人們看到,我們看到的宇宙都是過去的宇宙,看得越遠距離宇宙大爆炸就越近,有可能幾百億光年外的恆星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我們人類還得等幾百億年才能知道。

在我們的宇宙中信息傳遞速度是不能超過光速的,人類也永遠無法進行超光速運動,超光速就意味著打破因果律。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下!接上段!

現代天文臺天眼在經常打望的星辰大海記錄星系座標:可以1秒定位N百萬光年N千萬光年N億光年的星系!

以天文臺天眼1秒定位1億光年為例!1億光年×光速每天8.64萬秒×365天=3153.6萬億秒光速÷天文臺天眼的1秒定位1億光年外的星系=3153.6萬億倍=1秒定位天文臺天眼望見1億光年外比光速到達目的地1億光年快了3千萬億多倍!

以未來永生靈魂UFO時代以1萬秒時間穿越1億光年到達目的地UFO天文臺接收:3153.6萬億倍大於1秒光速÷1萬秒=3153.6億倍=比光速快3千多億倍的上億光年靈魂穿越;未來永生靈魂時代在1億光年外佈局的UFO政權:比光速快3千多億倍接收虛擬永生靈魂的1萬秒通信無線穿越,到達目的地UFO天文臺接收又再下載各種記憶體存儲備份+生物軀殼定製+半肉身半機器合成軀殼定製+非生物軀殼定製=承載虛擬靈魂無線跨星系穿越到達目的地UFO天文臺天眼接收靈魂復活!以及基因組定製密碼的跨星系無線傳輸+虛擬永生靈魂密碼+其它通訊密碼=N光年N千萬光年N億光年外的1秒定位事先建設的實體UFO天文臺:錄製轉發100秒至10萬秒至1億秒的對方激光閃耀+激光顏色+顏光形狀+顏光天幕投影DV+其它方式=未來UFO時代比光速比電磁波還快速N千倍N千萬倍N千億倍N萬億倍的快速通信兼永生靈魂轉發技術!

未來10億年之後:以經濟建設為核心100年不動搖=更多星系實體新開礦星體的實體經濟建設的老經典真理還在執行=UFO天文臺UFO政權實體工廠建設=普及未來N億光年互相1秒信息定位實體UFO天文臺建設+虛擬永生靈魂穿越上萬種等級文明十萬種主義十萬種制度的未來靈魂太空傳輸的普及!

1光年×8.64萬秒1天×365天=每光年3153.6萬倍的1秒定位>大於傳統光速及電磁波1年後的到達1光年!

1光年是3153.6萬光秒÷1萬秒的虛擬永生靈魂接收轉發=3153.6倍快於傳統光速電磁波1年後的轉發靈魂信息到達1光年!

每光年=3153.6萬光秒×100萬光年=315360億光秒=31.536萬億倍的大於快速1秒定位>大於光速及電磁波的100萬年時間之後的光速到達100萬光年!

100萬光年是31.536萬億光秒÷1萬秒的虛擬永生靈魂穿越=31.536億倍=未來永生靈魂穿越100萬光年外的實體UFO政權接收>大於光速及電磁波的到達目的地100萬光年=快了31.536億倍的未來永生靈魂快速無線穿越!

10億光年×每光年365天光速×8.64萬秒光速1天=31536萬億光秒÷1秒UFO天眼定位=3.1536萬萬億倍>大於光速與電磁波實際傳統到達10億光年外的1秒定位!

10億光年是3.1536萬萬億光秒到達÷1萬秒時間跨星系的未來永生靈魂穿越技術=3.1536萬億倍>大於光速與電磁波的10億年時間之後到達10億光年外的空間,傳統為了傳輸1萬秒的通信密碼信息的穿越10億光年=光速電磁波10億年時間之後太空信息又化為烏有=喪失持久即時快速通訊特性,堅持轉發接收信息的成本及來回10億年之後20億年之後的等不及的見鬼了!

10億光年=3.1536萬萬億光秒÷簡短密碼信息10秒至100秒的超強激光閃耀天幕DV發出=3153.6萬億倍至315.36萬億倍>大於光速電磁波的10億光年外的目的地UFO天文臺到達!

雙方多方實體UFO天文臺1秒互相定位:又1萬秒時間即時通訊10億光年外的實體UFO天文臺接收虛擬靈魂穿越審批!憑光速+電磁波速度=跑10億光年的10億年時間+傳統電磁波及光速回信又返跑10億年時間=來回20億年時間的光速電磁波信息傳輸10億光年=誰能等到電磁波與激光到達目的地跑來回10億光年的20億年時間等待=死亡早見上帝N千萬次N億次了!

