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元璋若是沒有殺開國功臣武將,朱棣究竟還能不能靖難成功?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我是莫地方,我來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屠戮功臣,建文帝壓不住藍玉等開國功勳,為孫子皇位安穩,朱元璋對功臣動手,通過胡惟庸案,藍玉案屠戮了大量功臣,大明王朝開國功勳基本團滅。

藍玉不死,朱棣造反等於送人頭

藍玉是鐵桿太子黨,朱元璋打算留藍玉輔佐太子朱標,無奈朱標早逝,朱允炆又太年輕沒法壓制藍玉等開國將領,朱元璋為了帝國安全只能屠戮藍玉等開國將領。

藍玉是個能將,率領十五萬大軍橫掃北元小朝廷,為大明王朝立下不世之功,他是徐達、常遇春之後,大明王朝最出色將領,他的軍事能力高於朱棣好幾個檔次,朱棣想贏藍玉基本不可能。

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很大一部分在於朱元璋殺光了功臣,朱棣沒了藍玉等對手,以他的軍事才能大明王朝無人能敵。

朱元璋雖留下耿炳文、郭英等將領,事實證明這些人並不是朱棣對手,只能給朱棣不斷送人頭。

朱元璋若不是處理掉藍玉等將領,朱棣必然不敢造反,只能任人宰割,他沒勝算。

藍玉作為百戰名將,不會犯下李景隆這個官二代的戰略錯誤,也不遵從不殺朱棣之舉,他們眼裡只有打勝仗才是硬道理。

朱允炆削藩太急,朱棣為了生存只能造反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登基後為了穩固自己皇位,決定削藩,此舉傷害到藩王利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棣為了生存而戰,必然死命拼殺只為換取一線生機。

朱元璋為使太孫的皇位安穩,更改了《祖訓錄》成《皇明祖訓》限制藩王權力。朱元璋算計在好,朱棣還是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了建文帝天下。

綜合所述、藍玉等開國將領若不死,朱棣造反必然失敗。


莫地方


假如朱元璋不殺功臣,為孫子朱允文留下強有力的班底,朱棣不敢造反。說實話,在那些功臣面前,朱棣就是個渣渣,那些被殺的功臣,拉出任何一個都“秒殺”朱棣。


朱棣畫像

話又說回來了,太子朱標不死,朱元璋也犯不著“急吼吼”的殺功臣吧!老朱殺功臣,還不是長子朱標一死,老朱害怕自己掛了,孫子朱允文生性厚道,仁慈。到時候掌控不住這些“驕兵悍將”。

這些有功之臣,個個經過“腥風血雨”的歷練,朱元璋活著他們不敢造反,不敢保證老朱死後不造反。

用老朱教育孫子的方法就是:老朱給孫子一根帶刺的木棒,讓朱允文撿起來,朱允文害怕『刺』扎到手,有點縮手縮腳,朱元璋然後用刀把木棍所有的『刺』一削到底,再遞給孫子,說,我殺那些“驕兵悍將”就是為你剷除這些『刺』呢?

凡事有利必有弊,朱元璋殺功這件事,看似是為孫子著想,但也恰恰是這件事害了孫子。

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能夠和朱棣對陣的只留下了“草包將軍”李景隆了。


李景隆影視人物

說實話,我都懷疑李景隆是朱棣的臥底,朱允文的百萬大軍的家底,全叫這傢伙敗光了。

最後,他還主動打開了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凱旋進南京城,朱棣稱帝后,對他的“莫相許”之功大加賞賜。這簡直是狠狠打了朱元璋的老臉。

不說別人,當初朱元璋如果不殺藍玉,我估計後來沒有朱棣什麼事了。

藍玉,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

藍玉有膽有謀,作戰勇敢,屢立戰功。他最大的功績就是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了元朝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因功官拜大將軍、涼國公。

藍玉和老朱家關係是至親。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所以他是太子的班底,朱標活著時候,他就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


藍玉影視人物

最初朱元璋是把藍玉留給太子朱標的,讓他作為朱標的班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死皇孫幼』,朱元璋把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屠戮乾淨,目的就是前面所說的原因。

藍玉最後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被朱元璋以謀反罪剝皮實草,並傳示各地。老朱千算萬算,最後還是沒算對。本來想幫孫子一把,『殺功』的舉動,無疑是幫了兒子朱棣了。

皇孫朱允文影視人物


秉燭讀春秋


建文帝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其一朱元璋一世英名,為大明的長治久安差不多將開囯功臣屠殺殆盡,所留下的則是的齊泰、黃子澄,和開國功臣耿炳文(比起殺掉的開囯將領稍遜一些)。這些人雖忠心可嘉,但不是王佐之才。缺少振壓藩王叛亂的靈魂人物。

