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二類電商|流量越來貴,信息流廣告該如何投?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流量越來越貴這個現象越來越明顯,相信很多有投放過線上廣告的品牌都深有體會。但是品牌發展也離不開流量加持。

那麼信息流廣告應該怎麼投放?

二類電商|流量越來貴,信息流廣告該如何投?

一、線上流量為什麼會越來越貴?

主要有三個原因。

1、 存量時代網民增速放緩,互聯網紅利期消退,剩餘的新流量被瘋狂爭搶

其實很好理解,一個行業越成熟,就說明越多的人已經成為了用戶,後期其實是對已有用戶的再度維護與競爭,而新用戶增量趕不上已有行業公司的需求,行業進入了存量時代,“物以稀為貴”,流量價格隨之攀升。

2、 大金主買量,抬高流量價格

聽說有錢人“買房像買菜”,在信息流廣告領域,大金主的“財大氣粗”同樣如此。

例如某頭部電商平臺,僅單單一個渠道的18年預算就已經好幾億,而其中一半放在了幾個電商節,每次電商節到來就高喊:“花錢、花錢、再花錢,必須花完!”。無法抗爭的其他品牌們,只能高價從中分一杯小羹,價格就這樣上去了。

3、信息流平臺變相提價

前面兩個原因很容易理解,畢竟從很多渠道都能聽到相關信息,最後的這個原因相對隱秘些。

舉個簡單例子——頭條信息流廣告,在2018年年中下線了OCPC功能,取而代之的是OCPM,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OCPC是按點擊扣費,而OCPM是按曝光扣費。

二、2019年怎麼投信息流?

19年流量越貴是一種大趨勢,畢竟通貨還膨脹,流量怎麼會不貴?深入探索每一個進來的流量價值才更加可取,畢竟線上廣告就搜索廣告和信息流廣告兩者規模比較大,總不能因為米貴就不吃飯,信息流廣告還是大有可為。但是怎麼投放信息流廣告還是有優化的空間。

1、 深耕主要信息流平臺

很多廣告主會覺得“東方不亮西方亮”,大平臺的流量貴了就換一些多而小的平臺,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除去更換新平臺的適應成本,新平臺往往用戶規模更少,起初品牌的成本會很好看,但是

小平臺的流量上限很低,成本上升的速度遠超過大平臺的增速,到最後會發現成本相差無幾。大平臺的一大優勢就是產品更新很快,可選擇的流量渠道只會越來越多。

還是以今日*條舉例,2017年初頭條的信息流渠道只有今日*條和內涵段子兩個APP,而到了18年中,除去夭折的內涵段子,頭條系還是擁有幾個DAU億級的產品,這還不算上聯盟產品“穿山甲”。

大平臺資源商業化的投入很大,開發的新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加上原有成熟的廣告算法,大力冠名主流媒體節目為旗下產品引入新用戶,種種因素讓信息流大平臺值得深耕。

2、 信息流廣告創意新玩法

說到信息流廣告新玩法,就不得不提到18年的爆款——dou音。dou音的出現一下子把信息流廣告從“圖片+文字”推入了短視頻時代。其實在頭條內部,西瓜*頻和火*小視頻的商業化更早,短視頻廣告已經在大力推廣,但是限於兩者的用戶規模而一直沒有進展,直到抖音成為現象級APP,短視頻廣告商業化才開始全面提速。

3、 持續有趣的廣告創意,深入有效的著陸頁

用戶真正接觸品牌的途徑還是推送的廣告。所以廣告的“創意”(展現素材與文案)和“著陸頁”(如何獲取用戶)才是有效的判定依據。

做過一個簡單統計:信息流廣告中,一條圖片廣告的保質期只有3個月左右;而一條視頻廣告的保質期則更短,只有1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只有不停上線有趣的廣告才能讓品牌保持廣告效果。

4、多元的信息流渠道組合

很多廣告主都知道拓寬推廣的渠道,最好試一圈。通過實際投放測試效果,挑出最適合產品受眾,最有效果的多元組合,這種多元的渠道組合,有助於緩解單一渠道流量價格上漲帶來成本問題。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