宇宙長距N百億光年未來快速通訊=以未來N光年UFO天文臺轉發+未來N萬光年UFO天文臺轉發+未來N億光年的實體UFO天文臺轉發=穿越宇宙海宇宙洋的未來UFO宇宙的快速虛擬靈魂跨越普及技術!





單身諾貝爾獎與自由囚


首先,人類還從未發現過距離地球20萬光年的系外行星。距離地球20萬光年的地方已經是銀河系之外,因為銀河系的直徑頂多20萬光年,而地球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遙遠的系外行星很難找到,因為它們的個頭比恆星小,與主恆星的距離很近,並且自身不會發光,只能反射恆星光,所以它們非常暗淡,往往會淹沒在主恆星的亮光之中。

雖然有證據表明銀河系外的行星存在,但還沒有得到確認。目前發現的最遠系外行星是位於人馬座方向的SWEEPS-04和SWEEPS-11,這兩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大約2.77萬光年,它們尚處於銀河系的範圍之內。這兩顆系外行星都是熱木星,並且它們的質量都要高於木星,SWEEPS-04的質量是木星的3.8倍(但半徑只有木星的81%),SWEEPS-11的質量是木星的9.7倍(但半徑只有木星的1.13倍)。

至於為什麼會發現如此遙遠的行星,並不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比光速還快”的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作用是接收星光,而不是什麼光的發射器。SWEEPS-04和SWEEPS-11發出的光在太空中傳播了2.77萬年的時間到達地球,天文望遠鏡接收到這些光,所以就發現了這兩顆遙遠的系外行星。正因為光速有限,我們看到的都是宇宙的過去。看得越遠,時間回溯得越久遠。

不過,由於SWEEPS-04和SWEEPS-11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它們並非由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凌日法。由於地球剛好處在這兩顆系外行星環繞各自主恆星公轉的軌道平面上,所以在它們公轉過程中,它們就會定期地從地球和它們的主恆星之間穿過,導致我們在地球上接收到的恆星亮度輕微降低,這樣就能間接證明它們的存在。目前,很大一部分系外行星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找到的。


火星一號


光都得走20萬年的行星,人類是怎麼發現的?

這個距離就是20萬光年,假定以地球為中心,20萬光年為半徑畫一個球體的話,這個球的邊界應該已經出了銀河系了,可能會在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系之間的某個矮星系上,很明顯我們連這些矮星系都難以確認,更不可能發現行星了!

蓋亞發現的圍繞銀河系運行的矮星系軌跡(紅色)和球狀星團軌道(藍色),但蓋亞並不是為了行星而來!專門為了搜索系外行星而生的是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已經退役)和TESS廣域行星搜索望遠鏡!

就是這兩個大神,當然並不是說其他望遠鏡不能搜索,而是它們絕對專業,開普勒自2009年3月6日升空到2018年10月30日,美國航天局宣佈它退役為止,總共發現了超過3750顆系外行星,真可謂成果頗豐!而接替它的TESS廣域行星搜索望遠鏡早已於2018年4月份就已經上崗,現在已經發現了一大波系外行星以及疑似存在系外行星的目標天體!

這是最近的幾個發現

TESS廣域行星搜索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超級地球”Pi Mensae b,圍繞距離地球約60光年的恆星山案座π星公轉,其軌道週期為6.3天,當然您不用懷疑這6.3天就是距離恆星實在是太近了,不可能存在生命滴......

這是另一顆岩石質行星——LHS 3884b,環繞主恆星一週僅為11小時!這個距離則更近,如果形象一點應該畫出微微紅光,因為已經被恆星烤紅了

......

但上圖烤焦也對哈!

系外行星搜索的兩大方法之一,凌星法,簡單的說就是行星擋住了母星的光,當然它很小,但仍然會被敏感的CCD所檢測到!但這需要行星運行的公轉盤面指向地球!而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不斷拍照對比恆星的亮度!

系外行星搜索的兩大方法之二,多普勒法,行星在靠近或者遠離恆星都會對光線產生影響,而從中就能發現其中行星存在的端倪,凌星法不能檢測公轉盤面與地球存在角度的恆星,但多普勒法可以!當然兩者比較起來凌星法效率比較高,而多普勒法普適性比較強!兩者各有優勢!

那麼我們發現最遠的行星是哪顆呢?距離究竟達到了多遠?

從已知3800多顆系外行星數據庫中最遠的系外行星是SWEEPS-04和SWEEPS-11,位於人馬座銀心方向,距離達到了27710光年!

