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85期):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被盜 3組“價值連城”的18世紀珠寶失竊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85期):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被盜 3組“價值連城”的18世紀珠寶失竊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舉辦】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開幕。本次藝術節以“多彩海絲、文明互鑑”為主題,秉承“展示、交流、合作、共享”的理念。活動包括“藝術展演展示”“藝術發展論壇”“網絡藝術節”三大板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文化團體,1200多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和國際友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海藝節期間還舉辦了“‘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迴歸故里”的活動。

【澳門冼星海紀念館落成開幕】11月23日,澳門“冼星海紀念館”舉辦開幕典禮。為紀念在澳門出生的偉大音樂家冼星海,澳門特區政府設立“冼星海紀念館”,向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獻禮,以表彰冼星海對國家所作的貢獻,傳揚他的音樂成就,為青少年樹立榜樣。“冼星海紀念館”設有展覽廳、探索空間、多功能廳等空間,除了展示冼星海的一生及藝術成就外,觀眾可在多媒體探索空間獲得擔任指揮家的體驗,感受指揮樂團的樂趣,知識區可供小朋友瞭解音樂和樂團的有趣小知識。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澳門“冼星海紀念館”開幕典禮現場

【夾紵漆器和玻璃工藝入駐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大師工作室】近日,夾紵漆器和玻璃工藝入駐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大師工作室。夾紵漆器源於春秋戰國,是漆器裡面製作工序最繁雜的技藝。這次入駐的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夾紵漆器”代表性傳承人——何必闊。另一位新入駐的玻璃工作室大師是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的副教授李文。據李文介紹,12月中旬,他們會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組織一場展覽,將學生的玻璃創作分享給大家。今後,他們還會推出吹制玻璃、玻璃杯的雕刻和製作等體驗項目。

【甘肅武威發現罕見吐谷渾王族墓葬】近日,甘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發現一處武周時期吐谷渾王族墓葬。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發掘確認,其為武威地區發現和發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在國內亦屬罕見,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發現。該墓的發掘對研究後期吐谷渾葬制葬俗及唐與吐谷渾民族關係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吐谷渾王族墓葬開股發現

【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被盜】11月25日,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王宮的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被盜。這場戲劇性的失竊發生於本週一的凌晨,博物館附近的配電點發生了火災,導致博物館警報系統失靈,整個區域陷入了黑暗。儘管電源被切斷,但是監視器還是捕捉到了闖入綠穹珍寶館行竊的兩名男子。他們盜走了3組“價值連城”的18世紀珠寶,目前在逃。警方稱盜賊的行事方式表明他們有明確目標。據德國媒體報道,本次失竊可能會造成高達數億歐元的損失,但因博物館藏品無法售賣且歷史價值難以估量,故不能提供準確的估算。綠穹珍寶館創立於1723年,是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下轄的12家博物館之一,館藏珍寶包括63.8釐米高鑲嵌有祖母綠的摩爾人雕像和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贈與的547.71克拉藍寶石。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綠穹珍寶館的珠寶展廳 Photograph: Sebastian Kahnert/dpa/AFP via Getty Images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江蘇省美術館:11月23日,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江蘇省基層 優秀美術作品展覽(第十四場) 靈秀鎮江——優秀書畫作品展”。本次展覽共展出60幅繪畫作品和40幅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是“靈秀鎮江”系列工程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藝術家們以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形式和藝術手法,表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的美好生活,描繪城鄉面貌鉅變,生動地記錄了偉大時代的脈搏。展覽將於11月30日結束。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煙雨扎尕那》/王川(圖片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中國】大同市博物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與大同市博物館建館60週年,大同市博物館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法蘭西的雄鷹——拿破崙文物(中國)巡迴展覽”自9月21日在大同市博物館開展以來,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好評。為滿足觀眾需求,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如此高水平的展覽,該展覽將延期至12月22日。該巡展以油畫、雕塑等文物為主,結合歷史場景還原和現代多媒體技術,為觀眾講述了拿破崙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同時再現了歐洲藝術文明的輝煌一頁。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法蘭西的雄鷹——拿破崙文物(中國)巡迴展覽”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大同市博物館)

