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用“三板斧”劈掉“面子工程”的遮羞布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內容,深化學習教育,抓好自查評估,認真整改規範,加強督促指導,從嚴從實抓好整治工作。

  何謂面子?趙卓嘉在《面子理論研究述評》中指出:面子是根植於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徵。基於“面子思想”,順勢也就有了“面子工程”——某些領導幹部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目的和利益,不顧群眾需要和當地實際,不惜利用手中權力而搞出的勞民傷財、浮華無效卻有可能為自己和小團體標榜政績的工程。

  “面子工程”勞民傷財,害人害己,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要杜絕。具體來說,如何剔除“面子工程”的遮羞布呢?竊以為當用好“三板斧”——“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

  “劈腦袋”——劈開虛頭巴腦,狠抓整改落實。出現了“面子工程”,如果不及時整治,不僅會傷領導幹部的“面子”,更會傷人民群眾的“裡子”。但在整治過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要區分清楚哪些是“面子工程”,哪些不是。這就需要結合地方實際和群眾需求,綜合考量市場和經濟發展規律,避免挫傷基層幹部的幹事積極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視缺點問題,過則改之才是共產黨人的應有態度。面對問題,要睜大雙眼,虛心接受批評。只有虛心接受批評,積極改正,才能撇開“面子”的束縛,才能一項一項對照檢查、堅決整治。要以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推動工作為整改落實工作的最終目標,聚焦整改工作的重點難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整改落實工作,力戒整改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堅決杜絕“假裝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少一些虛頭巴腦,以切實的整改劈掉“面子工程”的遮羞布。

  “鬼剔牙”——剔除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南懷瑾所著《論語別裁》記敘了一則故事:乾隆下江南,在鎮江金山寺,見江面上船隻往來如梭,就問身邊的一位老禪師長江上有好多船隻往來。老禪師說:滔滔江面,有船兩隻。乾隆不解,老禪師就詮釋說:人生只需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善“面子工程”者,所求不外乎虛名虛利,欲以表面上的光鮮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面子工程”,非屬潛功,亦與顯功絕緣。為官一任,追求“政績”和“形象”是正常的,對那些真正為百姓謀利的“政績”、為百姓造福的“形象”,老百姓從來都是給予肯定和支持的。但如果單純為了個人或者小團體的“政績”“形象”,則是政績觀錯位導致。“面子工程”氾濫,說到底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因此,必須要讓跑偏的“政績觀”迴歸正軌,以正確的政績觀劈掉“面子工程”的遮羞布。

  “掏耳朵”——掏掉監管不力,加強督促指導。《通知》指出:“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景觀亮化工程,要分類指導,防止在整改中一拆了事,不要造成新的浪費。中央指導組、中央巡迴督導組和各級巡迴督導組要加強督促指導,對存在問題的督促整改規範到位,防止出現偏差。”“面子工程”的出現,政績觀跑偏是根本因素,監管不力也“難辭其咎”。如果監管全面而到位,“面子工程”哪裡會有生長的空間呢?長期以來,黨內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不願監督、不敢監督、抵制監督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監督下級怕丟“選票”,監督同級怕傷“和氣”,監督上級怕穿“小鞋”。只有破除不願監督、不敢監督、抵制監督的思想,真正讓監督成為破除“面子工程”的利器,才能燒旺政治“面子工程”的爐火,讓“面子”無所遁形。

  學會“三板斧”,程咬金在隋唐歷史上演繹了自己的精彩。隨著主題教育專項整治的持續加壓,用好“三板斧”,“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將無立錐之地。(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