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漢簡隸書的臨習和創作

概 說

清人論書法,認為間架規模可學習碑刻,而用筆則非真跡不可。對隸書來說,儘管傳世有大量漢代碑碣、摩崖石刻,但漢簡作為真筆墨跡,學習研究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古代公私史乘的記載,漢簡至晚在宋代已經引起關注,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載:“近歲關右人發地得古甕,中有東漢時竹簡甚多,皆章草書,書跡古雅可喜,然往往散亂不可考,獨永初二年討羌符,文字尚完。”此即後世所稱“漢車騎將軍鄧騭討羌竹簡”。此宗竹簡至明代萬曆年間或更早可能已勒石刻碑,並有拓本流傳,據明代書畫家、鑑賞家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客攜古帖數種,有目未經見者。漢車騎將軍鄧騭討羌竹簡,書類《急就》。”可見,在宋、明之間,竹簡即已納入了書法法帖範疇,作為章草或隸書學習的範本。有說清代金農獨特的隸書風格是直接取自漢簡,儘管沒有實物佐證,但這種推測顯然是合理的。

近代考古發現日多,漢簡遺存已非常豐富。影印技術發明之後,漢簡影像傳播更為便捷,國內以民國《流沙墜簡》最早,之後漢簡作為書法學習、借鑑的資料逐漸引起普遍重視。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又整理出版了《居延漢簡甲乙編》《武威漢簡》。日本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出版了《漢簡》十二卷大型叢書,收錄影印敦煌樓蘭漢簡、居延漢簡、羅布泊漢簡、武威漢簡、馬王堆漢簡等著名漢簡三萬餘枚,影響巨大。近幾十年中,以漢簡書風揚名立萬的書法家漸多,著名者有錢君匋、吳頤人等,來楚生、胡小石、沙曼翁也間有涉及,都得到認可。時至今天,隨著傳習者日廣,漢簡書法已經幾乎成為與隸書分庭抗禮的書法種類,各級各類展事上都有大量漢簡風格的書法作品入展、獲獎。

漢簡形制和內容總體上按照《流沙墜簡》的分類,大概為簿書、烽燧、戍役、廩給、器物、雜事六項。書法風格上,在整個漢簡的範疇內,目前資料可見的,實際上存在篆書、魏碑、行書、草書、章草等多種書體風格,或者說符合這些書體的大概面貌和用筆規律。但一般針對漢簡的學習,主要是隸書和章草。而本文的討論對象也主要是隸書。

準 備

漢簡隸書的學習,最好先具備一定的對隸書發展源流、風格的認識,以及初步的隸書書寫基礎。比較與漢隸諸名碑體勢結構、用筆規律的異同,比如:用筆之飄逸舒放、昳(yì)麗遒媚接近《禮器碑》《曹全碑》;結體之自然天真、古拙峭拔接近《張遷碑》《鮮于璜碑》;以及與西漢《五鳳刻石》《萊子侯刻石》、帛書等時代氣息上的親緣關係。瞭解掌握總體風貌,體會漢隸“長毫秋勁,素體霜妍,摧鋒劍折,落點星懸”的精神氣質,方不至於因臨習漢簡而沾染浮滑、飄忽的習氣。

在資料的準備上,目前漢簡的影印出版物已經是汗牛充棟,但有許多主要是為歷史、地理研究之用,僅可供泛覽。適宜作為書法臨習範本的,可以取近年二玄社、上海書畫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幾種,如《簡牘名跡選》《木簡殘紙集》《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肩水金關漢簡書法》等。

漢簡隸書的臨習和創作

圖1 複製的漢簡專用毛筆

漢簡用筆一般是狼毫、兼毫筆即可。最近也有制筆匠師按照漢代出土原物複製了漢簡專用毛筆(圖1),使用兔、狼、羊三種毛料雜糅,硬毫做柱、軟毫為披,軟性毛料的加入使得筆的彈性下降,下按更深。複製筆總體上性能接近現代毛筆。

臨 習

臨習方式,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莊子所謂目擊而道存者也。”倡導臨摹不拘形似而貴在神似,即所謂“意臨”。相對地也有人主張“實臨”。在漢簡臨習的初期,還是應該“察之貴精,擬之貴似”,進行精準臨摹,特別是對漢簡獨特的結字和用筆,要力爭做到“精微入於毫芒”。