【中國】今日美術館:12月13日,“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將在今日美術館開幕。今日文獻展是北京今日美術館主辦的常設性大型國際三年展,它自誕生起即從中國國情出發不斷髮現和提升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和學術性,同時在全球視野中洞悉和把握變化的國際當代藝術走向。2019年舉辦的第四屆今日文獻展以”縫合”(A Stitch in Time)為主題,邀請策展人黃篤與喬納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聯合策展,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37位藝術家參展。展覽主題源於英語諺語“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指在事情還未惡化發展時及時補救,以避免日後產生亡羊補牢的麻煩與困擾,強調的是以當代藝術對以上的發展現狀做出反應。本次展覽將於2020年3月15日結束。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展覽海報(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中國】松美術館:12月21日,松美術館將舉辦展覽“綠色”。 此次展覽是趙趙首次在北京舉辦的美術館級別的個展,也是藝術家近年來最為集中的一次作品呈現。趙趙既是一位活躍且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又是記錄片導演、古美術研究者、潮牌創立者。他所涉及的話題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再造,到現實時空的想象,以及對藝術潮流的回應。松美術館悠然的景色中,“綠色”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多方位地展示趙趙對時間、歷史以及人類關係的深刻理解,形成一個錯落有致、意味悠長的藝術故事。本次展覽將於2020年2月9日結束。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展覽“綠色”展覽海報(圖片來源:松美術館)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辦展覽“白南準”(NAM JUNE PAIK)。白南準具有實驗性、創新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對當今的藝術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開創了電視和視頻在藝術中應用的先河,並創造了“電子高速公路”(electronic superhighway)一詞,以預見互聯網時代通信的未來。該大型展覽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景象與聲音的繁複集合,彙集了200多件作品,涵蓋其50年職業生涯中的代表作。其中有用舊電視屏幕製作的機器人和他的創新視頻作品,以及包羅萬象的如同房間般大小的裝置作品,諸如1993年的《西斯廷小堂》(Sistine Chapel)。白南準1932年出生於韓國,但其在日本、德國和美國生活與工作,這使得他得以形成一種跨越國界和學科的融合式的藝術實踐風格。此次展覽展示了他與大提琴家夏洛特·莫曼(Charlotte Moorman)的密切合作。此外,展覽還突出了白南準與其他前衛藝術家、音樂家、編舞家以及詩人的合作關係,其中包括約翰·凱奇(John Cage)、默瑟·坎寧安(Merce Cunningham)和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2月9日。

新华·博物馆日报(第185期):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被盗 3组“价值连城”的18世纪珠宝失窃

白南準,《電視佛》,1974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 The Estate of Nam June Paik

·行業發佈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第五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北京舉辦】11月20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博物館學會指導,京津冀高校博物館聯盟、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北京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19京津冀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活動”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論壇開幕式上,還舉行了“2019京津冀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活動”頒獎儀式。隨後,中外專家學者圍繞 “數字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主題展開交流探討。

【全國“八辦”紀念館研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建館60週年暨溝通·協作·共享: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日前在西安召開,陝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全國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等單位領導及專家、革命前輩親屬代表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八路軍駐全國各地辦事處紀念館負責人就各自“八辦”紀念館在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交流發言。與會代表認為,“八辦”舊址是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重要見證,是傳承優秀紅色基因、詮釋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這些紅色遺存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文物保護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11月22日,作為“2019中國文旅產品國際營銷年會藝術品貿易國際合作論壇”五個分論壇之一的“文物保護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舉辦期間,與會者觀看了文物修復師及學生現場演示被損壞文物的修護過程,參觀了修復的館藏或民間收藏的書畫、陶瓷、絲織品、青銅器、金銀器、木器漆等。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佈”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佈平臺。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佈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佈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