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爾雅》曰:“下溼為隰”。以州帶泉泊下溼,故以“隰”為名。

《太平寰宇記》載:以縣南有龍泉,地溼,因名隰。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隰縣,臨汾市下轄。大家一定好奇,這個讀作啥呀?

隰(xi 二聲)

這個“隰”字的確定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1979年以前,隰縣各機關下達的公文通常使用的印章,都把隰縣的“隰”字標為“阝顯”,崔春祥(隰縣馮家村人,著有《隰州方言探秘》、《隰州方言詞典》)查遍所有的辭典、字典,驗證了隰縣的“阝顯”字偏旁是不正確的。他考察了隰縣的歷史文化,在古代是一塊澤地,至今仍保留有湖的岩層,以前出土過龍骨化石,隰縣的隰字是代表溼地,古人翻譯的隰縣的隰字是正確的,他的議案在1979年得到了隰縣政協會議的一致通過,統一了認識。1980年後,隰縣的“阝顯”字徹底改成了隰字。

我也像各位一樣懷揣著好奇,從臨汾出發,走濱河西路一路向北,到未來城那個口,往西拐,上329省道,沿著路一直走,過了收費站,就感覺上了盤山賽道,大車120邁在耳邊呼嘯,到了午城鎮,有個岔口要右拐,沿著路繼續直走就到大寧咯。過了午城鎮就能看到路邊隔一段就有賣梨子的小攤子。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下午六點多,抵達隰縣。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天剛擦黑,沿著新建路走到交警支隊那兒有個小口,右拐進去(注意哈,那個路是個只能容納一個車通過的小巷子,要觀察對面來車再竄進去)就到鼓樓南大街了。一進去就是原來的隰縣師範學院(現已和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合併),現在已經變成隰縣第四中學了。在當地聽說以前師範學院還有個大西天,文革時被毀,已沒機會一睹“芳容”了。不過幸運的是,聽說在小西天景區有一個木樓是大西天搶救出了的倖存文物,明天去看。

前面就是鼓樓了,本來想著估計縣城,鼓樓不會大,結果出乎意料。隰州鼓樓高聳入雲,又稱大觀樓,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創建,清代屢有修葺。鼓樓為二層三重簷十字歇山頂建築,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平面呈正方形,座於高5.98米的十字門洞之上。一層四周圍廊,斗拱三踩單翹。二層支出平座,二重簷下斗拱三踩單翹,三重簷下施斗拱五彩雙下昂。挺拔秀麗,巍峨壯觀!

樓頂四周有體現隰縣輝煌歷史的巨匾四楨:

東為“龍泉古鎮”,下書“東屏姑射”。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北周於隰縣置龍泉郡,轄五縣:隰川、永和、樓山(今永和境內)、石樓、蒲縣。

東臨姑射山,姑射山相傳為堯帝的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莊子的《逍遙遊》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之語而出名。

西為“長壽遺封”,下書“西帶黃河”。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太和十二年(488年)於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置龍泉郡。

西帶黃河,隰州州域西面瀕臨黃河與陝西為鄰。

北為“三晉雄邦”,下書“北拱晉陽”。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隰縣春秋為蒲邑,即晉公子重耳(後來雄圖霸業的晉文公)的封地。公元前665年(周惠王十二年),晉獻公派士焉為重耳築蒲,史稱蒲邑。三家分晉後成了魏國的領地,史稱蒲陽,為晉國重地,故有此說法。

北拱晉陽,隰縣北邊是太原,古稱晉陽。現太原仍有晉陽湖,在晉源區。

南為“河東重鎮”,下書“南鄰古慈”。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隰縣戰國歸魏,改為蒲陽。秦屬河東郡。漢置蒲子縣。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劉淵建漢,曾徙都蒲子,後遷平陽(今臨汾),於此建大昌郡。北魏初屬仵城郡。隰州地處黃河之陽,且為州署所在。

南臨古慈,隰州南部與吉縣毗鄰,吉縣古稱慈州。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逛完了鼓樓,天色已晚。又因為在下雨,路上行人較少,選了家特色店鋪吃口小吃。推薦這家的碗託,很好吃,滷子是熱的,很香,花生碎超級多。

第二天一早去小西天。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要上小西天(也叫千佛庵),得上一大串臺階。在鳳凰山頂,就是小西天了,妥妥的AAAA級景區。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小西天最出名的,是後殿的大雄寶殿了。全殿共有大小佛像1900餘尊。大殿內出了房梁和幾根柱子,全部為懸泥塑,滿身貼金,金箔僅為A4紙的十二分之一,1900多尊佛像貼金共用7公斤黃金。整個大殿金碧輝煌,莊嚴雄壯,讓人心生敬畏。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看完小西天,準備返程,當然也不能忘了買點隰縣金梨——玉露香。對了,隰縣的路燈都是梨子樣兒的(忘了拍照)。

回來的路上,聽了下隰縣方言的介紹,也分享給大家。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隰州人稱媽叫“婭”,是蒙古族草原部落對母親一個極美麗的稱呼;稱爸叫“韃”,是因為“韃”曾經是他們的祖輩;稱 奶奶“涅涅”,如百鳥朝鳳,是對女主人至高無上的尊稱;稱妻子叫“袖子”,剛娶進門的新媳婦叫“新袖子”,是古人把自己的妻子比作最貼近的一層關係,像是貼身的衣袖。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曹操與騷擾北方的匈奴人開戰,把俘虜的三千匈奴兵發配到了隰州,形成了匈奴與漢人混血的一個部落,這就是稱老子“韃”的歷史由來。

隰州人提到輩分遠,叫出了“五服”。是因為草原蒙古貴族,從爺爺輩到孫子輩的五代都是穿不同的尚服,到了第六代孫子輩就不存在了。嫁出孃家的女子隔了輩兒,也算是出了“五服”。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臨汾有個金梨縣,城裡墩個大鼓樓。帶您遊逛一下

這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能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