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房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購房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尤其是房價。每個人都在期望房價都夠下降一些,畢竟現在房價確實夠高,連三四線城市的房子的均價都超過8000元/m²,以人均工資2500來算的話,一年不吃不喝都買不起幾平方。

因此,就有網友提出私信我,問我說中國的房子現在到底是不是能夠滿足14億人住,如果是的話,按照供需關係來說的話,房價應該下跌才對啊,怎麼一直再漲呢?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房子是否真的供過於求?

關於中國住房到底是否能夠滿足14億人居住呢?最近人民網釋放的一條信息算是把這個言論坐實了。其中提到2020年全國商品住宅將“供大於求”。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因此,算是可以知道了我們國家目前的房子已經是供過於求了。當然,我相信這個數據應該只是統計了新房和二手房,沒把小產權這些房子算進去,否則數據將會拉大。

房子已經供過於求,為何房價不跌?

主要還是因為房子的投資屬性還在,導致大量的投資者繼續在透支樓市的生命力,炒作房價。他們每個人基本都囤有3套房子以上。

舉個例子,2019年就出現了幾次“房王”,一個人出售的房子多達100-200套房子,不可謂不壯觀。因此,房價為什麼不降,除開政策原因,地價原因,剩下的就是人為炒作。畢竟房子對於國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那麼未來10年,房價居高不下的局面會改變嗎?

我認為會有所改變。

首先,國家這兩年一直在打壓炒房客,提出“房住不炒”,只要有那個地方房價漲的過快,就立馬迎來調控,開啟五限。包括今年提高二套房的房貸利率,嚴格監管樓市資金,就是為了遏制炒房客的行為。因此,這項政策我認為是會長期進行,房價很難有反彈的空間。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其次,房地產稅即將出臺。按照目前公開的消息,房地產稅已經在立法了,那麼大概2030年之前,房地產稅應該就能出臺。只要順利開徵房地產稅的話,將會改變目前樓市的現有結構,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減少投資屬性。並且增加炒房客的持有成本,一旦他們扛不住的話,就會大量拋棄房子,使市面上的供需關係改變,以達到分流房價的效果。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最後,集體土地的入市,這是我認為對穩定房價最大的利器。過去房價居高不下,其中有一點就是地價貴,開發商只能賣高價回本。但集體土地能夠入市的話,將會改變目前的供應關係,供應土地的主體不再是隻有政府了。

並且集體土地還能幫助共有產權房的加速發展。共有產權房有點類似新加坡的租屋模式,就是購房者通過支付部分房產的費用,獲取部分產權。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因此,結合以上三點,我認為長期來看,房價上漲的空間已經變的很有限了,再也不可能回到之前那種每年漲10%以上的速度了。所以,房價居高不下的局面將會改變。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10年後,房子會“爭先搶購”還是“爛大街”?

我認為會有兩種情況的出現,一種是人口逐漸減少的城市,房子成為“爛大街”的商品,也是我們常說的鬼城。這類城市因隨著產業不斷減少,人口不斷遷移,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群體在這座城市。比如玉門,目前就是這類城市,房子基本沒多少人要,房價也是一平方几百塊。

另外一類,就是北上廣深或者一些“新一線”城市。這類大城市群,基本在10年後還會大把人爭著要。當然,也得是在市中心或者周邊不遠的。如果距離超過50KM以上,或通勤需要1個半小時以上的,基本還是沒啥人要,除非價格比市中心便宜3倍以上。

總而言之,房子不管在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只要有人口的地方,他就是稀罕品。就算是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的日本,東京的房價依然在漲。

因此,房子只要存在居住屬性,那麼房價還會漲,只是漲多漲少罷了。如果房子脫離了人口談房價,那就是耍流氓。

空房已夠30億人住,10年後,房子會“供過於求”還是“搶著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