格調和氣息的把握:凡作書意在筆先,就是下筆之前預揣意境、格調、氣息。謝赫六法,首講“氣韻生動”,書法臨習也是這樣。漢簡書法的形態體勢、意趣風格是非常豐富多樣的,古拙自然與秀美遒逸兼具,舒朗放曠與沉著斂抑交映,雄渾、洗練、勁健、沖淡,總之是一派天機、遊行自在。漢簡書法因甚少法度拘束,有一種李世民見虯髯客“不衫不履,神采揚揚”、放達自任的境界。

結字,漢簡書法字形外廓扁闊、方整、狹長不一而足,而以扁闊為多。結字奇變時出人意料,偏旁部首左右向背、上下承蓋,避就爭讓中充滿張力,有時高低錯落、大小參差、疏密對比,反差強烈到令人驚異的程度(圖2)。

漢簡隸書的臨習和創作

圖2 漢簡隸書

然如古人畫訣所說:“樹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樹木倒。”終能以字內、字間、行間映帶關係的相避相形、相呼相應,達到整體結字險中求穩、穩中寓險。同時漢簡結字缺筆異體、贅筆別字也很常見。可多參考學習漢代金文、磚刻、摩崖、鏡銘以及前代簡帛、秦印文字,廣泛取法,務得其自然天真之態。結字切忌規律化,規律化就是刪豐富為單調、剪叢茂為貧乏的過程,完全消解了漢簡渾涵汪茫、千匯萬狀的結字之美,而最終使結字機械和僵化。當代許多號稱擅長漢簡的書法家,其作品多有機械和僵化的毛病,問題就出在結字的規律化上。

用筆,顧印愚說:“唯篆能圓融、唯隸能雋爽。”漢隸用筆不離“雋爽”二字,而漢簡書法除有與尋常漢隸一致的斬截方硬、沉著痛快的用筆,也有自己獨特的用筆。漢簡書法多出邊關胥吏、烽堠戍卒之手。雖然出土漢簡裡面也有發現練習書法的簡片,表明書寫者對書法美的有意追求,但彼時彼地,事迫軍情急務,身限隈鄙窮荒,可以想象其環境、情勢,筆、墨、簡牘等書寫材料也當比較簡陋,擬文急就即付驛遞,必然用筆快速、簡略,不假修飾。但往往好的用筆,也來自於長年累月大量快速和高效率地書寫。這也是漢簡書法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大量掠掃、撇拂用筆,是漢簡用筆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要在掠掃而能留、撇拂而不浮。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漢簡用筆的幅度之大,用筆如“虐筆”。所謂使盡筆勢,而收縱有度。使盡筆勢,故起筆、行筆、收筆八面出鋒,筆鋒正側欹臥不拘、抹挑挫按並用。有時僅毫尖兩三毛穎撐拄紙面,尖鋒入筆,再引而起,立鋒直下;有時重擫深蹲,筆毫按盡,筆管直抵紙上,務使意足勢盡。用筆切忌描頭畫角,柔靡軟弱,懨懨如黛玉扶病狀。曾國藩嘗言:“寫字當如少婦謀殺親夫,既美且狠。”即指用筆。

創 作

個人認為,書法創作其實不存在所謂“臨創轉換”的問題,更不存在需要專門課程學習的“臨創轉換”奧秘。書法創作簡而言之就是用我們學習掌握的某種書法風格、結字用筆規律,書寫特定的文字內容。關於書法創作的環境條件和心理因素,古人早有“五乖五合”論。關於章法佈局,也有“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等許多妙喻,是不難理解領會的。此不贅述。

漢簡隸書的臨習和創作

圖3 張雷以漢簡筆意創作的對聯

漢簡隸書的臨習和創作

圖4 張雷以漢簡筆意創作的條幅

書法創作的核心還是結字和用筆,所以說“書法無他秘,只有用筆與結字耳”。結字的積累、用筆的訓練,是一個長期艱辛的過程,除去大量臨習,別無方便法門。漢簡書法創作應循序漸進,從字數較少的楹聯開始,逐步嘗試條幅等其它樣式(圖3、圖4)。創作過程中可藉助目前常見的漢簡集字對聯、詩文字帖,或參閱漢簡書法字典等工具書。目前有一批中青年書法家在漢簡書法上很有造詣和成就,可適當參考他們的學習路徑和方法,但切勿直接模仿學習他們的書跡。我們學習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漢簡本身。

(文 / 張 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