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曾經說過,我們曾經都是小孩,而小孩的世界,和成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並不一樣。只是我們在變成大人的過程中,忘記了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成年人總以為是孩子的錯,到頭來卻發現其實是自己錯了,今天我就因為想當然犯錯了。
一道方程式引發的家庭紛爭
今天早晨,兒子纏著我和老公隨意說三個數,老公隨意說了26、27、28三個數,然後兒子就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三元一次方程組,就是下面這個方程。
吃過早飯後,我便開始工作,不一會兒就聽到老公和兒子在客廳裡吵了起來,搞得我心煩意亂,無法寫東西,就出門一探究竟。老公跟我說兒子非要讓他幫忙解這個三元一次方程組,來證明老公說的26、27、28三個數的關係可以通過一個式子來表示,老公覺得孩子才三年級,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不願意幫他。
我兒子脾氣很犟,他決定要做的事情,一定會做,他會像唐僧一樣,一遍一遍地在你耳邊念緊箍咒到崩潰,所以我的火氣也大了起來,和兒子爭吵起來,責怪他老師留的作業都沒有做完,總是把簡單的數學題做錯,就搞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你才小學三年級能證明出什麼樣。孩子不服氣地和我大吼,“老師說了有關係,還給我們列一個式子,我就是想知道他說得對不對?“
在此說明一下,我兒子平時喜歡利用教育平板學習高年級的東西,這是他從網上某個教育平臺學到的東西。
在我和兒子嘶吼一段之後,我漸漸地冷靜下來,決定幫助孩子解一下這組三元一次方程,倒要看看這個孩子想證明什麼。我第一次計算後,得出a=1,b=2,c=23,兒子在一張紙上不知道寫些什麼,然後對我說:“應該是你算錯了,我根據老師教的公式證明了,不過,也有可能是老師錯了。“
此時我開始有些佩服兒子了,我有耐心地算了一遍,果然是我錯了,正確答案是a=0,b=1,c=25。隨後兒子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式子,如下圖所示:
N取1時,得到的就是26,取2時,就是27,取3時,就是28。這就是他要證明的結論。
請再等孩子一分鐘
陪著孩子把這道題目解完之後,我特別後悔,責問自己為什麼當初不能冷靜一些,非要和孩子吵一架呢?我向孩子道歉,檢討自己不該那麼沒有耐性,並和孩子解釋了為什麼會發脾氣。
我並不反對孩子做這些拔高的題目,但我希望能把目前的學習任務完成,再去做其他事情,孩子常常主次不分,老師留的作業不願意做,或者準確率不高,而是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這些拔高的題目上。
通過這件事讓我有了三點反思,可能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犯過的錯誤吧。
1.成年人愛自以為是
我們總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做的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沒有去思考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他們年齡固有的特點,按照成人的理解是無法解釋清楚的。
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她三歲兩個月的兒子突然結巴了,說話的時候,一個詞都要重複好幾遍,她特別著急,每次孩子結巴的時候,她都會不停地打斷孩子,“別說了,重新說一遍”,被訓斥後,孩子更緊張了,越說越結巴。
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結巴是正常現象,因為他的腦袋裡有很多想法,想一下子都說出來,但因為詞彙量少,不知道如何表達,就會出現結巴。我們無法刻意地去管他,只要鼓勵他慢點說,很快就能度過這個時期的。
我兒子讀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回家,他從口袋裡捏出一個黑乎乎、黏黏糊糊的東西,很興奮地拿給我看,我覺得好惡心,就讓他趕快扔點,別把什麼東西都放到口袋裡。
兒子說什麼都不肯扔,我就特別生氣,後來兒子哭著告訴我,那是學校發的葡萄乾,他吃了一半,留下一半,拿個我吃,因為與口袋裡的一些纖維粘在一起了,所以看上去很不雅觀。
所以,對於孩子做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想當然地按照成年人的思維去理解,這很容易錯怪孩子。
2.只擅長盯著孩子的缺點
就拿我陪孩子做數學題來說吧,我只看到了孩子不認真地完成老師的作業,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看,所以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卻忽視了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孩子的執著精神,在受到我和老公輪番批評後,他依然堅持要做這道題,有點不撞南牆不罷休的精神,這不是一個好品質嗎?學習就要有這種精神啊!我在想如果孩子不是個犟脾氣,或許在我們的訓斥下,就抹殺了他的執著的求知精神。
再有,孩子敢質疑,老師已經告訴了他的規律,可他非要自己去驗證一下老師說的是不是對的。第一天上網課的時候,他們的老師只給他們找了一段視頻給他們看,兒子看後發現裡面有錯誤,立刻告訴了老師。孩子敢質疑,說明他認真思考了。
可是,當我怒髮衝冠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孩子這些優點,只顧著批評他,太不應該了。我們為什麼總欣賞別人家的孩子,厭煩自家孩子呢?就是因為我們總拿著自己孩子的缺點與人家孩子的優點去比較。
3.缺乏耐性
今天我之所以會和孩子吵架,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耐性,沒有靜心去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孩子有時候可能並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加上家長比較著急,就很容易自以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釋孩子的行為,誤會便就此產生了。
通過這件事,我想提醒我自己和家長朋友們,請再給孩子一分鐘,或許我們就能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就會發現孩子身上閃光的一面,別因太匆忙而錯過了美好。
閱讀更多 沛澤媽讀心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