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濟南有一家百年企業,被埋沒幾乎無人知道,今年遭火災差點倒閉

今年的9月28日上午,一家名為“濟南金牛帆布紡織有限公司”的企業舉行了傳承100週年活動。

濟南有一家百年企業,被埋沒幾乎無人知道,今年遭火災差點倒閉

有研究數據說,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中國的百年企業只有75家,而日本有25321。但這麼珍貴的一家百年企業,在其所在地濟南,也幾乎無人知道。今年6月,這企業家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

1919年,這是一個很值得中國人紀念的一個年份——發生了“五四運動”,一天,一個山東壽光縣人,叫劉景嘉,帶著兩個弟弟,分別叫劉程九、劉鳴九,和六千元的銀幣,在濟南的南關後營坊街東首,開了一家家庭織布機坊。

這家當時名為新泰東的家庭織布機坊,就是現在的“金牛帆布”最初源起。

公私合營後,金牛成為國有企業,叫濟南帆布廠,金牛是其品牌。到上世紀70年代,變成大慶式企業,全國都有名,為全國三大家生產帆布的企業之一。

2007年7月18日,是對於濟南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天,是永遠的痛,這一天,濟南突降暴雨,奪去了幾十人的生命,後稱7.18事件。而這一天,一個叫崔允良的老員工,以競標的形式收購濟南帆布廠設備及商標,把原來的濟南帆布廠改制成民營企業,目前仍然生產帆布。

崔允良是1977年進入的濟南濟南帆布廠,那年他15歲。本來他是從濱州來投奔父親的,但父親很快不幸去世,那時流行子接父班,他就接班進入了帆布廠,到現在已經和帆布打了42年交道。

濟南有一家百年企業,被埋沒幾乎無人知道,今年遭火災差點倒閉

到1980年代,他們的產量和質量都達創歷史最好水平,總產量達1500多萬米——有多大?一個足球場的面積是7140平方米,他們一年生產的帆布能蓋2000多個足球場。那時金牛是公認的國內第一品牌。當時有職工4000多人,一半工作,一半退休。

當時他們牛到什麼程度,據崔允良說,上世紀90年代,他去東北賣帆布,結果被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推了出來。對方說,你們太牛了,交了錢20天也不給發貨。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他們的帆布有多緊俏。

崔允良接手後,一度幹得還算還不錯。倉儲、車隊、輪船、港口等很多大單位都是他們的客戶,產品還出口美國、沙特、塞內加爾、也門、加納、黎巴嫩等國家,古巴和黎巴嫩從2008年開始,政府一直沒有中斷採購他們的帆布。

他們的另一個產品是帆布的成品——帳篷、摺疊床及防寒棉被等,則被稱為救災“三大件”。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們參與了救災。此外,他們還參與了多次救災行動。

不幸的是,今年6月9日,金牛帆布不慎發生火災,損失慘重。對於本來實力不強、艱難維持生計的他們,幾乎是滅頂之災。光垃圾就清理了2個多月。那段時間,崔允良好像老了好幾歲。

濟南有一家百年企業,被埋沒幾乎無人知道,今年遭火災差點倒閉

很多親戚朋友勸他就此放棄,但他站在用推土機推成的一座“垃圾山”上,給員工開會,說,金牛帆布已經傳承了100年,不能在咱們手裡沒了。

這時,崔允良已經5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