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作者 | Onlythin

近日,阿里的一條消息,又雙叒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12月2日,港交所數據顯示,阿里巴巴(9988.HK)最新在港股股本高達47.5億股,佔阿里巴巴總股本的22.21%,遠高於其在港上市發售的5億股。

不來則已,一來就放大招。

作為在港美股兩地上市的個股,阿里回港IPO時選擇了「第二上市」的方式;即在兩地都上市相同類型的股票,並通過國際託管銀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的跨市場流通。

以阿里為例,花旗銀行為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ADS)的存託人;同時,港交所數據顯示,花旗銀行持阿里港股41.1億股,佔總發行股本的19.21%。也就是說,花旗銀行同時持有阿里港美股,因此阿里投資者可通過花旗銀行將ADS轉為港股。

據騰訊《一線》報道,相較於花旗銀行11月26日最初持倉港股量,目前已減少了1.11億股,約佔總股本的0.54%。這意味著已經有投資者將阿里巴巴ADS換成港股後,再將這些港股轉至其使用的相關券商賬戶,導致花旗銀行持股量下降。

注:目前,恆指公司計算第二上市公司的市值為香港註冊的股份數量x收市價,截至2019年12月4日,阿里港股市值是5*189=945億港元。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本來想著趁阿里港股上市蹭蹭市場情緒、賺個打新零花錢,沒想到連持有美股的朋友都捨不得這塊大餅。

這不是搞事情嗎……

常規來說,兩邊漲跌同步,換來換去白搭手續費給機構做嫁衣,還是有什麼玄學解釋讓投資者們按捺不住?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一、看不見的手

這一切都要從市場那隻小妖精說起。

20世紀90年代,「改革春風吹滿地」開啟了企業創新的黃金時代。但國內有限的融資環境,令多數公司只能靠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市融資逐漸成為了企業圈錢自救的常用手段。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3.5港元。但好景不長,金融危機和投票權爭議,讓阿里股價不斷下滑,最終於2012年6月20日揮別港交所,以與發行價相同的13.5港元/股退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轉投美股懷抱,正式掛牌紐交所,在投資者的狂熱追捧下,市值超2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完成了美股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阿里,作為中概股不可或缺的一員,其曲折上市的故事令市場津津樂道。

但美股真的這麼好混嗎?

憶往昔。2010年,渾水做空東方紙業,中國企業屢屢被否定;2011年,新浪在高位入股麥考林,隨後虧損超2億人民幣,市場懷疑其財務操縱;同年,馬雲轉讓支付寶股權,雅虎強烈譴責並聲稱「毫不知情」,讓人懷疑中國企業的透明度……

事實上,中概股魚龍混雜,阿里顯然屬於優質玩家。優等生看不上後進生的「旁門左道」,但後進生卻抓住了時代的機會。

2015年以來,一些在美股市場估值大縮水的企業選擇了「回家吃紅利」,通過「借殼」渠道迴歸A股市場,如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盛大遊戲借殼中銀絨業、如家借殼首旅酒店、學大教育借殼銀潤投資、以及搜房網借殼萬里股份等。

拿大家熟知的三六零公司舉例,其在美股80億美元的市值,2018年回A當天市值一度高達4440億人民幣,超過一眾互聯網巨頭。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巨大的價差和套利空間讓A股市場成為了「中概股後進生」的歡呼地。

無獨有偶,作為中概股巨頭的阿里此時回港,不禁讓人也浮想聯翩。

據悉,阿里上市一週以來,港股相對美股有不錯的溢價,兩地存在估值套利的空間。

此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此前回應「阿里納入港股通時」曾表示,正在與各方進行溝通,包括內地交易所、監管機構、指數公司等,「以後所有使用淘寶的用戶都能通過使用滬港通來買,在家裡也能買股票。」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看來,阿里的兩地上市,帶來的不止是套利空間,還有內地投資者對港股通、對未來的期許。

