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美國前國家顧問:難以想象這樣的局勢不是以戰爭告終

美國前國家顧問:難以想象這樣的局勢不是以戰爭告終

美國前國家顧問:難以想象這樣的局勢不是以戰爭告終

特朗普素來無知者無畏,張口就來,充滿了邏輯、事實與常識性錯誤。美國揭露水門事件的記者在關於特朗普的書中將其稱為“小學生”並不為過。

《紐約時報》披露一個重要細節:

美國軍方經常向總統提供一些“不太可能的選擇”,以便讓其他可能性看上去更易被接受。暗殺蘇萊曼尼最初就是一個軍方不認為總統會選擇的“極端方案”,特朗普在 12 月 28 日的確拒絕了這一方案……幾天後,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被襲擊,特朗普看到電視畫面後非常憤怒,決定暗殺蘇萊曼尼,這一決定令五角大樓高層目瞪口呆。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早在 2016 年大選期間,奧巴馬、希拉里都警告“不靠譜的”特朗普“不適合”擔任總統職位。

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直言:“ 特朗普不適合擔任總統,‘道德上’、‘智力上’和‘好奇心上’都不適合。”

國際地緣政治是高度複雜的議題。總統需要依賴國家安全顧問提供意見。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已經換了好幾茬:

第一任國安顧問弗林將軍剛一上任就因為撒謊而被迫辭職。

第二任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將軍因為與特朗普意見不和辭職。

第三任國安顧問“老將”博爾頓被特朗普炒了魷魚(最新消息:博爾頓表示願意出席參議院彈劾特朗普聽證會)。

第四位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既沒有名氣也缺乏經驗,此前最突出的角色是擔任特朗普的首席人質談判代表,特朗普選擇他的原因是此人“高度評價特朗普總統談判的藝術”。好吧,特朗普總算找到了一個粉絲擔任自己的顧問。

自己不懂,也沒有高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特朗普下令點殺伊朗二號人物蘇萊曼尼,引爆全球局勢。“穩定的天才”(stable genius)特朗普再度暴露其“高度不穩定”的典型特徵。這一事件正在逐步發酵: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海軍上將宣佈,伊朗已經籌劃了 13 種方案來進行復仇。

伊朗議會投票通過一項動議,將全部美軍、五角大樓及造成蘇萊曼尼之死的相關人員列為“恐怖組織”。

伊朗為蘇萊曼尼舉行盛大葬禮,場面浩大僅次於領袖霍梅尼去世那一次。結果葬禮發生踩踏事故:50 多人死亡。這一悲劇再次凸顯伊朗民情之激憤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5日,伊朗宣佈進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即不再遵守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7 日,伊朗外交部長表示,只要英、法、德和歐盟遵守各自承諾,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所有措施都是“可逆的”。

伊拉克看守總理出席蘇萊曼尼葬禮。

伊拉克國民議會 5 日舉行特別會議:禁止外國軍隊出於任何原因使用伊拉克的領陸、領水和領空。部分國家和北約開始從伊拉克撤走部分士兵。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已開始起草對伊拉克的制裁草案。起草者透露,若伊拉克繼續堅持驅逐美軍,該草案將付諸實施。

伊拉克總理邁哈迪會見美國大使圖勒,要求美方從伊拉克全面撤軍。邁哈迪對美國大使表示,目前形勢十分危險,但是伊拉克將盡力阻擋發生戰爭。

特朗普警告,如果伊朗襲擊美國公民或美國設施,他將摧毀伊朗非常重視的文化遺址……隨後,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 1 月 6 日確認,打擊無軍事價值的文化遺址將構成戰爭罪……隨後特朗普改口稱,避免攻擊伊朗的文化設施。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為避免“殃及池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聲明,“蘇萊曼尼之死是美國所為,不是以色列乾的,以色列不應捲入其中”。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稱,美國在伊拉克對蘇萊曼尼發動無人機襲擊是違反國際法的,也是不道德的。美國的這種行為可能導致恐怖主義升級。現在是穆斯林國家團結在一起的時候了。

1月7日,美國國防部聲明:伊朗針對駐伊拉克的美軍和聯軍部隊發射了十多枚彈道導彈,目標是位於阿薩德和埃爾比勒的至少兩處駐有美軍和聯軍人員的伊拉克軍事基地。

……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特朗普下令暗殺蘇萊曼尼,不是因為他聰明,也不是因為勇敢,而是“無知者無畏”。

小布什、奧巴馬兩任總統都對暗殺蘇萊曼尼態度謹慎,他們評估後得出重要結論:蘇萊曼尼死亡與他活著一樣危險。

與特朗普的“知識儲備”相比,蘇珊·賴斯絕對有資格做老師: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斯坦福大學本科、牛津大學碩士和博士。她的父親是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做過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母親為教育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她曾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奧巴馬總統國家安全顧問。一度成為國務卿希拉里的接班人,但後來放棄這一機會。

1月6日,奧巴馬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刺殺蘇萊曼尼的危險後果”,給特朗普上了一堂深刻的國家安全課:美國最好為與伊朗的戰爭做好準備 ——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全面衝突並不一定會發生,但它的可能性比幾十年來的任何時候都要高。

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這些定點擊殺行動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可以避免更壞的情況嗎?

