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做一個高效率的職場人?

白楓麟


不請自來、乾貨分享、絕不私藏 ~

我是明哥,前麥肯錫戰略諮詢顧問,埃森哲管理諮詢顧問,13年職場經歷,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架構PPT的老司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成為職場精英。

核心觀點

時間管理的目的不是要儘可能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更有效率的做事情,所謂有效率的做事情,就是做的事情和目標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是高效率的。如果所做的事情與目標方向不一致,那就是南轅北轍,越努力,效果越差。

即,時間管理關注的是產出價值的那部分效能,下面我們分別從計劃管理、時間管理、做事習慣3個方面進行闡述。

目錄


一、計劃管理

(1)計劃管理的核心是目標制定要遵循SMART原則,即目標要是

  • 具體的

  • 可測量的

  • 可實現的

  • 可執行的

  • 由時間要求的

同時,一個目標可能很大,所以需要將目標拆分為更小的、更容易達成的小目標。


(2)目標要定期回顧,最好公之於眾,獲取同伴、監督和支持。


(3)目標的執行計劃,建議遵循6大步驟,即目標制定的原則、願景、明確目標、確定範圍、細化任務、明確下一步行動。


二、時間管理

(1)時間管理的關鍵是理清楚時間黑洞並有意識的規避這些黑洞,比如關閉聊天工具、防打擾、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等。

(2)用好四象限法則

(3)跟巴菲特學投資


三、培養計劃

培養時間管理習慣,比如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這叫100%有效)、每日應用80/20法則,集中精力做產出80%效果的那20%的事情等

最後,定期總結回顧:


小福利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分享思維導圖工具:

(2)私信發:思維導圖大禮包 (注:是私信發哦,不是在評論區發哦)

關注【思維導圖PPT】,每天分享一篇思維導圖、PPT、職場技巧幹貨,希望你的每次來訪都有所收穫,助您早日升職加薪!

思維導圖PPT


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其實之前就看過不少,但說實話,效果並不很好。雖然每天都給自己制定了滿滿當當的計劃,完成的卻寥寥無幾。

也許你會以為是執行力的問題,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精力太差了。經常性的晚睡晚起導致上午時間很快就過了,中午又休息不好,下午和晚上工作都不在狀態,看起來忙忙碌碌,但只有自己知道其實收效甚微。

內心焦慮又痛苦,想到年初制定的計劃很多都沒完成,我急切地想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走出當前的困境。為此,這兩天我專門找了《精力管理》這本書來看,因為之前看不少人推薦過,希望能找到解決之道。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所謂的時間管理其實根本就是偽命題,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不會多也不會少,再怎麼管理,它也不可能變成48個小時。而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其實主要取決於他的精力和狀態,一個精力飽滿的人,工作起來必然也會更高效。因此,與時間管理相比,更重要的是學會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這本書從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四個方面揭示了精力的來源,幫助我們建立起適用自身的精力管理系統,學會科學地管理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一、體能精力

體能精力是一切精力的基礎,體能精力主要受到呼吸、飲水、飲食、睡眠和鍛鍊的影響。


前面三個就不用說了,最常被人們忽視的是最後兩項:睡眠和鍛鍊。


睡眠是精力恢復的主要來源。 心理學家克里普克追蹤了1,00萬人在六年間的睡眠模式發現,每晚睡夠7—8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較前者高出2.5倍。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的死亡率,也會較7—8小時睡眠的人高出1.5倍。睡得過少和過多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雖然現在不少企業流行加班文化,也有不少職場人為了工作的晉升,選擇犧牲休息和鍛鍊的時間瘋狂加班,每年越來越多的“過勞死”新聞提醒我們: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切歸零。

此外,有人曾對多名管理層人士進行了為期九個月的追蹤發現:定期鍛鍊的人比不鍛鍊的人健康水平提升了22%,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更是高出了70%。因此,職場人在工作之餘,千萬不可忽視身體健康,可通過短跑、爬樓、騎自行車、或者舉重等等方式高效恢復精力。

二、情感精力

積極的情感提供正向的動力,消極的情感則會消耗精力。

舉個例子。當我們和他人大吵一架之後,往往會覺得非常的疲憊,但是當我們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後,就會變得愉快且精力充沛,工作起來也會更高效。

由此可見,積極的情感力量是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的。那麼職場人如何獲得正面的情感精力呢?