阿里港股的不斷上漲,推動著投資者用「第二上市」的特殊性進行套利;而港股股本的增加,也代表著阿里未來港股市值佔比提升的可能性。

當只有一個投資者轉倉套利時,市場猶如湖面泛起漣漪歸至平靜;但一群投資者翻山倒海時,市場就像遭遇了愚公移山,差異從湖面變成了平路。

市場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你永遠不知道他的手放在哪。

二、西邊不亮,東邊亮

手放在哪不好說,力往哪使很重要。

賞月不如看日出,政經自古不分家。

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公佈《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修訂諮詢總結;2019年1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

市場在規範、制度在完善,A、H股迎頭趕上。

2018年7月,作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實施後的第一股小米集團在港交所正式掛牌;同年,百濟神州通過「第二上市」的方式成為首家「美股+港股」兩地上市公司。

越來越多的未盈利有錢景醫藥公司、新經濟公司在港交所煥發生機,其中的佼佼者就有我們熟知的、年初至今漲超135%的美團。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回看當年,阿里和港交所分手,緣起控股權;如今,阿里迴歸港股,離不開港交所新規。

阿里作為先進學生開了個好頭,學酥學渣們是否會效仿?

現在不好說,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學霸。

不過,選擇了不同考場,考題難度也不同。

2019年5月,有消息稱,美國要求停止所有中國企業在美IPO,同時限制華爾街對中國企業的投融資。對此,納斯達克中國IPO業務副總裁Bob McCooe闢謠,稱不相信這些話有任何事實依據,並表示期待更多中國公司來到納斯達克。

9月27日,彭博社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措施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消息引發當天中概股集體跳水,隨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直斥美媒稱,假新聞!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新聞到底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有個成語叫「風聲鶴唳」。

現成的例子就是隔壁老大哥的親兒子。

2018年4月9日,俄鋁發佈公告,表示其被美國財政部資產管理辦公室加入特別指定國民名單。

消息一出,市場反應劇烈。當天股市雪崩,俄鋁股價腰斬了55%,10日繼續下跌8.7%,報收2.1港元。

不僅如此,全球大宗商品買家紛紛對俄鋁「敬而遠之」,大量客戶停止從俄鋁採購;部分外資行如渣打香港,基於合規理由,已暫停俄鋁買入交易;彭博報價機也刪除了俄鋁的公司資料。

4月10日,俄鋁的主要股東、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終止了一項涉及俄鋁8.75%股權的資產置換計劃,嘉能可的CEO格拉森堡也主動辭去了俄鋁非執行董事的職務,以撇清關係。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牆倒眾人推。

股價腰斬已過一年半,現實依舊很慘淡。

你問俄鋁股價回來了嗎?沒有。

你問我俄鋁改變了嗎?它確實可能更聽話了。

要知道,俄鋁的上市地不是美國,但美國仍以外資力量裹挾。

如果俄鋁在美國上市,今天這家企業還能否存在?

成熟市場的故事不是個例,同遭制裁的還有中興通訊、海康威視等。

幸運的是,A、H股市場賦予了他們更多的時間恢復生機,投資者們對中國企業價值迴歸飽含希望。

這讓我不禁想到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如果他們遭遇了同樣的事情,又是否還有重生的希望呢?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寫到這裡,我終於知道了。

怪不得阿里想回家,回家總比一鍋端了好。

老師港交所也是給力,「第二上市」助你騰飛,悶聲發大財,伺機籠絡學霸們。

小結

學霸身先士卒,用優秀的股價交代了成績。剩下的就看小弟們的覺悟了。

而名師港交所,任勞任怨,哪裡需要往哪搬。用「第二上市」撬牆角,不僅讓投資者心生喜悅,更是鑿壁偷光照亮東方巨龍。

乍一看,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現如今,哪裡能找這麼好的老師?

不得不稱讚一句,「高手!」

阿里兩地上市,世間再無中概股


「擼起袖子加油幹」

跟對老師是關鍵。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