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一組蒙古族服飾)

一、捏古思與乞顏的傳說

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古老的傳說,依稀留下動人的故事。

蒙古族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雖然在早期漢文史籍中缺少蒙古遠祖活動的記載,但在蒙古人口中相傳的故事中,提供了一些可追尋的線索。

雖然民間的民族傳說不能當作信史,但也為研究蒙古人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謀價值。

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剌失德丁)所著(餘大均、周建奇譯)的《史集》中說:“大約距今兩千年前,古代被稱為蒙古的那個部落,與另一一些突厥部落發生了內訌,終於引起戰爭。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據值得信仰的貴人們講述了一則有關的故事,另一些部落戰勝了蒙古人,對他們進行了大屠殺,使他們只剩下兩男兩女。這兩家人害怕敵人,逃到了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四周惟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過一條羊腸小道,歷盡艱難險阻可達其間外,任何一面別無途徑。

在這些山中間,有豐盛的草和(氣候)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名叫額兒古涅 (是指今日的額爾古納河流域)—— 昆。‘昆’字意為‘山坡’,而‘額兒古涅’意為‘險峻’;這個地方意即‘峻嶺’。那兩個人(應該是指這兩個男人)的名字為:捏古思和乞顏(應該兩個氏族)。他們和他們的後裔長期居留在這個地方生息繁衍。”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史集》成書於蒙古伊兒汗國合贊汗時期(約公元1295至公元1304年),這開頭的“兩千年前”,可追溯到公元前七百年左右,相當於東周時代。

這傳說透露的信息是蒙古人的先祖與其他突厥(匈奴)部落發生戰爭,戰敗僅存兩男兩女,逃入額古納河流域的深山老林中得以存活繁衍。

二、蒙兀室韋的來歷

這一古老的傳說,我們能夠從漢文典籍中得到旁證。

《舊唐書》中對蒙古部族稱之為“蒙兀室韋”,是草原上室韋部族的一支(一種),這“室韋者,契丹之別類也”,“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輪泊;屈曲東流”。這“望建河”就是黑龍江上游的額爾古納河。

草原遊牧民族對於“黑”與“青”一樣,當地人稱“青”為“莽監”,漢文異寫為“望建”,望建河也就是青河(黑河)之意。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有關這個傳說的源頭,屠寄在《蒙兀兒史記》中說:“蒙兀者,室韋之別種也。其先出於東胡。楚漢之際,東胡王為匈奴冒頓單于所破殺,餘眾迸走,保險以自固,或為鮮卑,或為烏桓,或為室韋契丹。在南者為契丹,在北者曰室韋。室韋依胡布山(大興安嶺)以居”,“至唐部分愈眾,而蒙兀室韋北傍望建河”。

有關蒙古族,許多專家與學者都已經論證出:蒙古人屬於北方遊牧民族東胡系列,與鮮卑、烏桓、契丹、庫莫奚擁有共同的族源。

當年東胡與匈奴是草原上的兩大霸主,東西相鄰並立,後來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東胡餘部四下奔逃,形成了幾個名稱不同的部族(烏桓、鮮卑、契丹、庫莫奚與蒙古)。

而這傳說中的“捏古思”與“乞顏”,不是兩個男人的名字,更有可能是蒙古族兩個氏族的名稱,是他們率東胡餘部逃入額爾古納南岸的深山老林中,得到繁衍壯大。

《史集》中解釋,乞顏,蒙古語,“意謂從山上流下的狂暴湍急的‘洪流’。”而說“乞顏人勇敢、大膽又極其剛強,所以人們以這個詞作為他們的名字。”,逐漸繁衍成《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部族。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蒙古”一詞,《史集》中說:最初作萌古,意即“孱弱”和“淳樸”。

而現在公認蒙古一詞是“長生”或“永恆”的部族的意思。

屠寄在《蒙兀兒史記》中解釋“蒙兀”一詞,“本呼忙割侖《蒙古秘史》,異文作蒙兀《新唐書》,盟古《遼史》,盟骨《金史》,朦古《契丹事蹟》,盲骨子《松漠紀聞》,今通作蒙古(始於李志常所著《長春西遊記》)。”

三、蒙高樂的傳說

蘇赫巴魯所寫的《成吉思汗傳說》中也講了一個蒙古人的傳說:據說在天地初開之際,也就是盤古開天地之時,太陽神有兩個寶貝女兒。

當黃河注入東海時,人世間有了第一葉小舟。太陽神的這兩個女兒坐在小舟上,一路觀花賞景,飄流到山清水秀的神州大地。

此後,姐姐嫁到南方,妹妹嫁到北方。

後來,姐姐生下一個孩子,用絲綢給這孩子做了一個襁褓,因為這嬰兒啼哭時,發出“唉咳、唉咳”的聲音,所以叫“孩子”,起名“海斯特”,其意“漢族”。當這個嬰兒出生時,手裡握著一塊土塊,於是,這孩子長大就種植五穀,成了農業民族的初祖。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第二年,嫁到北方的妹妹,也生下一個男孩,用氈裘給他做了一個襁褓,這個嬰兒一下生,就發出“安啊、安啊”的哭聲,因此就把他叫做“安嘎”,起名“蒙高樂”,即蒙古族。這嬰兒一下生,手中就攥著一把馬鬃。於是,這孩子長大後便放牧馬群與牛羊,成了遊牧民族的祖先。

從這一傳說來看:蒙古族與漢族是姨表兄弟,是與漢族一樣源遠流長。

四、蒼狼與白鹿的傳說

而有關蒙古族起源,流傳最廣的便是“蒼狼白鹿”的傳說。

《蒙古秘史》載:蒙古族的始祖是孛兒帖赤那和割埃馬蘭勒。這兩個名字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分別是“蒼色的狼”與“慘白色的鹿”。

也許人們看了這個傳說覺得是曠古奇聞,難以理解,其實這反映的是一個以狼為圖騰的部落(或氏族)與一個以鹿為圖騰的部落(或氏族)相互通婚,繁衍出蒙古族,這幾類於契丹人的青牛白馬的傳說。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圖騰”是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標誌,含有祖宗崇拜的意思。

也有的專家認為,“孛兒帖赤那”與“割埃馬蘭勒”是始祖傳說中的兩個人名。其漢譯成了“蒼色的狼”與“慘白色的鹿”,但並不是“狼”與“鹿”相配繁衍出蒙古族,這正如漢族人名中“馬龍”、“趙雅鳳”,也不是自然的“龍”與“鳳”,而是兩位部落首領的名字而已。

這蒼狼與白鹿的傳說,無非是告訴人們,有一個叫孛兒帖赤那的人率領一支遊牧部落(或者一個以蒼狼為圖騰的部落)與一個叫割埃馬蘭勒的人率領一支遊牧部落(或者一個以白鹿為圖騰的部落),彼此間融合與通婚,形成了蒙古人,而不是人們想像的狼與鹿而形成了蒙古人。

蒙古族的起源有哪三個傳說?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