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生兒寶寶一直哭必須要哄嗎?不哄可以嗎?

常青



很多人害怕寶寶一哭,媽媽就去哄,會讓寶寶產生依賴,甚至會用哭“威脅”父母抱抱、哄哄。

這樣會讓孩子太過依賴父母,對孩子以後獨立發展不好。

其實呢,在寶寶一歲以內呢,對“依賴”、“威脅”之類的是沒有概念的,甚至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什麼“概念”。

所以,父母完全不用擔心寶寶一歲內,他哭了父母就抱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在寶寶哭了要去趕緊抱呢?

1、寶寶哭,代表了他不舒服

新生寶寶哭,是因為他感覺到了不舒服,需要別人幫助,才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痛苦。

比如說,寶寶餓了、渴了、困了、拉了,這些都會讓寶寶感覺到身體上的不舒服,才會用哭聲向父母表達求助。

還有就是早期寶寶的所有行動完全依賴父母,甚至連翻身都不能的時候,他需要父母給予一個更加舒適的姿勢和環境。

這時候父母出現幫助寶寶,會讓寶寶的痛苦解決,可以提升寶寶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感。

2、有助於以後寶寶獨立

還有就是,在1歲內,對寶寶的哭聲敏感且及時幫助,可以提升寶寶的安全感,這也有助於之後寶寶的獨立。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都十分的沒有安全感,會害怕周圍的環境、陌生的人,唯一熟悉的人就是媽媽了,媽媽的味道、聲音、感覺都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在這個階段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寶寶的安全感,在3歲左右對孩子適當放手、鍛鍊,既可以讓寶寶更加獨立懂事,也不會讓寶寶感覺到惶恐不安。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不可以,一定要哄。切記切記!

下面是我的血淚教訓。

當老婆懷孕後,我和所有的寶爸寶媽一樣,就開始關注各類育兒知識。寶寶剛出生時,也和天下所有的寶寶一樣,都愛哭鬧,有時候是因為餓了,一喂就停;有時候是因為被吵醒了,要多抱抱哄哄才行;更多時候餵奶也不喝,抱著哄了很久也不行,真是很崩潰啊。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新生兒哭鬧,不要一哭就抱,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只要我哭,爸爸媽媽就會抱我啊。。。”如此這般,寶寶就會越來越愛哭鬧。我當時居然天真的信了。。。真是懷疑我的豬腦子啊。。。

可能是人性中的“懶惰”又出來放風了,也有可能是被寶寶哭鬧怕了,於是就開始試圖說服我媳婦:“育兒專家說不要一哭就抱,不然寶寶會有依賴性”。我媳婦當然不信我這鬼話,對於初當人母的她,正是母愛氾濫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捨得讓寶寶在那多哭一會。只要她在或者醒著,寶寶一哭,她就秒變女超人,以1/1000秒的速度抱起寶寶,然後開始掀衣服,把乳頭往寶寶嘴裡塞。。。

可是,當時我的豬腦袋進水了,居然如此相信這句話,於是,當我媳婦睡著時或者我一個人看娃時,寶寶只要哭,我就像入定的僧人,絲毫不為所動,該做啥做啥,好像娃不是親生的一樣,直到媳婦或者我媽、我丈母孃聽到了,一直吼我:“怎麼也不抱抱!是親生的嘛!”我居然也無動於衷,還在心裡蔑視她們:

你們都太過溺愛孩子了,這樣對孩子是不好的。我這是為了培養我兒子獨立的男子漢氣概!

當3個月後,帶寶寶去婦幼體檢,做心理健康測試時,醫生說“你的寶寶現在喝夜奶還這麼頻繁(一晚2-3次),安全感這麼低,是不是哭的時候,沒及時抱?正常3個月開始,寶寶就能斷夜奶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像犯了錯的學生,低聲的說道:“網上育兒專家不是說不能一哭就抱嗎?”“網上的話,你只能信一半。”醫生像看白痴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繼續說道,

“不要一哭就抱,說的是3歲以後、能和大人正常溝通的小朋友;而剛出生的新生兒,剛從溫暖的母體中出來,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會經常哭鬧;故這時父母必須及時抱起並輕輕拍拍,並用溫柔的聲音告訴孩子,爸媽在身邊,爸爸媽媽愛你等,通過肢體和語言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們的愛,這樣孩子才能逐漸適應周遭環境,建立基本的安全感。”

聽完醫生的一席話,我真是無地自容。。。後悔莫及。。。瞧把我兒子給虐待的。。。媳婦也在旁邊斜了我一眼:“現在後悔了吧!”

