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現在人不缺吃、穿、用,為什麼沒有幸福感?

美國有個心理學家叫做馬斯洛的,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人的滿足感是要在滿足了低層次需求後,就是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後,依次向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較高層次逐漸過渡,人才會有幸福感。

現在人不缺吃、穿、用,為什麼沒有幸福感?

按照馬斯洛的理論,現在人不缺吃、穿、用,還僅僅是滿足了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拋開馬斯洛的理論,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在解決了吃、穿、用的問題以後,住和行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了,房子成了最大的消費品、車子成了代步工具;而那些有房有車的還有那些所謂的有錢人呢,因為有了資產了,就想著安全保有和升值這些財產,於是,很多富豪覺得國外法律健全、保護私產、環境優美,就有不少的人開始移民海外了;一些有房有車有資產又有投資、經營能力的人,於是就開始擴張自己的資本、辦企業、建學校、開公司了,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資本擴張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能夠實現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還有那些大家、那些公眾人物,其實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跟普通人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因為通過某種渠道、某種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獲得了更多、更好的資源了,於是就在尋找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了。

現在人不缺吃、穿、用,為什麼沒有幸福感?

我們來看當今社會這種難以滿足、難以平衡、難以實現均等平和的狀況,其實跟我們的社會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和新舊體制的轉換也有一定的聯繫,社會生貧富差別在不斷擴大,對物質的追求似乎永遠沒有一個界線,很難實現相對的均等和公平,貧富差別、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官民差別都人為存在的,以前說,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孃的現象其實現在更加嚴重了,就是那些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很大一部分也都有危機感、不安全感,總覺得自己的財富來路不明,總怕會被某種力量追究原罪、成為眾矢之的。於是,蔓延著一種普遍的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乏的氛圍。

現在人不缺吃、穿、用,為什麼沒有幸福感?

好在社會總是在進步的,在保護合法私產的同時,調整各種利益關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應該一直是社會的主導思想,國家也一直在這麼做,雖然過程艱難、時間有點長,但是總的方向是對的,目標也在一步步實現之中,幸福感、獲得感也會一天比一天增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