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風光旖旎銅鈸山

唐為永豐縣,現稱廣豐區。古處吳尾楚頭,今鄰浙西閩北。緊靠信州廣信,是上饒出省要道;毗連江山蒲城,為外省入贛門戶。耕地不足兩萬公頃,人口卻有百萬之眾。經濟居上饒榜首,實力列全國百強。上饒明珠,市民驕傲。

廣豐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蛇頭遺址,印證華夏古老文明;秦漢古道,彰顯先民生存智慧。廣豐建制,始於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初設永豐鎮,由上饒代管;唐肅宗乾元元年,再置永豐縣,歸信州轄治。雍正十年,改名廣豐。廣豐之名,沿用至今。

廣豐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眾多。銅鈸山雄踞東南,豐溪河縱貫南北。銅鈸山號稱幹年封禁之地,奇峰陡峭,峽谷幽深。古木參天,怪石嶙峋。九仙湖被贊“江南第一氧吧”,青山環繞,綠樹長青。碧波盪漾,風光旖旎。天桂巖不愧“江東第一洞天”,是呂洞賓隱居之所。洞中怪石嵯峨,姿態萬千;石壁奇獸異禽,栩栩如生。博山寺被譽“天下第二叢林”,是江西重點開放寺廟。寺中殿閣巍峨,香菸縹緲。周圍山巒疊翠,泉石清奇。龍溪祝氏宗祠,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明代古建築代表。宗祠佈局合理,錯落有致。雕刻技藝精湛,精妙絕倫。十都王家大院,為“江南第一民宅",清代古建築典範。此宅規模宏大,佈局大氣。門窗雕刻精美,巧妙無比。

秀麗的山川風物,吸收了各地文人。他們來此遊賞賦詩。愛國詞人辛棄疾《醜奴兒近》“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讚美博山如畫的自然美景。南宋詩人楊萬里《宿靈鷲寺》“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寫出詩人夜聽山泉的獨特感受。婉約派代表李清照《題杉溪驛》“溪驛舊名杉,煙光滿翠巒,須知今夜好,宿處是江南”,表現杉溪自然風光的秀麗。明代《徐霞客遊記》:“石痕竹影,白花巖正得其具體,而峰巒環列,此真獨勝”,描繪銅鈸山白花巖靚麗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