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生產的伊-400潛水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潛艇嗎?

冬天我最帥1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建造的潛特型伊-400型潛艇是在世界潛艇發展史上留下濃重印記的艇型,伊-400之所以出名主要源於三方面:首先是大,伊-400的水面排水量為3530噸,水下排水量為6560噸,長122米,寬12米,是二戰時期噸位尺度最大的潛艇,其排水量記錄直到1959年才被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所打破;其次是續航力超長,全艇可以搭載1750噸柴油,在水面以14節速度航行時,航程可達37500海里,約合69450公里,相當於沿赤道繞行地球1.7圈!最後,可以搭載3架艦載機,是名副其實的“潛水航母”,伊-400型在艇首甲板上設有一部大型彈射器,在上層建築內設有圓筒形機庫,可以容納3架機翼摺疊的“晴嵐”特殊轟炸機。那麼,憑藉上述性能特徵,伊-400能否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呢?筆者以為未必,因為伊-400型是那種看著很強大、實際沒卵用的典型,其實和大和級戰列艦一樣是大而無當、效能低下、浪費資源的代表。

伊-400型潛艇的側視及俯視圖。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建造伊-400這樣的巨型載機潛艇。“潛水航母”的創意來自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連戰連捷,但美國並未屈服,山本認為必須對美國本土實施攻擊,提出研發一種能夠不加油抵達美國東海岸的大型潛艇,並搭載艦載機對華盛頓、紐約等美國大城市實施空襲,製造恐慌,打擊美國國民的士氣,煽動厭戰情緒,從而為日美和談創造條件。換而言之,伊-400是作為一種戰略性武器研發的,即將執行的是戰略性任務,這一點與日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角色頗為相似,但是以二戰時期的技術水平,伊-400遠遠不具備現代核潛艇那樣的戰略威懾能力,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其設計者所希望的作戰效果。

作為二戰時期噸位最大的潛艇,伊-400堪稱一項技術成就。


伊-400型與普通潛艇最不一樣的地方不在於它的龐大尺度,而在於作戰使命,它的首要任務不是攻擊敵方艦船,而是要努力避開敵方偵測,隱秘地將艦載機運送到靠近敵方要害之處,給予致命一擊。然而,潛艇上搭載的3架“晴嵐”艦載機能達成怎樣的攻擊效果呢?“晴嵐“作為一款潛艇載機,飛行性能並不突出,在掛載浮筒的狀態下可以搭載一枚250公斤炸彈,在不帶浮筒的狀態下可以搭載一枚800公斤炸彈或一枚航空魚雷,此時無法回收,作戰完成後就在母艇附近迫降後拋棄。試想一下,假設日本將5艘伊-400型全部建成,然後萬里迢迢地遠赴大西洋,在成功避開美軍反潛巡邏後,突然在曼哈頓海岸上浮,然後彈射出全部15架“晴嵐“發起空襲,這的確是具有相當轟動效應的場面,但是僅憑15枚炸彈或魚雷能給美國造成多大的破壞呢?就算再極端一點,日軍飛行員發揚”神風“精神,駕機撞擊白宮、國會山或帝國大廈,製造二戰版911,又會使美國人屈膝乞和嗎?對照一下911後,美國在全球展開反恐戰爭的反應,日本人的想法實在是天方夜譚!

伊-400搭載的“晴嵐”特殊攻擊機。


到1944年12月首艇伊-400服役時,“潛水航母”的首倡者山本大將早已殞命前線,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敗局已定,此時日本海軍也意識到用其襲擊美國東海岸並不現實,轉而重新設定了伊-400的作戰目標,先是策劃遠程偷襲巴拿馬運河船閘,破壞美國東西海岸的戰略交通線,然而,就算突襲得手,巴拿馬運河暫時無法通行,也最多不過讓美國東海岸的艦船多繞點路前往太平洋而已,而以戰爭後期美國的工業實力,單憑美國西海岸的資源也足以打垮日本了。巴拿馬運河暢通與否對戰局幾乎沒有影響。隨著巴拿馬運河襲擊計劃的流產,日軍又策劃使用伊-400偷襲美軍烏利西錨地,這已經是降格為戰術任務了,然而區區幾架艦載機深入美軍戒備森嚴的錨地,又能鬧出多大的動靜?最大程度也就是炸沉、炸傷幾艘美軍艦船,對於戰艦如雲的美軍而言,這種損失完全可以在短期內彌補。

伊-400機庫艙門特寫,其機庫內可以容納3架“晴嵐”特殊攻擊機。


總而言之,伊-400雖然是作為戰略性武器研製的,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它並不具備達成戰略效果的作戰能力。更為可悲的是,伊-400也不能像普通潛艇那樣執行常規作戰任務,其碩大的體型必然導致水下機動的遲緩,也易於在敵方反潛艦艇和飛機的偵測下暴露,如果用伊-400對美軍艦船展開攻擊,很可能被反潛力量輕易捕獲,招致滅頂之災。實際上,日本海軍耗費大量資源傾力打造潛水航母,得到的卻是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空有性能數據,實戰效果有限的廢材兵器,其效費比之低劣與大和級戰列艦有的一拼,除了客觀存在的技術成就外,大概只有其作戰理念的超前,或許可以稱為日後戰略核潛艇的先聲,但放在二戰的環境下那就是痴心妄想!

