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詩七絕第三句,為什麼不能押韻,作為自寫詩,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邪惡的樓主


問題:唐詩七絕第三句,為什麼不能押韻,作為自寫詩,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前言

唐詩七絕,有古體有近體,但是第三句都不押韻。

第三句不押韻,不僅僅出現在四句的絕句中,在所有的近體詩中,除了第一句以外,單數句都不押韻。

古體詩中,在齊梁以後,也大多在單數句不押韻。主要原因是沈約等永明體詩人四聲八病對於後人的影響。

句句押韻的詩也是有的,但是幾乎沒有見過句句押韻的七言絕句,多是古體的長詩,例如柏梁體。

一、七言絕句

近體詩如此,古體詩也如此,第三句末尾字都是白腳(不押韻),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可以押,可以不押。舉例如下:

  • 七言近體: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七言平韻古體:李白《結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 七言仄韻古體:宋·曾鞏《遊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押韻。

飛泉一支天上來,寒影沉沉瀉龍【穴】。山靈慾以怪動(人),山路先冬積霜【雪】。

二、句句押韻的古體詩。沒有白腳都是韻腳

七言詩相對於五言詩來說,流行的比較晚,在魏晉時,曹丕有句句押韻的《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唐朝人也有學習古人的作品,例如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是一首換韻的古體詩,也是句句押韻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種不換韻的句句押韻的七言詩被稱為柏梁體,柏梁體一般指大家一起聯句的詩,但是曹丕、蘇軾、詩聖杜甫都做過這種一個人的柏梁體: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三、不是句句押韻的詩,大多遵守單數句不押韻的規則

上面舉例了七言的近體絕句、古體絕句、七言的長篇句句押韻的詩。

七言的律詩就更不用解釋了,除了首句可以押韻外,單數句都是不能押韻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遊寺》單數句都不押韻:

曾於太白峰前住,數到仙遊寺裡來。黑水澄時潭底出,白雲破處洞門開。 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惆悵舊遊那復到,菊花時節羨君回。

注:出是入聲。

其他的七言長詩,特別注意下換韻的詩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一首詩有六組韻,二句一組的句句押韻。四句一組的,遵循絕句的規則,每一組內,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押韻居多),第三句依然不押韻。

四、原因來自於沈約四聲八病

關於這種第三句不押韻的現象,在《文鏡秘府論》解釋四聲八病時,特別解釋過唐人對於沈約理論的認識: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或雲: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出自《古詩十九首》 ,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是西晉陸機的作品。

上尾的意思是,單數句最後一字如果和雙數句最後一字同聲(可簡單理解為平仄相同),如果不押韻就是上尾,例如樓、齊,都是平聲,卻不押韻,就是上尾,河、煙也是如此。

八病說的是前兩句,但是永明體以後的詩人對於整首詩都會注意這個問題。

沈約等人甚至認為,上尾是巨病,齊梁以後的詩人呢如果犯上尾,則是不懂詩的外行了。

學習過格律詩後,就會發現,格律詩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規則,例如上面舉例的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前兩句都是平聲結尾,所以必須押韻。

古體詩大多也是如此,例如《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前兩句也是平聲結尾,押韻。

其實前兩句還不是特別嚴格,有喜歡仿古的詩人,前兩句也不完全遵循。

但是第三句一定和韻腳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就是題主提出的問題。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舊體詩,無論近體還是古體,雙數句押韻的詩,第一句可能要求不嚴格,但是除了第1句以外的單數句一定是不押韻的.

例如五言絕句《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押仄韻:去、處,第三句不押韻。第一句雖然也是仄聲,但是不押韻。

結束語

不過,從七言絕句來說,無論古體和近體,第一句也很講究,我還沒有見到第一句和韻腳平仄相同卻不押韻的例子。

因為七言絕句產生太晚,上尾的理論影響太大,所以七言絕句都會注意避免這個問題。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並非絕對,那叫踩韻。如王安石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岸和還不押韻麼?押的,這叫踩韻。名人可以,為什麼常人不可以?一視同仁嘛!哦,還有,此詩還全部都押韻呢!

七絕,抗擊肺炎,與王安石和。

有詩為證:

楚漢博擊肺炎間,

川江意志太行山。

閻羅被阻長江岸,

宙宇澄清皓月還!

又,獲悉網紅翁佳娜解囊支援武漢有感:

七絕,與王安石和。

有詩為證:

美豔一身蓋世間,

紅霞萬朵滿天山。

捐金霧散長江岸,

濟世雲開皓月還!


老張35536


句句押韻的詩是有的,但是非常難寫,因為這不好就是順口溜。

句句押韻的詩是柏梁體詩,是漢武帝在柏梁臺宴請群臣時要求群臣賦詩而產生的句句押韻的詩體。最成功的柏梁體詩,我知道的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最著名的幾句是寫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古詩中的絕句講究起承轉合,起可以入韻,也可不入韻,但不入韻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而承必須入韻,轉是不能入韻的且必須是仄尾,最後一句入韻,這樣四句詩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感覺,也符合音律。

句句押韻也能寫出絕妙的詩句,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是例子,這也象我們用俗氣的字寫詩,帶俗氣的字可不可以入詩,答案是可以!但必須精彩!有句詩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個直與圓就有俗的嫌疑,但是詩人使用的太精彩了,不但不俗而且是絕妙的詩句!句句押韻也是如此,寫不好就是順口溜,寫精彩!真的如用俗字寫妙詩般的難!


