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車蟲”領著超載大貨車暢行,又是誰在養蟲?

“車蟲”領著超載大貨車暢行,又是誰在養蟲?

因無錫高架橋事故,貨車超載老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新焦點。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在山東德州市武城縣,有這麼一種行當:他們打著物流的幌子,乾的卻是給超載貨車“領路”的活,每車次收取120元至200元不等的“領車費”,人稱“車蟲”。

據新華社報道,“慶華物流”的“王三”在當地車蟲中頗有名氣,原因是他能幫助車輛逃避檢查和處罰。當地群眾稱,別人不敢走的路,他的車暢行無阻,“慶華物流”公司儼然成了超載車輛過境武城縣的“地下交通站”。而在“王三”背後,則站立著眾多參與分肥的交警和交通部門人員。這些人沆瀣一氣,將交通運輸領域搞得烏煙瘴氣。去年以來,武城縣紀委監委共處理縣交警大隊、縣交通運輸部門執法人員88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66人,移送審查起訴22人。

小小“車蟲”不簡單,別人不敢走的路,他領的車就暢行無阻。這樣,那些超載貨車,只要肯付出100、200元的成本,就一路順風。長此以往,堂皇的“治超”也就成了一個笑話。而因為成本推高了,車主只能繼續在超載的路途上繼續狂奔。這也是很多地方一直在大張旗鼓治超,但實際效果並不見佳的根源所在。

“車蟲”猖獗,上躥下跳,但“車蟲”之所以顯得非常神通廣大,是因為那些隱藏在“車蟲”背後的一些交通或交管人員,是他們在隨時隨地“養蟲”。用報道的話說,涉案人員以所在組織建制為單位,實行共同犯罪,是該案一大特點。

例如,報道中提到,一個小小的武城縣,就抓了88個交警和交通部門執法人員,這顯然是一種整體性的崩塌。如此大面積腐敗,令人震驚,這也表明,在當地,多年來一直奉行的是“車蟲”、交警、交通等分食貨車利潤的原則,有關各方分工協同、協同運行,共同擠壓運輸利益,從而生生把標準載重40噸的貨車,逼成超載3倍、載重過百噸的危險貨車。

目前很難知道,最早發明“車蟲”的是哪一個,但這並不重要,只要監管存在逐利的傾向,自然會衍生出各種變異現象。

一者,地方治超與監管部門的罰沒任務疊加,治超就會成為當地監管部門的創收手段;再者,因為監管不力,執法人員個人的私慾也會膨脹,久之,就會形成扭曲的利益輸送鏈條。

從武城縣查處的情況看,有的“領車費”作罰沒任務上交了,有的則落入經手者腰包。長此以往,一個地方被敗壞的,不僅是當地的交通運輸秩序,連帶著,地方的權力生態也會發生變化。

也因此,治超從來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治理問題。標準載重幾何、實際載重幾何,這些都可量化,都不難解決,真正困難的,可能就在於如何管住恣意的權力。

說到底,超載的治理之道,一方面強化監管,優化治超流程,把所有的問題都處理在明面上,逐漸構建起公開透明的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嚴厲打擊權力尋租行為,也只有權力生態好了,運輸生態才能好起來。

□斯遠(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