這就是我的血淚教訓!因為沒及時抱導致寶寶安全感缺失,更易哭鬧;而且半夜頻繁醒來,一醒就哭;只要我媳婦一不在身邊,就哭。。。因為半夜沒睡好,導致營養可能沒跟上,有點偏瘦。幸好,聽了醫生的教誨,從此只要一聽到寶寶一哭,我就馬上衝上去抱起鬨哄,現在寶寶一週歲了,安全感不再比同齡的孩子低了。

所以,切記,新生兒一哭, 一定要馬上抱起來哄,到點餓了就喂,沒到點就抱著哄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懷抱和無私的愛,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長。


育兒規


新生兒如果需求滿足,是不會哭的。

寶寶之所以哭,都是有原因的,拉了,尿了,冷了,熱了,餓了,解決了這幾個需求,寶寶還哭的話,很可能是病了,痛苦使他哭。

我女兒生下來的頭幾天,我剖完不能動,她爸爸伺候她我在一邊看,每天半夜必定拉粑粑,完了就哭,然後她爸給她換尿不溼,期間她一直哭,等到換完包上了,尖利的哭聲停止,還是哭,這時她爸就抱給我餵奶,直到她睡著。這個過程就是第一解決尿便,第二解決冷暖,最後解決飢餓,通常情況下,都是好用的。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的哭,那樣不出幾天,寶寶就病了。即使不病,也會有人格交流障礙等問題,多抱抱寶寶,你會發現,抱不了幾天他就長大了,寵不壞的。


千葉0000001


哄!一定要哄!生孩子之前也是聽一些人說孩子哭了不用抱,抱習慣了就放不下來了,你就很累!於是,生完孩子,孩子哭鬧我也狠心不抱她,可是後來我才明白,孩子哭了除了不舒服之外,她還需要安全感,以前在媽媽的子宮裡被包裹著,習慣了那種“束縛”等生出來就沒有了那種包裹,她自然感到不安全,所以會哭,媽媽抱抱她她會找到媽媽的味道,和安全感,有好多科學育兒其實也不科學,當初照著書養孩子,結果發現不是每個孩子都一樣,每個科學方法都適用所有的孩子,所以當媽的要根據自己的孩子性格來找出解決方法,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瞭解,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雖然會調皮會讓你抓狂,可孩子就是孩子,她會無條件愛你,即使你打她罵她,她也會說愛你!所以對自己的寶貝好一點,讓自己少一些愧疚,多多的愛她,多多的擁抱她!


寶兒0228


導語: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乖乖的,不哭不鬧。因為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心裡會非常的焦慮。有的甚至覺得很煩躁。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種觀點。

一:老一輩的人認為寶寶哭不應該馬上哄,應該讓他哭會。他們認為寶寶哭有很多的好處。

1:會增加寶寶的肺活量。

2:會讓寶寶長大。

3:會長力氣

4:可以發洩情緒

5:不會寵壞孩子,以後更好帶。

二:而現代的科學的育兒觀認為不能讓寶寶一直哭。原因在於:

1:根據依戀原理,如果每次寶寶哭了,都得不到回應。寶寶和媽媽之間情感連接會變得非常弱。媽媽無法感知寶寶的需求。

2:當時寶寶會陷入無助和絕望的情緒。

3:因為哭是新生兒表達需求的唯一方式,如果每次哭都得不到回應,那麼孩子會無無法表達自己。

4:心理學界有跟蹤報告,長期哭得不到回應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容易自閉。同時也容易患上情感障礙。

5:基於遺傳心理學。我們的祖先在各種條件下留下了哭這個本能。這是一種嬰兒的生存方式。例如:

寶寶哭~媽媽焦慮~尋找寶寶哭的原因(餓了?困了?尿褲子了?)~幫助寶寶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比較健康,陽光,積極向上! 同時也更懂得去回應他人的感受。照顧他人。

三: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媽媽,及時回應孩子的哭聲也是一種本能。

當看到寶寶對我們露出天真無邪的笑臉的時候,當他們奶聲奶氣的喊媽媽的時候。我們由衷的覺得特別的幸福,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媽媽們你們覺得呢?


郭郭親子


新生兒寶寶一直哭,不是哄的問題,而是應該找出哭的原因。進行處理。解決了問題,孩子也就不哭了!