首先,學會傾聽。在與他人的溝通時,認真傾聽,確保自己獲得足夠的信息量,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其次,積極反思。思考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和他人的交流方式,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並積極改進,有助於形成良性循環。

接下來,加強情緒控制和化解。放大正面情感對自身的影響。當被領導誇獎了之後,或者得到同事的讚美後,可以正面鼓勵自己,獲得積極的情緒力量。

最後,加強與家人親友的溝通。工作並不總是順心的,但家人的撫慰和支持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力量來源。


三、思維精力

思維精力依託於體能精力。具體包括思維、準備構建、願景、積極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時間管理和創造力。

積極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發展,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和創造力。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都會堅持一個小時游泳或長跑,每天定期鍛鍊有助於激發他寫作的精力和創造力。

職場人工作長期用腦過度,而適當的運動則能讓大腦得到暫時的放空和休息。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在鍛鍊上花費了時間,但所恢復的精力卻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工作。


四、意志精力

意志精力是掌管所有行為的獨特力量。擁有強大的意志精力,我們就會更加熱情和有毅力。

職場人要想擁有強大的意志精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當所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時,往往會有源源不斷的熱情和動力,雖然過程依然很辛苦,但卻能夠堅持很久。

最後,鍛鍊意志精力有三個步驟:

首先,確保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其次,在實踐過程當中,一旦出現問題,必須積極協調資源去努力完成,不能輕易放棄;最後,學會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對自己的客戶負責。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這樣做,意志力就會越來越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我是笑薇,一個通過讀書寫作月入過萬的姑娘。 微信公眾號:笑薇讀書。回覆“投稿”,送你一份100家公眾號投稿資源。


笑薇讀書


手帳,可以較好的提高效率,我從第一次試用,已經快5年了。

現在有大量的APP,幹嘛還要用手寫呢?

我的手機裡也又很多app,印象筆記、OmniFocus、Sorted、日程表都可以用來記事,感覺是非常方便。我一般用來記錄一些常規的、週期的事情,比如還信用卡提醒、周例會什麼的。

重要的事情我還是選擇手寫,手寫的印象更加深刻,寫字的手藝也不至於退化。很多人提筆寫字經常寫別字,要麼是無法寫出來,都是電腦用太多後帶來的後遺症。

用手機記錄經常會忘記,因為手機分散注意力的APP實在太多,有時候本來要打個電話,但一不小翻到微信,20分鐘過去了,電話卻忘記打了。

手機解鎖、打開APP一般都要5-6個動作,加大了使用難度,人的習慣很難養成。

手帳雖然傳統,但打開就可以寫,非常方便。


笨猴杜平


在職場,若時間管理得當,不僅不需要加班累到吐槽,反而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進而改善生活。



許多職場人認為時間管理是管理好分配給各項事務的時間,其實,按照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方法,在工作中只分配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時間管理還需要做以下工作:

1.列出每日,每週,每月的工作內容,按照輕重緩急對各項事務進行歸類,並且給各項事務完成預估所需要的時間,就像柳比歇夫那樣。

2.記錄做所列事務花費的實際時間,需要具體到分鐘。

3.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步就是對比分析實際花費時間與預估花費時間的差異,找出差異的原因,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最大化,最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

很多人都做時間管理時間記錄,但是效果還是不好,覺得記不記錄都沒有對工作起多大作用,其實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人們忘記了自己管理時間的目標。

我們進行時間管理不是為了記錄時間花在哪裡,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時間利用效率,把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更有價值的事。

其實,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消耗在哪裡,價值就產生在哪裡。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24小時,別人做十件事,你做兩件事的原因。


門前一竹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人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效率都比較高,完成同樣的工作有的時間短,而且質量也高,有的人則反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就是因為有人擅長時間管理,而有人不擅長,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管理時間的能力,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一、提高做事的專注力。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人在做事時一會看一眼手機,一會喝口水,一會旁邊的人聊得話題又引起了他的注意,總之就是不能專心致志的把幹一件事幹完,這就叫專注力不好。專注力如何修煉呢,可以給完成每件事設一個時間段,強迫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這期間儘量不看手機、不聊天、不做其他無關事項,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所好轉。



