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倒查20年!內蒙古要徹底清除這個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

撰文|董鑫

中國發現新礦物最多的省區有個大動作。

據《人民日報》3月3日報道,內蒙古今年將全面清查2000年以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同時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及時堵塞監管漏洞。

為什麼此時內蒙古要掀起煤炭領域違規違法問題的整治風暴?

黨中央交給的重大政治任務

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

據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官網介紹,內蒙古是中國發現新礦物最多的省區,其中包頭白雲鄂博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稀土查明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

截止到2017年底,全區煤炭保有資源儲量為4205.2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25.03%,居全國第二位。2019年,內蒙古原煤產量10億噸。據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發佈的數據,內蒙古12個盟市中有11個盟市分佈有煤礦,現有煤礦523處,核定產能12.8億噸。

與此同時,近些年,內蒙古煤炭行業中的違法違規問題也在逐漸顯現。

2月28日,內蒙古全區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省會城市呼和浩特召開。

倒查20年!內蒙古要徹底清除這個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指出了該區煤炭資源領域突出問題的主要表現:

違規違法獲取、倒賣煤炭資源,違規違法配置煤炭資源,涉煤腐敗問題嚴重汙染政治生態,煤炭資源領域問題擴散蔓延。

石泰峰表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和源頭,必須堅決割除掉、徹底清除淨。

他還特別提到,開展專項整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內蒙古的重大政治任務,事關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事關淨化和修復政治生態,事關規範經濟秩序,事關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各族群眾福祉。

4名“涉煤”落馬高官長期任職內蒙古

觀海解局注意到,內蒙古2月28日的這次部署會議,還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同志到會指導。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介紹,此次會議是按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紀檢監察建議召開。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雲光中、白向群、邢雲、雲公民等腐敗案件暴露出了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

這四名落馬高官均曾長期任職於內蒙古,且曾主政區內煤炭大市。

雲光中是土生土長的內蒙古本地官員,2019年6月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任上被查。

倒查20年!內蒙古要徹底清除這個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

今年1月23日,遼寧大連檢察院對雲光中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起訴指控,雲光中利用擔任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委常委、滿洲里市委書記,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

在他的任職經歷中,鄂爾多斯市煤炭產量全國領先、呼倫貝爾是內蒙古煤炭開發的重要區域,滿洲里市則是全國煤炭出口的主要關口之一。

白向群是十九大後內蒙古“首虎”,2018年4月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任上被查,今年 1月播出的《國家監察》專題片中曝光了他的貪腐經過。

2003年到2011年,白向群在有著豐富優質焦煤和其他多種礦產資源的烏海市擔任市長、市委書記期間,為自己換取了大量“黑金”。他大肆插手煤炭資源配置,通過審批煤炭資源、礦產資源開發、房地產開發來撈錢。例如,為一個內蒙古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杜某某進行煤炭資源配置,白向群收取了價值1600多萬的北京房產一套;為廣東一個老闆進行煤炭資源配置,他又收受500萬用於在北京購買別墅。

邢雲曾在鄂爾多斯市任市委書記,他2018年10月被查,當時已經卸任內蒙古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近三年。

2019年12月3日,大連中院公開宣判邢雲受賄案。判決顯示,從1996年至2017年,邢雲受賄時長21年,受賄金額達4.49億餘元,創下了十八大以來高官受賄新紀錄。

倒查20年!內蒙古要徹底清除這個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

雲公民曾在內蒙古、山西兩個能源大省以及神華集團、華電集團兩大能源公司任職。1997年1月,他從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任上轉任山西,歷任副省長、太原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等職。2006年,他出任神華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黨組副書記。在神華集團履職未滿2年,2008年又轉任華電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五年後退休。

倒查20年!內蒙古要徹底清除這個汙染政治生態的最大“毒瘤”

線索徵集 倒查20年

雲光中、白向群是在任上被查,邢雲、雲公民則已經退休多年。

觀海解局注意到,此次內蒙古對“涉煤”問題的整治,給出的時間起點是20年前。

在2月28日內蒙古煤炭整治部署會上,石泰峰指出,要對2000年以來全區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全方位透視會診,全流程排查所有煤礦規劃立項、投資審核、資源配置、環評審核和礦業權審批報批、股權變更、礦產交易等各個環節,全要素理清煤礦企業和涉煤配煤項目法人狀況、辦理時間、批辦手續、政策依據等,做到一礦一檔、一礦一清,確保問題清倉見底。同時要發揮好巡視巡察利劍作用,做到涉煤行業、地區專項巡視巡察全覆蓋。

部署會當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對外發布《關於在自治區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受理信訪舉報的公告》,公佈舉報電話,從即日起開始受理反映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以及監察對象自2000年以來在煤炭資源領域涉嫌違紀或者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問題線索。

公告還明確了六項專項整治工作的受理範圍:

一是反映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違規顯名或者隱名投資入股煤礦的問題線索;

二是反映黨政領導幹部利用職權為其近親屬或特定關係人謀取非法利益以及官商勾結、索賄受賄、為不法礦主充當“保護傘”等問題線索;

三是反映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煤炭資源領域規劃立項、項目配置、礦業權出讓、煤炭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環境影響評價、礦業權辦理、礦業權收益處置等工作中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

四是反映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日常監管、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政執法等工作方面失職瀆職、濫用職權等問題線索;

五是煤礦安全事故背後的失職瀆職、腐敗問題線索;

六是其他涉煤領域問題線索。

資料 | 內蒙古日報、中國煤炭資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