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甘肅武威,首例剖腹手術完成後,民眾竟將大夫當神人

在七十多年前的抗戰烽火中,面對民族危亡,無數熱血青年,投身殺敵報國的戰場中,同時,也有無數人,在後方默默奉獻,為前線提供各種保障。在甘肅,曾有這樣一位人士,他是基督教會牧師,但卻在山東戰場救治八路軍傷員,在武威,在日寇轟炸的廢墟上,創建了一所西醫醫院,他名叫徐上達。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一下這段傳奇故事!

山東黃縣他們救治八路軍,被鬼子發現了

說起徐上達,很多武威人並不陌生,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是能講出許多徐上達救治病人的故事。


甘肅武威,首例剖腹手術完成後,民眾竟將大夫當神人


其實,這位徐上達並不是武威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外地人,但為何能被武威的父老鄉親記住呢?這就得益於他高超的醫術,救死扶傷的精神。那麼,這位徐上達是如何來武威的呢?這背後,又有著一段怎樣曲折的故事?

徐上達是山東省掖縣人(今萊州市),他生於1907年,在他很小的時候,患了一種怪病,全身奇癢,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多方求醫,也不見效果,後來被一位教會醫院的人給治好了。1928年,徐上達被保送至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學習醫學前期課程。1930年6月結業,再通過醫學院入學考試,正式入學,1935年畢業,並榮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徐上達到山東黃縣懷麟醫院工作。兩年後,抗戰全面爆發,大批國土淪陷,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敵。當時,黃縣一帶的抗日武裝,在八路軍渤海軍區的領導下,同日寇進行了殊死搏鬥,他們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然而,因環境惡劣,缺醫少藥,傷病人員得不到及時救治。

面對困難境地,渤海軍區領導想起了黃縣的懷麟醫院,他們同院方取得聯繫,希望懷麟醫院能為八路軍傷病人員及游擊隊隊員治病療傷。此時,懷麟醫院的院長是美國人安鼐森,他痛恨日寇侵華,慨然允諾。從此,懷麟醫院就成了八路軍的後方醫院;全院醫護人員為抗日負傷八路軍將士及游擊隊隊員精心救治,時間長達3年之久。


甘肅武威,首例剖腹手術完成後,民眾竟將大夫當神人


後來,黃縣淪陷後,日軍多次到醫院問罪,計劃逮捕救治八路軍的主治醫生徐上達等醫護人員,還給徐上達定了三大罪狀“為八路軍治病,給游擊隊買藥,宣傳抗日思想”。經安鼐森院長據理力爭,才暫時倖免於難。然而,災難並未遠離他們。日寇雖然表面上不做追究,然而在暗中,卻時刻監視醫院,試圖獲得有關八路軍游擊隊的蛛絲馬跡,同時伺機暗殺徐上達等醫護人員。誰知,有個特務的槍走火,把自己的腸子打穿了,不得不抬到醫院請徐上達救治。徐上達為這位特務做了手術,救了他的生命。後來,就是這位特務悄悄向徐上達通風報信,使徐上達躲過了日寇的暗殺。不過,這時他們的處境極其危險,不得不離開黃縣。

萬里跋涉輾轉到武威,在轟炸廢墟上開醫院

從山東黃縣到甘肅武威,現在也是路途遙遠。在抗戰時期,更是萬里迢迢,路途上各種艱辛,難以估量。1941年秋天,徐上達、高賜恩、陸友梅、董淑貞等人離開山東黃縣。他們面臨的第一關就是日寇的檢查哨,然後輾轉到了上海,再從上海到桂林、成都,可以說在南中國繞了一大圈。最後,徐上達一行人到了寶雞。然後,他們繼續西行。在1941年12月8日到達甘肅省武威市。

此時,武威早已不是盛唐時的全國三大文化中心了。在軍閥的統治下,武威處在貧困落後、封閉保守的境地中。徐上達他們抵達武威後,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

當時,武威的許多人,對西醫持保守、抵制的態度。最困難的時候,徐上達一家老少五口人,連個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更不要說開診所了。無奈中,他們只好在城外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度過了武威的寒冬。最為難過的是,有人暗中下命令,不準徐上達接觸病人。整個冬天,他連一個病人都沒有。


甘肅武威,首例剖腹手術完成後,民眾竟將大夫當神人


他們依靠著信心,熬過了寒冷的冬天,迎來了春天。這時,他們發現了一個無人管的地方,似乎可以作為開設診所的地方。原來,武威城內有一個“閻殿廟”,在日寇的飛機轟炸下,早已破舊不堪,很久也不見有人清理。徐上達就四處詢問,看能不能作為診所。結果回答是“這座破廟反正沒人用,都快塌了,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這樣,總算有了一個落腳之地。整修好破廟,作為診所,同時住宿。有個診所,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以高超的醫術服務當地人民。上門就診者日有所增,對於貧困患者,常免費施治,得到群眾的普遍稱讚。隨著病人的增加,徐上達決定把診所改建成為一所醫院。

這個帶有挑戰性的計劃,始於1943年冬天。診所改建醫院,首要的問題是經費。他們不僅四處籌集經費,同時從門診現收現支,維持建築施工,艱苦經營年餘,方告完成,於1944年12月25日聖誕節,基督教天恩醫院正式成立開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徐上達和醫院的名氣日漸增大,看病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他還在山丹,為培黎學校師生免費體檢、施藥治病,建立了定點醫療關係;同時又在武威城區開辦貧兒識字班,使失學兒童跟班識字,入識字班的貧兒,最多時達到近200人。

剖腹手術武威首例,驚呆廣大民眾

徐上達高超的醫術,至今讓人們念念不忘。在武威,人們傳說最多的是醫院的開膛剖腹術。這其實就是開腹手術,並不是啥神奇手段,可是在當時的武威,這就是了不得的事情。

這例手術是他們醫院成立三年後進行的。事情是這樣的:1947年7月,曾在山東黃縣懷麟醫院任院長的美國人安鼐森,來到武威天恩醫院。他這次來的目的是傳授腹腔外科切除術。很快,就在武威成功實施了第一例剖腹手術。這個轟動性的消息,傳向四面八方。病人視手術醫生為神人,求醫住院者,人抬、車拉、畜馱,絡繹不絕,尤其在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方面,獨居妙術,治癒率非常高,加之醫院醫德高尚,醫風優良,服務態度誠懇,收費合理,深受社會各界讚譽。


甘肅武威,首例剖腹手術完成後,民眾竟將大夫當神人


到1948年10月,醫院有用房37間,病床30張,醫護人員10名,藥品及醫療器械俱全。1950年5月,徐上達到北京出席有關會議,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熱情接見。

1952年8月24日,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武威專員公署接管由徐上達創辦的教會醫院——基督教天恩醫院,與武威分區人民衛生院合併,成立武威專區人民醫院,徐上達任業務副院長,門診部設在武威縣東大街現市政府所在地,住院部設在武威縣南大街現醫院所在地。2003年,徐上達逝世,享年96歲。

從山東到武威,徐上達一直用自己美好的言行為民眾解除病痛,以他的才華和醫學造詣,他完全可以在條件較好的地方過舒適的日子,但他選擇留在甘肅武威較為貧窮落後的地方,奉獻自己的力量。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