二、做好工作計劃

在工作中儘量量化自己的工作,把大的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任務,分別列在筆記本上,並逐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幹完一項劃掉一項,這樣可以保證不會遺漏工作,也可以保證工作有序開展。



三、根據工作的重要性和緊急性進行排序

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排序,很多人都應該知道的工作重要緊急四象限法,把各種工作按照各自象限安排好完成的時間和進度,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漲和情緒低落的時候,情緒高漲是做事的效率也高,情緒低落的是任務完成就要打折扣。所以我們要儘量把工作安排在情緒好的時候幹,情緒不好的事可以安排自己休息,勞逸結合跟有利於做事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只有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的反思總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是臭小蛋媽媽,我關注社會、職場、財經類問題,並願意把我的一知半解寫出來,大家分享,感謝您的點贊、評論和關注。


臭小蛋媽媽


說到時間管理,可能很多職場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擾。

明明認為自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可能加班了一上午;每天都在做計劃,計劃卻永遠都完不成;時間管理方法學了個遍,效率卻依然沒提升。

其實這些情況都跟時間管理有關係,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做不好時間管理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一、陷入“時間黑洞”而不自知

什麼是“時間黑洞”,簡單來說,是指像黑洞一樣,在不經意間吞噬了很多時間的事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吃飯的時候你很無聊,想著看半集電視劇,結果一打開發現劇情特別精彩,完全停不下來。

通常的結果是吃完飯很久了,自己還陷在劇情裡,於是安慰自己:我就再看一集,有可能一看一下午過去了。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黑洞事件,在工作和生活中這種現象都很常見,一旦陷入黑洞裡,時間管理的方法根本不起作用。

二、被“拖延症”困擾

“拖延症”也是影響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本一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拖了兩個小時,這可能和“拖延症”有關。

比如領導給你一個特別艱鉅的任務,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時間還早,我先喝杯水,喝完水你可能又想再玩會手機。

就這樣三拖兩拖時間就被浪費過去了,“拖延症”在職場屢見不鮮,這會浪費很多時間,影響時間管理。

三、不懂得“精力管理”

除了上面兩個原因,時間管理之所以做不好,還和精力管理有關。

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這件事上花費的精力過多,必然會影響到另一件事。其實時間管理的天花板是精力管理。

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工作的時候生病了,狀態特別差,這個時候就算他強打精神,想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工作,基本上也不可能實現。

時間管理的完成是建立在精力管理之上的,只有精力充沛才有可能實現良好的時間管理。

瞭解了原因之後,具體來看一看到底應該怎麼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可以試試下面3個辦法。

01.增加“黑洞事件”難度,避免浪費時間而不自知

職場上,“黑洞事件”也很多,為了讓時間管理可以落到實處,先要擺脫吞噬時間的黑洞。

比如說,你工作的時候,老是想刷抖音,一刷就停不下來,這就是典型的黑洞事件,在不自覺中浪費時間,這時你應該刻意增加難度。

比如你可以把抖音卸載了,或者可以把流量甚至網給關掉,這樣的話,如果你下次還想刷抖音,一想還要重新裝軟件,過程很麻煩,也許就不刷了。

刻意增加的難度越大,可以越有效地擺脫黑洞事件。

當吞噬你時間的黑洞事件慢慢減少,你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多,這樣的話也可以重新規劃,把時間用在工作上。

02.運用“5分鐘行動法”,擺脫拖延症

擺脫拖延症的方法有很多,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看,“5分鐘行動法”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我要寫一篇文章,但又遲遲不想動筆,這個時候我會這麼做。

