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蛇、蜈蚣、海蛇的毒是如何產生的,是胎裡帶的嗎?

黃蜂二師兄


蛇、蜈蚣、海蛇的毒是如何產生的,是胎裡帶的嗎?

首先說答案哈,毒蛇、毒蜈蚣以及海蛇體內的毒都是天生的,也就是題主說的胎裡帶的。那麼,這些毒液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些動物為什麼 天生就帶毒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毒蛇、蜈蚣和海蛇的毒液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先來看看毒蛇。

蛇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早在3.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爬行動物,但是在這些爬行動物中並沒有蛇類,隨著環境的改變和生物的進化,在距今約1.5億年前,蛇作為新興的爬行動物才出現在地球上。因此,蛇類是現存爬行動物中比較“年輕”的存在了,比鱷魚等爬行動物要晚很多。

現存的蛇類大致可分為兩種-有毒蛇類和無毒蛇類。簡單來說,有毒蛇類就是可以分泌毒液的蛇,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有毒蛇類比無毒蛇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要晚,所以,有毒蛇是由早期的無毒蛇在特定的環境下進化的產物。

現存的蛇類一共有三千多種,其中毒蛇的種類僅佔蛇總量的15%左右,也就是說已發現的有毒蛇在500種左右。

毒液是毒蛇唯一的攻擊方式,由於蛇毒沒有瞬間致死的能力,所以蛇毒中含有大量的神經毒素,這種毒素的好處就是可以瞬間麻痺獵物。

其次,蛇毒僅存於蛇的頭部,確切的說是存於頭部的毒腺中。蛇的毒腺有分泌毒液的作用。那麼,毒液是如何分泌的呢?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布里安·弗裡為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對已經發現的蛇毒中的24種蛋白質進行了基因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他將每一種蛇毒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同蛇腦、心、肝以及其他器官中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進行了比較。比較結果表明,其中21種蛇毒蛋白質都與這些器官中的蛋白質相關。

也就是說毒蛇能夠將普通的蛋白質經過轉化形成有毒的物質。至於,這些蛋白質的轉化過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個謎題。

海蛇和蜈蚣

海蛇屬於爬行綱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亞科動物,從它的科屬劃分上我們能夠看出,海蛇除了生活在海水中以及尾巴較扁平外,與其他眼鏡蛇科成員沒有太大區別,而且海蛇的毒性遠比陸地蛇的毒性要強。

它的毒液同樣是由頭部的毒腺產生的,也是一種蛋白質轉化的過程。

蜈蚣與蛇類不同,它的毒液並不在頭部,而是在由腳進化而成的螯肢上。它的第一對腳呈星鉤狀,十分銳利。在鉤端有毒腺口,外部還有堅硬的甲殼質包裹。蜈蚣毒腺分泌淡黃色透明的黏稠毒液。同樣的這些毒液也是由它的位於尾部內的毒腺生成的。它的毒液中同樣也是含有大量的與體內接近的蛋白質,不過至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轉化的,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小結:以上三種有毒的動物由於它們出生身體內就存在毒腺,所以,它們的毒是與生俱來的。這是它們的一種生存方式。

那麼,是不是所有有毒的動物都是與生俱來的?

答案是否定的。在自然界中有一種劇毒的蛙類,它的毒就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攝取獵物體內的毒素形成的。它就是箭毒蛙。

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生物學家蕾貝卡.塔文(Rebecca Tarvin)的長期研究發現,箭毒蛙並不會生產和分泌毒液,而是靠吃下蟎和螞蟻而獲得的。而且經研究發現,箭毒蛙體內並沒有毒,它的毒液全部聚集在體表。所以,箭毒蛙是通過析出獵物體內的毒素,讓自己有了劇毒的外表。

總結

自然界中有許多有毒的動物,它們大都是體內有可以分泌毒液的毒腺,所以大多數動物的毒都是“胎裡帶”的,而像箭毒蛙這種劇毒的動物則是通過不斷的進食有毒動物來獲取毒素的,它本身並不具有分泌毒液的能力。


獵奇動物社


蛇毒是從蛇的牙中分泌出來的毒蛇不會被自已的毒液毒死,是原為它的膽汁能解自己的毒。所以它吃東西的時候,腸胃中的膽汁就解了毒。但毒蛇即使被同類咬到也可能會死的(它不會笨到咬自己,呵),因為被咬的話毒素會隨血液走遍全身(蛇),即使它本身的膽汁能解毒,膽汁也不可能跑到血液中去解毒,最多是通過血液循環在肝臟解毒(膽汁也是肝臟分泌的),當然要看及不及時了,解毒不及時的話也是會死蛇的。至於被其它種類的毒蛇咬到,那就要看它的蛇肝能不能解百毒,及不及時了。


