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撰文 | 古城校尉

西安作為“硬科技”重鎮的模樣越來越清晰了。

金融反哺“硬科技”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了。

這一次,出手的是中興通訊(000063)。

要投“最重要”資產

21日晚,中興通訊發佈了一則公告,事涉西安。

核心內容是:中興通訊聯合3家陝西本土投資機構共同推出“陝西省中興創新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簡稱中興創新基金)其中,中興通訊全資子公司“中興眾創(西安)”擬作為GP發起並出資100萬元,同時上市公司擬作為LP出資3900萬元,認購中興創新基金,而這個基金的整體預期規模是10億元。

業內反饋說,這是中興通訊第一次以“省市區+企”方式介入西安硬科技,而且第一次出手就是10億元級。公告中說,中興創新基金全部投資於ICT、TMT領域內項目,重點投向初期、早期企業為主,兼顧中期、後期企業。讓我們先看看這到底是啥意思。

提示一下,我們認為TMT(科技媒體通訊)之融合暫還不是西安的優勢,因此我們重點談論ICT。ICT(全稱為信息通訊技術),我們需要惡補一下。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2018年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表示,全球ICT發展呈現四大趨勢,分別是全球電信業低速中回升;全球ICT產業鏈延伸,集中度提高;平臺的影響力快速攀升;ICT服務的覆蓋人群持續擴大。

金融棒棒糖雖然是科技小白,但也能夠挑出兩個點與大家分享觀點。

1:產業鏈延伸:通訊並不止打電話兼上網,以華為“造車”為例,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2019年22日講:“我們很清楚,華為就是做ICT技術,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併為其提供匹配的設備供應商。未來,一個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傳統部件構成只佔30-40%,本質上它就是鋼鐵,加上座位,能夠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單車成本中60-70%和電子、計算、通信、軟件相關。做我們這個行業的,肯定看到了這個趨勢,車的價值未來更多的構築在ICT技術範圍內”。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2:平臺影響力擴大 :從全球市值TOP10企業變化來看,2007年全球市值TOP10企業有4家ICT企業,市值佔比達36.2%,2012年有5家ICT企業,市值佔比為56.2%,2018年11月有8家ICT企業,市值佔比達82%,其中有5家互聯網企業,市值佔比達47.5%。顯然,資本市場對ICT的期待已經非常高了。

那麼在此,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ICT是不是西安的產業優勢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就看看高新區。

1:全國第2大通信產業基地:華為、中興通訊、宇龍酷派、華勤、TCL、摩比天線、廣州新郵通、中國普天、大唐移動、龍旗、愛立信、三星、英特爾、高通、日本村田等均有進場。

2:4家智能終端深度佈局: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10名的企業中,三星、華為、中興通訊、宇龍酷派等均有重大投資。包括韓國三星電子一期投資達70億美元的高端存儲芯片項目之後,140億美元投資的二期已經開始,宇龍酷派、TCL、手機ODM龍頭企業等均已在高新設立研發中心,對應的手機出貨量過億部。

可想而知的是,在如此強大的產業佈局面前,會缺乏產業整合的投資機會嗎?(華為即表示自己在ICT領域的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3000家)而對寄望於“硬科技之都”的西安來說,ICT本身就是既有優勢又有未來的重要資產。

為什麼是中興?

雖然中興通訊的總部遠在深圳,實際上與西安的緣份很深。

1:起源於西安771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前身是“156工程處”,在國防、集成電路和計算機發展上貢獻卓著。而中興通訊的創始人侯為貴就出自該所,創辦中興也是受所裡委託去南下尋找機會。

2:771所至今仍是重要股東:見下圖。所以也有了中興高層說:西安是中興起源發展的福地。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歷史少談些,我們關注的是當中興通訊成為世界級企業之後,在西安的佈局仍然非常有力。

1:2000年落地中興西研所:目前是其“無線核心技術”的研發平臺。

2:2014年落地全球最大工廠:中興通訊把智能終端生產項目落到了西安高新,這個基地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也是中興通訊全球最大的工廠之一。全自動生產線達到25條。自2015年2月投產以來,原計劃產能為1500萬部/年,2016年實際產銷為2300萬部,年產值173億人民幣,解決就業3400人。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3:2017年追加投資16億元:啟動智能終端製造二期項目,預期新增產能1500萬部,手機之外的新型智能終端(平板、AR、VR等)都會在西安生產,新增產值100億元以上,並計劃帶動電子信息製造業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打造千億級智能終端產業鏈集群。

