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再談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解讀慢性乙肝抗病毒最新指南

乙肝患者最糾結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抗病毒藥是不是需要長期吃,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目前還是沒有特效藥,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並且定期複查;

二是進口藥貴,國產的抗病毒藥是否可以替代,答案也是肯定的。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臨床上,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增多,維持正常的肝功能,減輕肝細胞炎症及纖維化,延緩其他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

再談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解讀慢性乙肝抗病毒最新指南

2019年版的慢乙肝防治指南明顯放寬了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新版指南的更新,在藥物選擇上強調了“強效低耐藥”的原則,並推薦使用強效低耐藥的核苷(酸)類似物。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為推薦使用進口高敏檢測試紙(檢測下限≤20IU/ml)檢測乙肝病毒DNA,若檢測為陽性,轉氨酶升高(排除其他原因)、轉氨酶正常但是有高危風險因素或肝組織活檢有炎症纖維化患者,均應該推薦抗病毒治療,具體為:

1.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谷丙轉氨酶(ALT)升高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轉氨酶升高,建議抗病毒治療。

2.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代償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3.乙肝表明抗原(HBsAg)陽性失代償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4.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ALT正常,肝臟病理組織學檢查顯示炎症和(或)纖維化。

5.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ALT正常,有乙肝肝硬化或乙肝肝癌家族史且年齡在30歲以上者。

6.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ALT正常,年齡>30歲,存在明顯肝臟炎症或纖維化者。

7.血清乙肝病毒DNA陽性、ALT正常,乙肝相關肝外表現者,比如乙肝相關腎病等。

8.乙肝相關的肝移植者。

再談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解讀慢性乙肝抗病毒最新指南

新版指南將丙酚替諾福韋(TAF)和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等作為優先推薦的核苷(酸)類似物,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不推薦使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用藥不宜過多過雜,因為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用藥過多過雜,反而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

除此以外,雖然肝酶升高是乙肝治療的指標,但是治療乙肝的目的卻不只是降低肝酶。護肝降酶的藥物只是輔助治療,控制乙肝病毒才是重點,可別捨本逐末追求降低血清轉氨酶而忘了正規抗病毒了。

故建議在肝病專科醫院及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不要擅自加藥、換藥、停藥。以免造成更大的肝臟、腎臟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