幫幫拜思特集團


世界上有很多奇特的動植物,這裡說它們奇特,並不是指樣子奇怪,而是指它們帶有毒性。

全世界有毒的植物大約有2000種,它們的毒素產生應該比較好理解,肯定是自帶的,從發芽階段就有明顯的毒性,包含在葉子、花、汁液、果實裡,主要是一些生物鹼、甙類、肽類等植物毒素。

相比之下,動物界具有毒性的各類更加繁多,在爬行動物、昆蟲、兩棲、魚類、腔腸等動物各類中,都能發現有毒的各類,比較常見或經常聽到的有毒蛇、蟾蜍、蜈蚣、蠍子、蜥蜴、以及部分水母、螞蟻等等。

對於陸蛇、海蛇和蜈蚣,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分析,它們的毒素都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主要分為血液循環毒素、神經毒素、細胞毒素以及混合毒素,能夠準確地分別攻擊不同的細胞,比如肌肉細胞、血液細胞或者神經細胞,造成被咬傷的動物麻痺、組織壞死、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以蛇毒為例,科學家們在通過將蛇毒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與蛇的不同器官中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分別進行比較時發現,呈現高比例的吻合現象,因此科學家們判斷,毒蛇可以在身體內的相應器官中,通過蛋白質的轉化形成具有毒性的蛋白質,這是一種身體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毒蛇和海蛇一樣,平時毒素由特定器官產生之後,儲存在毒腺中,在攻擊獵物或者防禦時,激發毒液分泌,當咬到獵物之後,就會通過毒牙注入對方受傷的身體內,引發中毒反應。

蜈蚣的毒性產生原理和毒蛇基本一致,也是一種蛋白質,不過儲存的位置並不是在頭部,而是在第一對腳(叫作顎牙或者口鉗)的前鉤端,上面有毒腺口,所以它不是用牙咬,而是用“手”刺入來注入毒液。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毒蛇和蜈蚣的毒液成分以蛋白為主,蛋白是一種很神奇的物質,不同的蛋白作用於人體就有著不同的作用,有些蛇毒蛋白會導致血液凝固,有些則會麻醉神經,甚至腐蝕骨髓。而有些蛇類或爬行類動物的毒素,並非是單一的,是兩種或以上毒素混合的毒液,甚至會在毒液中混入細菌,讓被攻擊者難以解毒。至於蛇類和蜈蚣的毒液是怎樣產生的,這應該是物種進化的結果。

比較有趣的是,對於某些動物而言,人類其實也是有毒的,有些動物被人類咬了以後,也會出現中毒症狀的,因為人類口腔帶有大量細菌以及唾液中的蛋白質和蛋白酶,對於某些動物而言,都是致命的。


大隱於市小隱於山


蛇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生物,蛇的毒液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到底來自蛇體內的哪個角落?之前科學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只是給出了泛泛回答,並未見到有力證據,下面是具體內容:

之前的研究結果顯示,來自不同蛇類的毒素會攻擊不同種類與部位的細胞,比如說肌肉細胞、血液細胞與神經細胞。因為這種攻擊是非常精確的,科學家們就猜測蛇毒是蛇的體內不同器官內的蛋白質經過不同的修飾方式形成的,比如磷酸化,乙酰化等等。由於蛋白質已經與不同類型的細胞發生了作用,形成的毒液也就具有了針對性。有一點值得說明的是,還沒有更多的證據表明不同的毒液是類似的蛋白經過了不同的修飾。我想這也是一片比較空白的領域,做相關蛋白研究的學者可以考慮去做。

據英國《自然》雜誌報道,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布里安·弗裡為解決這個問題,早些年對已見報道的蛇毒中的24種蛋白質進行了細緻研究並解析了其結構。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將每一種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同蛇的腦、心、肝以及其他器官中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進行了比較。比較的結果顯示,24中蛋白質中的21種都與這些器官中的蛋白質是相關的。弗裡在《基因組研究》上的報告中說,“儘管在普通蛋白質轉變到蛇毒的過程中,物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基本的分子結構和三維形狀都沒有明顯的改變”。——引用自百度。

由此可見,蛇,蜈蚣等這些動物產毒確實是胎裡帶的,是天生的一種本能,萬億年的演化使得這種本能刻在了它們的基因裡。



廈大生科小姐姐


是基因,也就是說先天性,比如,苦瓜苦,西瓜味甜,檸檬酸,辣椒辣,還有同樣辣椒類,有的辣有的不辣,所以說是基因造成的!


蘭香茶803


毒素主要是生氣的時候分泌出來的,人也會,只是人生氣的時候不會咬人,毒排不出去,只會積存在人體內,讓人脾氣暴躁,體質和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甚至患癌,加速折壽。所以人不要輕易生氣,假如生了,要想辦法咬其它動物,把毒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