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5G、AI、區塊鏈,看它們如何賦能“智造”

5G、AI、區塊鏈,看它們如何賦能“智造”

在一家電焊機器人生產企業展臺前,工作人員正向參展商介紹產品。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登輝
  智能製造,“智”從何來?
  昨日,2019湖南(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舉辦多場主題論壇,多位院士和專家作為嘉賓,圍繞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熱點,結合智能製造暢談未來,為臺下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
  5G “數字孿生”給生產帶來變革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服務的對象已經從連接人與人,到連接人與物,甚至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其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高可靠特性,正是為工業互聯網的連接多樣性、性能差異性、通信多樣化的需求而生。
  5G賦能工業製造主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暢談了在5G背景下,關於工業製造轉型升級的思考,“5G能夠讓數字孿生更多地應用到製造領域”。
  所謂數字孿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週期過程。
  論壇現場,譚建榮展示了一個仿真應用的案例,通過數字孿生,在虛擬環境中再現了發動機的裝配過程,以此來實現在設計階段的檢查,比實物操作更加高效、更加節約成本。


  譚建榮表示,數字孿生和5G結合的應用,將大幅推動產品在設計、生產、維護及維修等環節的變革。
  AI 未來的機器人會看說明書
  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低成本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製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人工智能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雖然前景如畫,我們也必須正視這一尖端科技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升級發展更加無縫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在2019人工智能應用與創新主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人才培養、應用前景、產業賦能、社會效應、生態建設展開分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王耀南以“高端製造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機器人是AI賦能生產最典型的體現,如今在大小車間裡,工業機器人正在替代著人力。但對於高端製造業,現有的機器人還是能力不足。“環境感知適應性、多機協同作業、在線決策與規劃,這些都是現有機器人面臨的挑戰。”王耀南表示,在工業4.0時代,智能機器人要突破三維環境感知、規劃和導航、類人的靈巧操作、直觀的人機交互、行為安全等關鍵技術,“今後我們的機器人,能夠自己從信息物理系統中獲取產品裝配說明書,完成生產與加工。”

  區塊鏈 給製造數據加上“水印”
  當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拓展到各行各業的各個方面,從數字金融、數字資產交易,到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無不思考如何利用新型區塊鏈技術賦能產業升級發展。
  昨日舉辦的2019區塊鏈技術主題論壇,以“區塊鏈技術應用與落地”為主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的產業應用,以及如何加強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騰訊TUSI安全實驗室專家與技術負責人王強就區塊鏈的技術沿革、區塊鏈的時代機遇,以及區塊鏈技術如何與商業場景緊密結合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主題報告。
  作為區塊鏈領域的專家,王強表示,這一技術對於智能製造也可“賦能”,“比如一些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數據,能夠通過區塊鏈加上‘水印’,既能夠追根溯源,也能保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