我的孩子是個男孩,睡3-4個小時,似哭非哭的喊幾聲了,溼尿布換成乾爽的尿布,餵飽,拍嗝,放到床上,自己看看周圍,一會就睡著了。每天白天洗一次澡,打上痱子粉,拉了就洗乾淨小屁股。基本是不哭的。

有個朋友的孩子,是個女孩。出生到20幾天,都是似哭非哭的喊幾聲,換尿布,餵奶拍嗝,放下睡覺。可有一天,不是喊,是真哭。兩個眼睛真的擠出兩滴晶瑩剔透的眼淚,我想一定是有問題,仔細檢查,發現會陰部感染,紅了。原來,他的小爸爸媽媽在孩子大便後,沒有清理乾淨她的會陰,女孩會陰不乾淨,就會感染。用新生兒護膚霜,每次尿完,大便洗完,洗澡後都在會陰部抹上護膚霜,會陰不痛了,也就不哭了!

我生孩子,先生不在家。是我媽媽每天幫我給孩子洗澡,我父親每天給孩子洗尿布。那時沒有尿不溼。我父親經常問我,孩子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啊?沒有問題吧?上一輩一家都生好幾個,大概家裡經常哭聲一片,對生孩子聽不到哭聲,都感覺不習慣!

總結孩子的成長過程,發現,不哭,吃好就睡,月子裡一天睡22個小時的孩子真的不多。不哭,神經系統沒有受到過傷害,睡得好神經系統成長髮育得好,聰明!邏輯思維能力強!

外婆生了兩個孩子,舅舅和媽媽。舅舅聰明。媽媽沒有舅舅聰明。可能的原因,是外婆給媽媽裹小腳。後來外公發現媽媽總哭是因為裹小腳,不準裹了。所以,我想媽媽很小的時候,因為裹小腳,受到傷害性刺激,影響了神經發育。

現在看看重點高中的學生,很多女孩是學霸!大概與不用裹小腳有關!


彭如心老師


新生兒寶寶一直哭必須要哄嗎?不哄可以嗎?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從2周的時候就會開始哭鬧。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就是不要孩子一哭就抱,會給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但是有些父母看資料比較粗心,沒看清楚就籠統認為寶寶哭就不要去抱。其實,這個說法不是針對新生兒的,是針對有一定自主意識的寶寶。

事實上,新生兒哭鬧,父母的的安撫是十分必要的,當新生兒哭鬧時,應該儘可能滿足他的需要。

新生的哭鬧類型有很多種

1、新生兒的哭鬧沒有明顯的原因,但是隻要寶寶哭鬧一直持續,父母就要抱起他安慰,讓他感覺到父母的關愛,這有利於增加新生兒跟父母的感情,也會增加他的安全感。

2、新生兒餓、大小便、熱。當寶寶飢餓的時候就會提醒寶媽要餵奶了,寶媽這時應該抱起寶寶餵奶,以免長時間不餵奶給寶寶造成營養不良。當寶寶大小便後,就會感覺不舒服,也會哭鬧。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年人旺盛,大人可能會覺得不熱,但是對於寶寶就可能不適應,也會哭鬧,寶媽就要檢查寶寶身體是不是有出汗,小臉通紅的狀況。

3、新生兒肚子不舒服,當寶寶哭鬧一直都安撫不下來,嘴唇、臉色有發白的狀況,就有可能是寶寶肚子不舒服。我們這邊有一個土方法,倒一點茶籽油在手掌,兩個手掌用力搓熱後,輕輕放在寶寶肚子上,會有減輕症狀的效果。


有些父母在寶寶哭鬧時,會抱起寶寶用力搖晃來安撫,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可以用嬰兒揹帶揹著寶寶在屋裡四處走動來安慰他。晃動感和身體接觸對寶寶有安撫作用。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小書蟲媽媽,每天為您分享安全實用育兒孕產知識,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小書蟲媽媽


一直以來,我們周圍都充斥著這樣一種觀點:孩子哭不一定要著急去抱,尤其是小寶寶,要從開始給孩子一種信息。哭,大人也不一定抱的結果,試圖讓孩子不用哭來“要挾”大人。

事實上,大嬰兒剛出生的幾個月內解決他哭鬧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迅速回應,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會寵壞的,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這樣也利於孩子發展安全感。



寶寶哭鬧怎麼辦?