危險升級始於 2018 年 5 月,當時特朗普總統無視他的國家安全團隊的建議,且置我們盟國的反對於不顧,單方面撤出伊朗核協議——儘管伊朗完全遵守其條款並有效遏制了伊朗核問題。

對於除掉蘇萊曼尼將軍的決定,特朗普和他的團隊辯稱,他們是在自衛,以制止即將對身在伊拉克和該地區的美國人發起的襲擊。這可能是事實,因為蘇萊曼尼將軍是一個殘酷的殺人犯和恐怖分子,手上粘著許多美國人的血。

不幸的是,面對一個幾乎每天都要在大大小小的問題上說謊的政府,他們給出的說法很難讓人放心。而且,即使在這個關鍵時刻,本屆政府也未能向國會的的兩黨領袖通報情況,更不用說徵求意見了。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其次,即使擊斃蘇萊曼尼是自衛的理由成立,它在戰略上也並不明智。鑑於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決策過程具有明顯的草率和短視的特點(包括距離對伊朗實施打擊還有 10 分鐘時取消行動,邀請塔利班前往戴維營和拋棄庫爾德人),令人懷疑政府是否花時間考慮過他們行為帶來的第二、第三重後果,或準備好保護該地區的美國軍方和外交人員。

為了評估殺害蘇萊曼尼將軍的後果,我們必須瞭解,如果伊朗在這次挑釁面前退卻,伊朗政權將無法承受內部的分歧或維持在該地區的強大地位。對於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來說,做出強有力的回應至關重要。對於美國,問題則是:這種回應將以多快的速度和怎樣的形式出現?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首先就是伊拉克。國務院已警告美國公民不要前往該國。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已襲擊了美國及其盟國的設施,並且可以繼續在全國範圍內發起攻擊。巴格達政府已宣佈擊殺行動違背了美國在伊拉克軍事存在的約定。

我們將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從該國撤出我們的軍事和外交人員。如果我們離開,美國將遭受重大戰略挫敗:伊朗將有理由宣佈勝利,隨著恐怖組織的重建,與 ISIS 鬥爭的成果也將丟失。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2019 年底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圍攻

現在已經沒有希望恢復——更不用說加強——伊朗的核協議了,並且我們肯定會看到伊朗將加緊努力,不受限制地恢復其核計劃。

由於海灣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面臨遭受伊朗襲擊的危險,並且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和整個海灣地區的商業運輸受到威脅,全球經濟已經被置於險境。

美國的軍事、外交和商業行動以及整個中東的平民目標都在伊朗導彈和恐怖組織的打擊範圍內。從阿富汗和歐洲到非洲和拉丁美洲,(原本潛伏著的)伊朗代理人可以在不發出警告的情況下對美國和盟軍目標發動非對稱攻擊。甚至在美國,我們也有理由擔心恐怖分子的潛伏力量被激活。更糟糕的是,我們現在基本上是單打獨鬥,因為特朗普總統顯然沒有諮詢甚至警告我們的主要盟友和夥伴,殺死蘇萊曼尼將軍會給他們的利益帶來怎樣的潛在風險。

面對伊朗的報復,美國將難以緩解緊張局勢並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

下一步要看伊朗的。到目前為止,儘管美國自 5 月以來向海灣地區增派了 1.4 萬人的部隊,但仍未能威懾德黑蘭。五角大樓本週宣佈從第 82 空降師中再派出 3500 名士兵,這似乎不太可能帶來什麼改變。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當伊朗真正做出回應時,可能會是多方面的,並且會在不可預測的時間和多個地方發生。然後,特朗普總統會面臨總統任期內影響最重大的國家安全決定。如果他用更多的武力反擊,對抗演變成更廣泛的軍事衝突的風險是巨大的。

如果他不做出類似的反應,他很可能會招致伊朗不斷升級的進犯。

難以想象這樣的局勢不是以戰爭告終。

美国前国家顾问:难以想象这样的局势不是以战争告终

美國越戰紀念碑

- END -

一點拙見

很難知道,面對美國軍方提供的可選方案,選擇“定點清除卡西姆·蘇萊曼尼”的特朗普,是否預料到如今面臨的局勢。

今晨,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遭至少9枚火箭彈襲擊,伊朗聲明襲擊是為蘇萊曼尼報仇,傷亡情況至今仍是“羅生門”;

緊接著,一架烏克蘭客機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墜毀,機上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遇難。禍及平民,無一生還,卻責任難定。

2019年3月BCC播出《卡西姆·蘇萊曼尼:陰影中的將軍》紀錄片,其中什葉派民兵一強硬領導表示:“抵抗是任何佔領的正常反應”。或許,將之擴大,“抵抗也是任何攻擊的正常反應”。

一旦爆發大面積衝突,我們面對的就不再只是兩國交戰,而是數以萬計的生命失去庇護,是在人類的共同家園裡燃起硝煙,很難有誰成為局外人。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伊朗這片神奇的中東土地,關於伊朗的政治、軍事、宗教、歷史、文化也再次從遠方走近。拙見於2019年1月曾前往伊朗探尋它獨特的人文符號。

伊朗中部的沙漠之城亞茲德,是拜火教的起源地。波斯人所信奉的拜火教,已有3700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伊朗人依然保持著1300年前的火種,火焰燃燒至今,就像伊朗人自古以來“硬氣”的內核精神,從未熄滅過一樣。

復仇即是明證。

以一戰為背景的小說《西線無戰事》,裡面寫到“死者的遺願不是報仇,而是戰爭不再有”。但願任何會帶來“燒殺淫掠、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飢不擇路”的戰爭都只是歷史,不要再來。

人類文明不會終結,火焰不會熄滅,只能祈願。

撰文丨 劉勝軍

配圖 | 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對伊朗文化有什麼瞭解?”

- 留言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