一笑貫長天


凡事有例外,有的唐詩七絕不僅第三句押韻,而且全詩都押韻,而且效果很好嘛!不信請看: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已過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稟承文為時而著,詩為事而作之古訓,現老夫以當前全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為題,特與王安石詩和:

七絕,抗擊肺炎。

有詩為證:

楚漢博擊肺病間,

川江意志泰石山。

閻羅被阻長江岸,

宙宇澄清皓月還!


老張335536


不是唐詩第三句不能押韻,只有在唐代逐漸完善起來的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才這樣。

詩歌押韻,在唐代以前是比較隨意的。直到南朝齊梁時,發現了平上去入漢語四聲,並制定了格律詩,到唐代時,由於詩歌文化爆炸式發展,格律詩得到完善,才對近體詩包括古體詩有了較嚴格的規範。

格律詩押韻基本規則:①只押平韻,一韻到底。②除首聯可押鄰韻外,二四六八句等(長律)只能押本韻部的韻,近乎嚴苛。③除首聯入韻式外,奇數句不能押韻,白韻腳(不押韻的仄聲尾字)碰巧押了韻叫“撞韻”,是“四聲八病”需避免的毛病之一。④除首聯外,均為隔句押韻式。

古體詩押韻基本規則:①可押平韻仄韻入聲韻,其間還可自由轉換,一般為四句為一單元,但平韻仄韻入聲韻不能互押。②可押鄰韻近韻,韻部較寬。③與近體詩基本相同。④基本上都是隔句押韻式(因為存在轉韻句)。⑤押仄韻的上聲去聲韻可通押,上聲去聲不能和入聲韻通押。

無論近體詩古體詩,兩句為一聯,一聯尾字若都為平聲,就必須押平韻;若都為仄,就必須押仄韻。尾字只能是上仄下平,或上平下仄,不能出現兩句尾字同平同仄卻不押韻,尾字或平或仄卻“撞韻”的情況。當然也有不守規則的,如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其中“酒”就撞韻了。

為什麼詩歌發展到唐代,基本上都採取了隔句押韻的形式呢?我們看看漢魏曹丕詩《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雁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念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溼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首句句都押韻的漢魏詩。但唐人覺得,句句押韻不僅難度大,反而覺得曲調呆滯,缺少變化。綜合各種因素,不如隔句押韻更加抑揚頓挫,一仄一平或一平一仄更加鏗鏘有力,更富變化多彩,做到了既有韻味,又不嫌呆板,因而形成共識,直到現在。

當然,只要不打上格律詩古體詩標籤,只要能朗朗上口,有韻味,怎麼押韻都是個人愛好,完全可以不接受任何規則,有韻的總比完全不押韻的方塊亂碼字強一萬倍!



雲卷飛山


句句押韻的詩很像順口溜,聽起來感覺就是刻意拼出來的,黃宏的小品一上來就是幾句順口溜,句句押韻,乍一聽感覺好笑,時間久了覺得太俗,詩也一樣,古代很多文人為什麼詩寫得好,他們往往追求的是一種意境,格式和押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表達什麼,你要關心什麼,純粹的順口溜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也是不長久的!


沁園春雪144160832


非但七絕的第三句,如果是首句不入韻的第一句也不能押韻。包括首句不入韻的七律的第一、三、五句也是不能押韻的。並且這些不能押韻的地方必須使用仄聲字的。

如果不寫格律詩,那就可以不受格律詩的限制,通篇押韻也無不可。。。僅供參考


守在河邊的老貓


文人相輕故作姿態罷了,寫什麼東西都是為傳情達意朗朗上口,易記好傳,聽者明白,大眾喜歡。把古話當今話,把讓大多數普通人看不明白當高雅。孤家寡人自命清高罷了!


金鉉771


近體詩(絕句、律詩)的第三句是仄韻,而近體詩限用平聲韻,所以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絕句、律詩各有四種平仄格式,分別為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無論哪一種格式第三句都用仄韻,沒有例外。

近體詩的第三句之所以不押韻,是依照格律詩的粘對而來。

絕句、律詩要求粘和對,第一句為出句,第二句為對句,第三句就要粘了。所謂粘就是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與前聯對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講通俗點,就是第三句第二個字的平仄,與第二句第二個字的平仄相同。經過對和粘,任何一種格式的絕句、律詩,第三句都是仄韻,當然也就不押韻了。如果第三句押韻了,那就不是絕句律詩了。



8232354703122老三屆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絕句第三句不押韻。

全韻的話可以是歌,行,操,體。

但是並不屬於七絕這一體裁。

例如七絕的格律不允許有三平尾。

那麼第三句如果押韻很容易出現三平尾。

也沒有音節抑揚頓挫之感。

通篇押韻的也有這樣的詩體,不會有人嘲笑。

例如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曹丕的燕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