4:2017年啟動中興眾創空間:由省科技廳、西安市科技局、西安高新區與中興通訊達成合作,共同在西安高新區建設中興眾創空間(西安CGO實驗室),並專注5G通信、智能終端、人工智能+等主要方向,通過自主投入、政府引導、社會資本風投及市場化方式,高效轉化科技成果、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產品、催生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延伸擴張產業鏈。

5:2019年全面深化:25日上午,西安市與中興通訊達成《深化5G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這一份協議,中興通訊將西安列為“重點發展區域”,在發展規劃、產業佈局、人才培養等方面加以傾斜,共同推進“5G+”新型智慧城市和高水平研發機構建設。

上述信息在2017年有一個數字。當時中興高層表示:從中興通訊西安辦事處開始,到現在西安研發中心落地,員工超1.5萬人,為西安經濟的貢獻高達238億元。

那麼大家會問,為什麼中興在此時會“來西安搞創投?”答案也許就隱藏在上述4條中,我們猜測,基於在西安的“深入佈局”,尤其是“中興眾創空間”,他們一定是在西安發現了“大量的可培育對象,大量的投資機會”。

當然,最近的信息也令人興奮:

2019年10月,有報道稱:在位於中興通訊西安研究所的實驗室,中興通訊5G模組ZM9000實現了在5G NSA/SA網絡下,高通SDX55平臺(驍龍X55 5G調制解調器)的數據業務打通。這標誌著中興通訊5G模組已經實現了5G端到端調通,可同時支持NSA和SA網絡。

儘管我們看不懂,但仍然覺得很厲害。

省市區“3硬佬”也出資

在21日的公告中,我們認為除了中興通訊在西安發現了上下游整合的投資機會之外,本土機構出於振興經濟的考慮也積極參與了,形成了“省市區+企”之格局。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除中興眾創外4家都是LP名單,我們逐一過下。

1:陝西科技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國資委100%持有,計劃出資2000萬元。

2:西安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西安投控100%持有,計劃出資2000萬元。

3:西安高新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GP為西高投,LP為高新產投,計劃出資2000萬元。

顯然,這是一個“省市區”都平行參與的項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幾家本土機構都在持續發力“硬科技投資”。簡單加總,成立規模為1億元,如果按照公告所說,未來整體管理規模會達到10億元。

我們下來關注其他一些細節。

1:時限:基金有限合夥經營期限為7年,最多延長2次,每次最多延長1年。

2:標的:投向初創期、早中期企業的資金比例不低於基金總實繳出資額的60%。

3:費用:管理費是投資期內每年2%,退出期內每年1%。

4:退出:過IPO上市、併購重組、股東回購、股權轉讓、清算等。

根據中興的此次對“創投西安”的基金啟動,西安金融棒棒糖想分享兩個觀點:

1:頭部實業公司可能會成為創投低潮期的優等生

中基協提高備案標準本身就意味著創投行業目前稍顯“魚龍混雜”,同時整體創投行業陷入“募資難”。這背後其實是投資人在“用腳投票”,因為大家也看到了,除了深創投、達晨這樣深耕領域幾十年的公司之外,很多創投公司其實就是帶著LP在“賭概率”,給投資人帶來的損傷也不計其數。我們認為,在經濟下行階段,“頭部實業公司”可能是一個勝出的角色,例如雷軍的小米,我們觀察過他們在西安投資的6家公司,基本都會受益於“小米生態鏈”,大家有了實業融合的基礎,業績的成長,才會產生資本的聯動,未來被投公司獨立上市的可能,也會因為與頭部實業公司的良性互補概率大增。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認為中興眾創作為GP,中興通訊自己也參與3900萬元,是符合投資預期的。

中興3900萬當LP,用10億投“西安最重要資產”?

2:投出“明日之星”需要跨越非常漫長的週期

我們注意到,該基金長達7年,在經濟規律上講足已啟動一輪技術週期,或者足已走完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生命週期,為什麼要這麼久?答案很簡單,因為技術驅動的明日之星,本身就要走過這個漫長的歲月。我們就把眼光盯在西安看看。

以鉑力特(688333)為例。1995年,西工大教授黃衛東開始了金屬3D打印技術,6年之後才拿到中國首批關於激光立體成形技術的源頭創新專利,過了10年(2001年)才成立鉑力特,又過了8年才登陸上市。這裡面還要感謝科創板的橫空出世,回顧這20餘年的時間,到底西安“硬科技”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資本?資本又需要如何理解“硬科技”的難度呢?

結語:

西安金融棒棒糖認為,中興發起的該基金“創投意味深長”,“培育特色十足”,並不是扮演“臨門一腳搶錢的角色”,與急功盡利的Pre-IPO完全不同。

基於此,我們認為是切中了“硬科技+資本市場”的理性脈搏,理應被大家所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