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如今的新密市超化鎮黃固寺村,微水湖風光如畫,窯洞民居饒有趣味,每逢假日遊人如織。而在多年前,黃固寺曾是遠近知名的窮村,別村的姑娘最不願意嫁到這裡來。黃固寺的華麗轉身,和這裡一位工作了50年的女村幹部息息相關。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她叫樊海風。50年前,她到村裡跑腿幫忙,後來,成為獨當一面的婦女主任,再到精明能幹的明星村支書,她從未離開自己的村莊。半個世紀的光陰,成就了一個村莊和一名女村幹部的美麗故事。

村史上首位女支書

20世紀80年代後期,黃固寺村是縣裡、市裡乃至省裡掛了號的窮村亂村。有段時間,四年間甚至換了五位支部書記。1990年,鎮領導鼓勵時任村主任的樊海風當村支書。在黃固寺村上千年的歷史上,還未出現過女當家人。當時樊海風在村裡幹了20多年的婦女主任和村主任,對村裡的情況很瞭解,考慮再三,遲遲沒敢做出決定。後來,鎮黨委書記和本村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多次勸說。樊海風回憶說:“村裡有難處,我不能袖手旁觀。作為一名黨員,要一心為群眾,能有啥過不去的坎,爬不過去的坡。”就這樣,樊海風以一個弱女子的肩膀挑起了支部書記這個重擔,一干就是29年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捐出家業為鄉鄰

那時候村裡窮,沒有發展啟動資金。樊海風的丈夫用半輩子心血苦心經營了一家耐火材料廠,雖然不是很大,但卻是全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讓村集體有收入,徹底甩掉窮村帽子,樊海風勸說老伴兒將自家的廠搬到村裡,成為村裡的股份制企業。老伴兒雖然有點不情願,還是同意支持她的工作。於是,樊海風把企業遷回村,並實行股份制,讓大家都有錢賺、有活幹。有了錢,村裡一鼓作氣先後辦起了三家小煤礦,盤活了集體經濟,為群眾找到了一條掙錢致富的門路。村裡堅定發展集體經濟,先後辦起了集體制、股份制企業

15家,安排本村就業600餘人,年增加收入600萬元。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農民收入提高了,集體經濟壯大了,黃固寺也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蝶變為全鎮的先進村。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窮亂村變身美麗鄉村

黃固寺村地下煤炭儲量大,十年前,全村80%以上的土地和房屋被搬遷,村民們有的投親靠友,有的擠在進風漏雨的危房中。為徹底改變村民居住環境,經過代表討論,村裡聘請了河南省城鎮規劃設計院和市城建局對全村進行總體規劃,把全村規劃為工業區、農業區和新型社區。新社區選址在高低落差20多米的河荒老宅上,很多群眾不理解。面對壓力,樊海風帶領她的團隊頂嚴寒、冒酷暑,200多個日夜,嚴重地睡眠不足,無規律的飲食,瘦掉20多斤。在隨後的五年裡,黃固寺村連續建成5個小區,全村630多戶實現搬遷,黃固寺村成為新密市第一個實現整體搬遷的村莊。事實面前,群眾對黨支部刮目相看,積極要求入黨、參加組織活動的人不斷增多,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顯著增強。

新密好支書樊海風與中國十大美麗鄉村黃固寺的五十年......

如今的黃固寺村,擁有村級汙水處理廠,汙水排放處理達100%;道路兩旁、居民區、遊園全部綠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人在綠中、村在林中。還有標準化衛生室、萬人安全水廠、60間老年公寓、5個遊園廣場、4家新村超市、3家

綠色酒店,群眾生活全部實現社區化,全村率先在新密市取消了村小組,將全部村民納入社區管理。現有環保型耐火材料廠、生產傳統香包的手工藝製品廠,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現代化生態養殖示範基地。花園一樣的社區、城市一樣的設施、便捷的交通、美麗的環境,黃固寺村已是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我當時也沒想到能在這裡一干就是50年,現在想想,用這樣的方式度過一生,毫不後悔。讓村裡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就是咱當村幹部、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啊。”樊海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