看來還是比較遠的,在查數據之前,本以為就3000光年左右,因為開普勒觀測的就是天鵝座方向3000光年左右的一小片區域,而TESS則是個近視眼,大約為300光年內的系外行星,不過TESS是廣角望遠鏡,搜索效率極高,我們將期待她更多的發現!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首先說兩點:

  1. 題目中所說光都要飛20萬年的行星,暫時不考慮宇宙膨脹,那麼這顆行星距離我們大約20萬光年。我們的銀河系最新數據直徑大約是20萬光年,所以說這個距離已經超出了銀河系範圍,人類探測系外行星目前也僅能在銀河系內。並沒有發現20萬光年遠外的行星。
  2. 描述中所說比光速快“n”倍的望遠鏡,可能是題主理解有誤。望遠鏡和我們人眼是一樣的,看見東西或拍攝到東西並非是望遠鏡有速度,而是光線進入到眼睛或者望遠鏡。所以說就是望遠鏡在空間靜止它也能拍攝到20萬光年遠的天體。

人類從上個世紀開始就探索系外行星,最新的是去年上半年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它的前輩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系外行星的探測主要是應用“凌日法”,簡單的理解從地球的角度看去當行星在恆星表面上劃過,會影響望遠鏡接受到的恆星亮度變化,因為有一部分光被行星遮擋住了。這個時候地面上的科學家可以根據恆星這種週期性的亮度微弱變化,就可以用來推算出行星的大小和軌道週期等數據。




開普勒望遠鏡能探測到的這種亮度微弱變化可以小到百萬分之十左右,應用這種方法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科學黑洞


20萬光年外的行星反射的光要20萬年才能到達地球,但並不需要比光速“快”N倍的望遠鏡,事實上也辦不到,人類只要能觀測到它所圍繞的恆星就可能找到它。

人類觀測宇宙就是依靠各種信號、粒子、射線,雖然宇宙很廣闊,但一些強烈的信號仍可以穿越宇宙、經歷了千百萬萬年到達地球被人類捕捉到,人類就可能觀測到它們,持續長時間觀測就可能獲得足夠的信息來了解觀測的那個恆星系統。恆星發出的光是源源不斷的來到地球的,而行星在圍繞恆星運行的時候,會以自身體積遮擋恆星,造成恆星亮度週期性的、有規律的變化,同時會對恆星的運行造成很微弱的影響,依靠這兩點就能找到行星並且計算出行星的質量。不過這麼遠的距離,人類頂多只能觀測到,很難知道行星的具體面貌。

人類目前尋找到的類地行星基本都在距離地球3000光年範圍內,還需要通過X射線、紅外、光譜分析等多重觀測方式,計算軌道和它距離恆星的遠近,才能初步瞭解行星的物質組成,和可能具有的環境。人類目前的觀測水平,觀測和尋找到的行星基本都是銀河系內的,並且距離地球都還不太遠,幾百光年內的比較多。國外曾有科學家發現一顆疑似行星的天體,距離地球220萬光年,但這個例子太極端,也沒能最終確定。

從人類觀測到的行星和它們所在的恆星系統來看,具有行星的恆星系統在宇宙中是很普遍的,由於宇宙有這麼大的體量和如此多的星系、恆星,類地行星也會是很普遍存在的。


來看世界呀


這個問題是陷入思維誤區的人才會提出來,往往都是大部分小學時候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本質就相當問光的速度快還是“眼睛”速度快。

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孩童時期的啟蒙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才慢慢知道眼睛之所以看見東西,是因為光線“跋山涉水”跑到眼睛裡面。眼睛只有識別物體速率的概念,而沒有類似於光速的物質運動的速度概念。


不考慮宇宙膨脹,光飛了20萬年跑到了地球,起碼證明那個星球距離地球20萬光年。有人就會說,那麼遠的距離,人類是怎麼探測到的?

首先人類接收到的光線是那個星球發出來的,我們是被動接收光線,而不是主動發射一束光線抵達那個星球,再反射到地球被我們看到。

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宇宙最遠光線是460億光年外的。這些光線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年齡不超過138億年,但是傳到地球的時候,空間一直在膨脹,導致光線要額外走許多路程才能抵達地球。由於宇宙加速膨脹,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半徑為460億光年,比光線按照宇宙年齡的時間飛行走過的範圍還大。


科學認識論


再不懂的我也能知道應該是天文望遠鏡接受到幾十萬年前的光譜信號。然後得知在那麼遠的地方有那麼一顆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