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作者:資本時差 簡介:金融學博士,CFA,海外黨 (閒來無事,扒扒上市公司)

有這樣一家神奇的公司。

員工離職,被公司狀告敲詐勒索,員工被捕入獄!

但,這家公司不是華為!

名字中帶“康”,曾經被媒體曝光存在虛增利潤、虛構交易、隱瞞關聯公司、粉飾業績等重大違法行為

但,它既不是康美藥業、也不是康得新。

所處的賽道是醫藥製造,主營業務是兒童藥,退熱、感冒、化痰、腹瀉、抗過敏等兒童藥品應有盡有

但,不是葵花葯業!

它,短短4年多的時間,股價從最高的35.2元暴跌至如今的4.58元(12月4日),跌幅高達85%以上,並且今年三季度的業績暴跌96.35%。

本來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們存貸雙高系列的第十彈,但是我決定臨時更換下,原因也比較巧合,意外的發現了這家公司,回來大概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一、業績接連下滑虧損一觸即發 大股東著急套現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康芝藥業

主營業務是兒童藥品,比如你在藥店裡面看到的“瑞芝清”、“康芝松”、“康芝泰”等都是這家公司的產品。2019年半年報顯示,兒童藥佔公司收入比例為36.81%,毛利率為35.24%,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本來做兒童藥做的好好的,結果在2018年公司收購九洲醫院及和萬家醫院,宣佈進軍生殖醫學領域,這兩家公司一個是給男人看病的,一個是給女人看病的,具體看啥病我就不說了,你懂的,這些醫院所取得的收入計入公司營收構成中的醫療服務。

目前醫療服務已經成為了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公司營收的比重達到25.93%,毛利率為45.79%。

無論是從生活常識,還是從產品的毛利率來看,兒童藥和專科醫院其實都是挺賺錢的,然而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雖然公司併購了兩個看似很賺錢的資產,但是業績卻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為1336.62萬,同比2017年下滑75.93%;2019年,公司業績的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今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的淨利潤僅為165.73萬,同比下滑96.35%,扣非淨利潤直接虧損469.64萬。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2019年的業績可能岌岌可危,搞不好還得虧損,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公司的大股東你會怎麼做?

按照常規思維,那就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一方面,如果公司業績進一步下滑,有可能股價會受到影響,進而繼續下跌,那麼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先“落袋為安”。

你還別說,大股東還真這麼做了。

今年11月1日,康芝藥業發佈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洪江遊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等方式減持其通過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聚鑫202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3932500股。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證券導報報道,這個信託計劃是洪江遊在2017年11月份以每股12.9元左右的均價在二級市場買入的,而現在康芝藥業的價格是4.58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洪江遊減持將虧損60%。

虧損也要著急減持,背後的原因不得不深思。

二、賣房保利潤 會計政策變更調節利潤

大股東一方面準備減持,另外一方面也在著手“挽救“上市公司業績。

如何挽救?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辦法很多,比如賣房、賣股票、賣公司。

這一次,康芝藥業首先想到的就是賣房子

今年6月25日,公司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擬出售公司部分閒置房產的議案》,同意公司將位於海口市海墾路 118 號三葉銘豪廣場住宅 A1305房、A1405 房、A1505 房、A1605房四套房建築面積合計為479.44平方米出售。

根據測算,這一次出售房產預計出售金額在671.22萬元左右。

處置房產這只是常規操作,還有一種牛X的操作就是:不用處置資產,報表上調一調,通過會計政策變更也能增加利潤。

根據公司的三季報,公司的財報上投資性房地產這一科目的數額為2.38億,相比上期增加了451.24%。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典型的會計科目異動,事出反常必有妖。

進一步查詢,原來公司在今年8月27日的時候發佈了一個公告,該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將部分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的議案》。

要知道之前採用的是成本模式計量,在成本模式之下,固定資產是要按部就班的進行計提折舊,這也就意味著資產只會減值,不會增值。

而轉為投資性房地產之後,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在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之下,投資性房地產就不用進行計提折舊或者攤銷。

不僅如此,房子一旦發生增值,計入當期損益,還能增加上市公司利潤,這種操作簡直666。

相應的我們注意到,康芝藥業的自用房地產轉投資性房地產之後,預計使得公司2019年9月到12月減少折舊攤銷180萬元,預計增加淨利潤140萬元。

雖然會計政策變更合法、合規,但是如果一個公司到了用會計政策變更來增加利潤的地步,那基本上說明這家公司已經“黔驢技窮”了,這樣的公司必須警惕。

三、本末倒置 不注重研發 談何以做好兒童藥?

除了會計政策變更之外,還有一點得吐槽一下。

試問一家醫藥公司的核心是什麼?

毫無疑問除了研發,還是研發。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評判一家醫藥公司有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家公司的研發能力。

從普通家長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家醫藥公司不注重研發,憑什麼讓大家相信你做的藥是“好藥”?

研發怎麼看?從財務的角度來講,我們要看研發投入,那麼康芝藥業的研發實力究竟怎麼樣?

公司的歷年財報顯示,康芝藥業最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23.15萬、1037.11萬、3450.91萬。

從研發投入的絕對數值來看,這樣的研發投入,在A股三百多家醫藥公司當中排名倒數,甚至都不如康美藥業,要知道康美藥業在今年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還有6907.07萬,而康芝藥業僅為1070.34萬。

再來看相對值,康芝藥業最近三年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26%、1.55%、3.91%。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連5%都不到。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對於一家醫藥公司來說,平均每年一兩千萬的研發投入,這是在開玩笑嗎?

不僅如此,康芝藥業對於研發投入的會計處理也很“激進”,本來投入的就不多,竟然還對研發費用進行了資本化

最近3年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91.37萬、131.99萬、646.65萬,資本化比例分別為13.45%、12.73%、18.74%。

研發投入資本化雖然也不違規,但是卻存在巨大的利潤調節空間,因為資本化之後就變成了資產,資產的處理方式是攤銷,如此一來就不用一下子全部衝抵利潤,報表也就好看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公司對於自身業績的不自信。

不注重研發,那公司把錢花在哪兒?答案就是:銷售!

公司歷年的財報顯示,最近三年的銷售費用分別是5571.74萬、1.11億、1.94億,是同期研發費用的4.52倍、12.28倍、11.11倍。

務必小心!雙康之後 又一家姓“康”的公司危險了?

醫藥公司不注重研發,卻注重銷售,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最後,除了康芝藥業之外,A股還有很多上市公司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利用會計政策變更來調節利潤、研發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存貨跌價準備轉回調節利潤,等等,如何識別?關注資本時差,日後一一為你揭秘。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為核心依據的研究;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