其二朱允炆雖自小聰慧、仁孝,但他的思想太過於理想主義,甚至有些迂腐。在連續削掉周、齊、湘、代、岷之後不能將削藩進行到底,給了朱棣準備時機。

關鍵是缺少識人之明。靖難之戰爆發前,所倚重齊泰,黃子澄對朱棣的起兵缺少掌控能力,戰爭爆發後對於名望、資歷都很強的耿炳文不能任用,卻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李景隆。任帥失察直接導致了戰爭不斷陷入被動局面。後來竟然下出“勿使吾負殺叔父名”這樣迂腐可笑的命令。因此,也讓朱棣幾次化險為夷。

鬥爭永遠是殘酷的,沒有實力講仁義只能是空談仁義。

其三朱棣自小深得朱元璋的栽培,勇謀兼備,處事果絕。其能力和野心絕對是相匹配的。




普通男人學習


話也不能這麼說,把朱允炆丟失皇帝寶座的鍋甩給朱元璋,這可沒什麼道理。朱元璋屠殺了所以可堪一用的開國武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朱允炆對付朱棣。但這個因素微乎其微。事實上朱允炆在一開戰時期一直都是壓制著朱棣。朱允炆的失敗並不能完全歸罪於無將可用。再說了,朱元璋屠殺功臣也沒什麼錯,如果沒有朱元璋屠殺開過那些文臣武將,很可能朱明王朝的江山早就易手他人了。朱允炆這個年輕的皇帝可不是那些老油條的對手。甚至於朱元璋自己都差點被他們給坑了。相對來說,不管朱允炆和朱棣誰當皇帝。這天下還在老朱家人手裡。這才是關鍵。

洪武年間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就是一個明證。要知道朱元璋帳下那些文臣武將,一個個都是造反的好手,而且也都是不安分之人。一旦利益受到威脅,那麼造反是隨時隨地的。胡惟庸這個被李善長推舉上位的淮西幫黨魁在擔任宰相之後,曾經一度架空了朱元璋的行政大權。生殺大事有時候胡惟庸都不彙報朱元璋自己一手決定。後來更是親自策劃毒死了劉基。在其本人和黨羽受到朱元璋的責難之後,胡惟庸立刻選擇造反。他一方面派明州衛指揮林賢出海招引倭寇,與他們約定日期相會反明。另一方面又派元舊臣封績致書元朝,向元朝嗣君稱臣,請求出兵做外應。但所幸胡惟庸機密洩漏導致被殺。如果胡惟庸黨羽沒有洩密,那明朝還真有可能改姓。此等人物也不是朱允炆可以掌控的。

再有就是藍玉案被殺的藍玉等人。藍玉真造反了嗎?並沒有!藍玉之死死於莫須有之罪名。原因就是藍玉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武將班底。但朱標死後,新的繼任者朱允炆顯然沒有能力,也沒有威信可以懾服藍玉。所以藍玉就成了大明王朝的威脅。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除掉了藍玉。如果胡惟庸,藍玉等人俱在的話。憑心而論,朱棣想要造反成功很難。但他們這些開國功臣對於朱允炆的威脅相對來說要遠遠勝於朱棣。很可能到時候朱允炆的目標就不是針對削藩了。而是要想方設法的剷除這些前朝老臣了。這樣一來不管雙方誰勝誰負,對於明朝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歷史上朱棣的造反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朱棣是藩王之中勢力最強的藩王之一。但朱允炆的中央朝廷掌握全天下兵馬和糧草錢財。以舉國之力對付朱棣,按理來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事實上戰況非常焦灼。朱棣雖然多次大勝,但其損失也非常大。朱允炆照樣有機會擊敗朱棣。但朱允炆一方面用人失誤,另一方面又不願悲傷殺害叔叔的罪名。所以下令不許傷害朱棣。這就導致前線將士心生顧及無法全力以赴。在種種條件下才導致了朱允炆的大敗和朱棣的勝利。並不是說有厲害的武將朱允炆就一定能贏。如果朱允炆照樣還瞎指揮,不會用人的話,給他什麼等級的武將也是白搭。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當然可以!如果不殺功臣說不定朱棣不用那麼長時間!甚至可以理解為朱元璋殺功臣很大程度上就是防朱棣反的!

朱棣作為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他一直都有心將他培養成接班人,所以他才會把他派到徐達邊上歷練,而朱棣又成了徐達的女婿,這使得朱棣幾乎繼承了徐達的整支部隊!比如,燕王造反,八百零六人攻克北京九門本身就是奇蹟,還招致數萬降兵!這是因為這些兵將本身就是燕王的部屬!朱元璋選擇立朱允炆為帝是因為他曾在朱標死後提議由朱棣繼位,但是他的想法立刻遭到了朝臣的反對,整個庭議竟然沒一個支持朱棣的,這才不得不立朱允炆!所以,他便開始剪除朱棣的勢力,讓他反叛不得!因此,不剪除這些功臣,很可能這些功臣就會帶兵投靠朱棣了!