在心裡對自己重複:先寫5分鐘,就寫5分鐘。

通常只要開始,就很難只寫5分鐘就停下來,因為大腦一旦開始某項行為,就會不自覺有上癮的症狀,一旦我開始寫,通常會寫完最少1/3左右的文章。

所以如果下次你被拖延症困擾,明明知道有工作,卻遲遲開始不了的時候,不妨試一試5分鐘行動法,一旦完成第一個5分鐘,就會有後面的很多個5分鐘。

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節省時間,讓時間管理落到實處。

03.學會勞逸結合,做好精力管理

既然時間管理的天花板是精力管理,那麼要做好時間管理,必須要保證充足的精力。

在工作中一定要學會勞逸結合,儘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規律,有良好的生物鐘。

這些話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很難,尤其是在現在壓力特別大的職場上。

很多人經常要加班熬夜趕工作,但是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在有限的條件裡保證充足的精力,如果精力不夠的話,時間管理是很難有成效的。

所以,在工作之餘也別忘了好好鍛鍊身體,恢復體力和精力,這樣才能有效管理時間。

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挑適合自己的,別人合適的時間管理方法,對你可能不一定有效。

所以不妨多嘗試幾種方法,挑一兩個適合自己的足矣。


狐小胖


“8小時”之後你在做什麼?如何利用手賬進行精力管理

蔗糖派 2019-05-24 10:04:33

時間管理的一大誤區,是希望通過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很多人覺得8小時工作之後,再加班,或者回家後繼續工作學習才是充分利用時間。這種做法,實際上忽視了時間管理的本質——精力管理。

把人體看作一個機器的話,進入工作狀態就是引擎運作,而引擎運作是需要能源也就是汽油來帶動,汽油用完了需要加油,我們人體的也是如此,汽油就是你的精力,精力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實際上還是存在,試想你可以保持專注工作8小時不停歇嗎?所以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精力管理,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加油”,需要協調“引擎”的運作週期,來保證自己的效率。

我們的8小時工作效率,其實和上圖表達的一樣,在工作產出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最終達到一個瓶頸,繼續工作下去,產出只會降低但不會增加,更長的工作時間並不等於更多的產出,有些孩子每天學習掃題到十二點,成效還不如九點打遊戲十點睡覺的孩子,就是因為時間與產出並不成正比。

這一點提醒我們,在手賬時間管理時,很多人有一種寫滿手賬就非常滿足的感覺,但實際上自己並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這麼多的計劃。如果發現自己的手賬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說明你的精力管理出現了問題。

所以在手賬時間管理中,經常性的做法是把8小時內和8小時外的計劃分開,有的人使用兩本手賬,有的人通過紙質和電子化協作辦公,目的就是把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消耗精力的工作和恢復精力的個人生活分開處理。

但也有人在工作之餘,還需要繼續消耗精力去提升自己,有這樣一種觀點:一個人能否成功往往取決於工作的8小時之外,尤其是每天晚上8點到10點這兩個小時在幹什麼。如果你有這個目標,那就需要製作一張8小時外手賬計劃。

手賬繪製示意圖

切記,手賬只是工具,正如汽車一樣,會開車你才能享受高速交通的便利,手賬一方面幫助我們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一方面幫我們提升時間管理的效率,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最關鍵。碎片時間的使用關鍵,就是協調精力管理,一方面利用碎片時間恢復精力、提高精力閾值,另一方面利用碎片時間。

內容選自未銘圖書策劃新書《時間管理手賬》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蔗糖派”,我們會私信邀請您加入蔗糖讀書會


蔗糖派


想要做好時間管理,要堅持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合理的利用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的時間就是你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有零碎的時間合集。大到搭乘交通工具上下班的時間段,小到喝口水掏手機看的時間,都算是碎片時間。

碎片化時間的管理其實就是自律行為的管理,把大量碎片化的時間拿來學習,做正事,而不是刷朋友圈,看電影,你就會發現一天下來,你多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我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要講課、要做公司的管理、要開會等等,但是我都會利用搭飛機或者高鐵的時候來寫作。我的很多書籍的內容,課程的內容,演講稿的內容,我基本上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的。

第二個原則: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分優先等級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但如果你分不清楚哪些事情對你比較重要,你就會陷入瞎忙的境地,到頭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還都沒有達成。你也就沒什麼效率可言。