哭都要來說是有很多作用的,首先當他感到飢餓或者不適時,他會用哭鬧來尋求幫助,其次哭泣可以幫他舒緩過於強烈的視覺聲音和其他感官刺激是一種解壓的方式。

一、觀察。聽到寶寶的哭聲,首先我們要觀察。

通過寶寶的哭聲來分辨它的特殊需求,比如,寶寶餓的時候,聲音是高時低。生氣的時候哭起來很兇,張牙舞爪。疼痛或難受時會突然大哭,聲音非常尖銳,先是長長的一聲尖叫,然後是長時間的停頓,接著是較平緩的聲音。拉了或者尿了的時候,哭也是突然一聲。

慢慢觀察孩子的哭聲,很快我們就可以掌握孩子的哭聲代表什麼。



二,解決嬰兒可能的需求

如果嬰兒拉了大便或者尿片溼透的話,應該先幫他換尿片,清洗屁股然後餵奶。如果哭起來聲音尖銳和驚恐,應當考慮嬰兒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如果以上都不是,我們還會發現每隔幾天都會有這麼一個階段,孩子既不餓,也不像哪裡不舒服。但是無論我們怎麼做都無法讓他安靜下來。當煩躁階段過去後孩子可能看起來更加精神,並且之後很快會進入比平時更深沉的睡眠中,這種哭鬧現象,似乎是在幫助嬰兒消耗過剩的精力,好讓他們恢復安逸的狀態。

三,嘗試安撫手段

可以輕輕撫摸寶寶的頭,或者拍打他的後背前胸。

用嬰兒毛毯將他舒服舒舒服服地裹起來。

唱歌或者跟她講話,放輕柔的音樂。

試著抱著他一會兒,或者用手推車推著他四處走一走



總之,新生兒寶寶剛開始是過於無助的,只能通過是哭聲來發出信號。家長要及時解決新生兒的需求,然後慢慢觀察自己孩子的特點。至於寶寶一哭就去哄會不會引起孩子的嬌慣?這就要看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了解孩子,對孩子的行動目的做出判斷,我們完全可以在寶寶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調整措施。


瀟常媽咪


新生兒寶寶一直哭,肯定需要哄的,新生兒剛出生肯定不存在用哭來要抱抱之類的,寶寶哭,一定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需要大人及時調整,得到滿足後,哭鬧基本上就會停止的。

新生兒一直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餓了 新生兒月子裡一般都是吃吃睡睡,很少哭鬧的,如果哭鬧,大部分原因是餓醒了,沒有及時哺餵。此時要及時餵奶,如果母乳不足,可以適當添加奶粉。
  2. 熱了 家人害怕寶寶受涼,非常容易給孩子穿蓋過多,過熱,寶寶就容易長痱子或者溼疹,從而引起瘙癢等不適感。此時家長可以觀察寶寶是否身上有痘痘,有的話可以適當摸些藥膏,減少穿蓋。

  3. 不舒服 一般腸脹氣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的二十天左右,如果寶寶處於這個時間段,且多是晚上哭鬧,多半是腸脹氣,我家二寶就是在二十多天時開始哭鬧。此時可以多做排氣操,飛機抱。

新生兒的養育規則是及時響應,看著寶寶哭鬧而不理會是非常不對的。


我是米小兔,一個二胎媽媽。手打不易,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每天分享家庭育兒,夫妻關係,家庭生活等資訊,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米小兔談育兒


新生兒哭必須要哄。


首先,寶寶不會說話,身體無法自如活動,哭是唯一表達需求的方式。新生兒哭,無非是告訴你,他餓了,困了,尿了,也有可能是由於腸絞痛肚子疼了。他無助的用哭泣在表達需求,大人這時候不去哄,不去滿足他,這是不是太狠心了。

其次,很多先進的育兒理念尤其是親密育兒法都在提倡,寶寶哭泣時要哄,要抱,要安慰,要滿足寶寶的要求。

第三,就算什麼育兒知識都不看,看到孩子哭抱起孩子安慰那也是母親的本能啊。尤其是當你看到前一秒哭的梨花帶雨的寶寶,被你抱起安慰後,竟然止住了哭聲,變的安靜平和,做也媽媽內心也必定是充滿了欣慰。



第四,很多舊觀念認為,孩子哭了不能抱,不然就養成了壞習慣,孩子以後會用哭聲要挾父母。這種觀點大錯特錯。

孩子哭了如果父母總是不理他,他以後會變的很懂事,即使難受了也不會哭,因為哭也沒用。後果就是,孩子生病了,餓了,困了,難受了,受氣了,都選擇憋著忍著,慢慢的就形成內向,自卑,封閉的性格。

最後你會越來越發現,原來會哭會鬧的孩子是那麼可愛,不哭不鬧的孩子是那麼讓人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