然後,就算這些開國功臣不帶兵投靠朱棣,也不代表朱允炆軍會好多少!比如離開這些開國功臣並不代表朱允炆手裡沒有名將!朱元璋很注意對人才的培養!比如耿柄文,這人其實並不差;再比如,差點砸死朱棣的鐵鉉,但是這些人放朱允炆手裡並不會用!放著其他開國功臣來,朱允炆同樣也是駕馭不了!


優己


我想這和殺不殺功臣關係應該不是很大 為什


  • 麼呢面我就說說我個人看法 第一和朱元璋一起的哪些功臣在朱棣奪江山時 都應該是老的差不多了 就算能上戰場 能打的過年青力壯的戰士嗎 畢竟養尊處優那麼年了 第二 後來朱元璋重文輕武 就算不殺也會打壓武臣的 人心就會變 的 第三 就是朱元璋(死後遺詔)叫他孫子(朱允炆)削番 就是誅殺幾個叔叔的 朱棣能束手就擒嗎 肯定不會坐著等死 其實 朱棣和朱元璋差不多都是個狠人 一個定國之後殺功臣 一個為了奪江山血洗正整個皇宮 以上就是個人胡說

始終如一日6


不能!但是如果朱元璋不殺功臣,靖難之役不能成功,大明就只能定都南京,就不能開創後世200多年的封建集權統治,反而不利於中國歷史的發展。朱元璋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的濫殺功臣使得建文帝在剿滅朱棣集團造反運動中,無大將可派,致使朱棣以武力直取南京將建文帝趕下臺,最終把大明的首都定在自己的封地:“北京”。要知道在中國的版圖上“北京”遠比“南京”更適合做中國的首都,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守國門”,也無形中促成了大明200多年的封建統治,是有利無害的!




小熊二123


先不說那些功臣,光是建文帝自己的班底,朱棣都差點死翹翹。如果不是朱棣風系大魔導師的屬性加成,幾次在局勢不利的時候颳起妖風,朱棣早就涼了。而且他能成功,建文帝也幫了大忙,命令屬下不能傷害他。


造反的風險實在太高,朱棣也是命好,雖然比不上劉秀,也是頂級的了。如果建文帝這邊有讓他害怕的人物,打死他也不會造反的。

幸運的是,他爹幫他掃清了造反的路,把他害怕的人都殺了。這裡要說一下,就算朱元璋不殺功臣,到朱棣造反的時候,他們的年紀也差不多了。不過有一個人很大幾率還活著——藍玉,畢竟人家年輕。

下面看下藍玉同志的簡歷:

跟著常遇春征戰四方

隨著傅友德征戰四川。

跟著徐達征戰草原。

跟著沐英、傅友德征戰雲南。

跟著馮勝征戰草原。

這些都是當時的名將,藍玉每次出征,戰功都最大。

洪武二十一年,獨立統軍出征草原,在捕魚兒海把北元整體打殘,類似於把明朝的南京城攻破,除了朱元璋跑掉外,皇后、皇子、百官、傳國玉璽全部被一窩端。後來又平定了南方土司叛亂,西北少數民族叛亂。

如果這個人在,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啊。朱棣雖然狂,藍玉比他更狂,更拽。

不過歷史這東西不好說,如果藍玉在的話,說不定造反的就是他了。


桂西散人


沒有那麼多如果,這裡既然提出了問題,我們就當是閒聊歷史,來個假設。朱元璋手下全都是百戰餘生的戰將,個個都能以一當十,更不乏將才,帥才。這些開國將帥們還培養了一大批將二代,這些將二代在征戰中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即便是開國將帥們逐漸去世,這些新人也能獨當一面,這種情況下,朱棣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回到現實,朱元璋大殺功臣,尤其是戰功卓著的戰將,一殺就是株連九族,一人不剩,經過不斷的誅殺,能打仗,打勝仗的就所剩無幾了,以至於朱棣造反後,朝廷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能統兵打仗,協調各方的帥才,不能有效組織對朱棣叛軍的抗擊,造成了朱棣幾次死裡逃生,最終成功上位。所以說如果朱元璋不殺功臣,朱棣造反肯定不會成功。


千事煩


如果朱元璋不殺功臣,朱棣不會造反,自然談不上成功。朱棣不造反,絕不是因為怕這些功臣,而是沒必要造反。


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他要傳位給朱允炆,朱允炆沒有和這些功臣經歷過戰爭,感情上無法收攏人心,能力上不足於威懾群臣。所以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朱允炆。

因此如果朱元璋不殺功臣,那說明朱元璋不會傳位給朱允炆,而是傳位朱棣。朱棣是皇上,造反個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