關於如何排優先級,思敏給你一個方向,你可以從“每天三件事”這個小習慣進行培養。

首先把每天應該完成的事情全部列出,然後找出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先去執行。用這個方式先培養一個小習慣。然後再培養成長久的好習慣,你就會更好運用時間管理的方式完成很多人生重要的目標和發揮你最大的價值了。

第三個原則: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

我們之所以要做時間管理,就是因為我們本身時間很寶貴,如果你把時間頻繁的浪費在一些小事情上,這是非常可惜的。

對於一個已經工作的人來說,接觸到的主要人群是:同學,朋友,以及同事。與這些人的交往中,這裡面時間消耗最多的就是約飯。時間空閒的時候還好,但如果日程拍得非常滿,就需要你合理選擇飯局了,其實很多時候有一些飯局應酬是可以拒絕的。比如同事下班要去吃個燒烤,同學明天相約去唱K,朋友下週約你去一個社交活動。

重要的聚會我們必須要參加,但是如果不重要,你只是湊熱鬧,那就是對時間的浪費。

既然學時間管理,就要對時間有充足的概念,學會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娛樂,其實就是選擇一種自律的生活。

有舍才有得,你的人生才能更有價值和意義。


周思敏禮儀


不是不適合你,而是需要更系統的掌握方法。做事靠系統,在對時間分配之前,你需要先了解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任務,降低預期。

你時間不夠用的問題,並不是在對時間進行管理。如果有太多的任務需要你去做,而你又不知該如何進行組織和管理,哪怕24h連軸轉,依舊有源源不斷的任務等待你去完成。


在時間管理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確價值,降低預期。

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需要對需要做的事情進行分類,優先完成最重要的,可能數量不多,但可以給你帶來最大的收益和效果。


時間管理是一個方法,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也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

1、寫一週的時間日誌

如果覺得時間不夠用,可以先整理一週的時間日誌,看自己把時間用在了哪些任務上。是因為效率低?因為精力被瑣碎的事情打散?還是因為要做的事情超出了能力完成範圍?


2、PDCA工作流

PDCA是一個處理重要任務的模型。對於非重要的任務,按照四象限法則進行分配,重要的任務按照PDCA進行處理。




3、更好的安排一天的時間

把每天的時間分塊,給不同的時間塊安排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任務。有利於你更好的分配一天的時間和精力。

4、做好回顧,是時間管理的核心

執行完之後,如果沒有回顧,只是機械的完成一件事,會讓時間的效率大大降低。做好回顧,更好的瞭解任務完成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效率,更好的進行把控。



洋松果職場說


1. 大道至簡,平衡至上

找到讓精力平衡的狀態,越簡單越高級。

2. 優質睡眠助力更好人生

睡前90分鐘遠離電子產品,每天睡夠8小時,中午午睡不超過30分鐘。

3. 斷舍離實際上能讓我們獲得更多

實行斷舍離,放棄那些消耗精力而又對自身無益的雜念,保存更多精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4. 注意力是最稀缺寶貴的資源

你的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注意力在哪裡你的成果就在哪裡,每天關注自己的注意力使用在哪些方面。

5. 堅持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說一件事情需要消耗意志力去堅持,那麼這件事情就很容易半途而廢。努力,有時候只是某一次的盡力,但堅持,是一輩子的盡力。

6. 專注當下比靈活切換更高效

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切換,會使得任務執行的精確性降低,速度變慢,越專注越輕鬆。工作的時候儘量專注工作,信息可以晚點回。

7. 水是最好的保健品

每天的飲水量為每千克體重30毫升,喝夠水,可以瘦身,可以改善身體狀態,能夠預防很多健康問題。

8. 深呼吸冥想

深呼吸是放鬆身體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式。閉上眼睛,關注你的呼吸,每天15分鐘。

9. 心態是自我管理的基石

心態管理包括三個核心要素:安心,真誠和認真。安心是專注的狀態,真誠就是不逃避,誠實的面對人和事,認真是對待每一件小事都保持認真的態度。

10. 積極主動是王道,懶惰則是萬惡之源

學會更好的休息,為更好的生活狀態,休息是積極主動的休息,而不是被動的選擇。一定要警惕懶惰的發生,懶字即為心被負能量束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