戰爭結束後向美軍投降的伊-400潛艇。


崎峻戰史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生產的伊-400潛水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潛艇嗎?如果按照現在的反潛水平,伊-400是活動棺材,美國人不傻,當時美國強行霸佔日本這幾艘潛艇航母拖回本土研究,實際上伊-400有很大的缺點,美國到目前也不會製造和伊-400同類的潛艇。伊-400潛水艇屬於黑科技,只是出生不著時,如果伊-400是二戰生產同時擁有一定的數量和形成戰鬥力,那麼二戰歷史有可以能改寫能戰勝美國。伊-400在當時的環境中研造出來,倭寇的思維水平超過亞洲軍隊甚至超過美軍。伊-400的弱點笨掘,火力差,如果是哥倫比那班毒犯能有伊-400就會發達。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在工業和軍工工業上落後於美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艦艇的綜合實力已經大大地超越日本艦艇。但是日本生產的伊-400大型載機潛艇卻是一意外獨有科技。雖然伊-400的用途超越水面艦,但是數量太少很難形成戰鬥力。當初美國獲如至寶,經過有關專業人員分析,伊-400弊大於利,無法實行多方面配合作戰,只能用負累形容。

伊-400潛艇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一件海軍兵器之一,在科學理念上已經超越一切的軍戰艦。在二戰中,如果伊-400去襲擊美軍,在途中或對戰時被美軍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從當今世界水上兵器之中,水下航母構造相當超前,雖然伊-400的作戰理念和艇身設計都相當先進,伊-400防禦能力差,被水下潛艇追住殺到家門口,一個兩個魚雷對其起不了作用,但是中了魚雷就難浮起來,多少會漏水。

伊-400長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最大的潛艇。設計水上航速20節,水下7節,最大航33000海里/16節,可持續四個月以上,可到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伊-400下潛水深度有限,同普通潛艇相比會差點,普通反潛飛機和潛艇輕鬆對其掠殺。放出去的飛機收不回來。



伊-400主甲板上有一座一115英尺長,直徑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摺疊的水上飛機、轟炸機或偵察機,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滑索,備戰時飛機被摺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射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起飛。隔離彈藥室放四條空魚雷,十五枚炸彈,以及其它裝備,上方有厚實的裝甲板,其操作人員200人左右。伊-400在當時只能適合偷襲和使陰招,上得這艘潛艇的人員,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即是有去無回的境界,但是二戰能有這樣的潛艇是紋盡腦汁,如果偷襲華盛頓成功,日本也會吃多幾個原子彈而已,成不了氣候。



森林狼6


伊-400確實非常先進。主要體現在,其設計的噸位和攜帶的水上飛機方面。

當時,其排水量世界第一;續航里程可以到達世界上任何海域;航速可達18.7節,航速也是非常快了。最重要的是,其可以攜帶三架愛知“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具有十分先進的作戰理念,很可能為後來的潛射導彈潛艇做出了啟發。假如把當時的水上飛機換成導彈,不就是今天可以發射彈道導彈的潛艇了嗎!

但是,也說不上最先進,畢竟伊-400還沒有脫離當時潛艇的總體面貌,依然是短期下潛的作戰潛艇,由於面世時間短,缺乏改進,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綜合一些分析,我認為德國的UXXI級潛艇可能是當時最先進的。

UXXI級潛艇是世上第一種完全為水下作戰設計、而非以往為攻擊和躲避水面艦攻擊才下潛的潛艇,為近代潛艇的雛型。納粹德國被打敗後,美蘇英法都從德國的UXXI級潛艇上受到很大啟發,研製出很多先進的潛艇。如下圖著名的蘇聯Z級潛艇,是一種常規動力的大型遠洋潛艇,蘇聯設計代號為611型,它借鑑了很多德國U-XXI型潛艇的設計思路,帶有很多U-XXI型的特徵。

基本參數——UXXI級潛艇採用雙殼體結構設計,滿載排水量也達到了2,100噸,2座MAN M6V40/46KBB 6汽缸柴油機,4000匹馬力,2座 SSW GU365/30電動馬達,5000匹馬力,2座SSW GV232/28靜航電動馬達,226匹馬力;水上速度到達15.6節(柴油引擎)/17.9節(電動馬達);水下速度到達17.2節(電動馬達)/6.1節(靜航電動馬達);續航里程達到15,500海里/ 10 節(水上航行),340海里/ 5 節(潛航)。

隱蔽性好——UXXI級潛艇能用不到5小時的通氣管充電,就能擁有水下以5節速度連續潛航2到3天而不用重新充電的能力。電動驅動使得其更加安靜,在潛航時較不被發現。艦體也設計的簡單化、流線型,提高潛航速度和減少潛航阻力使它較難被加以追蹤後摧毀。同時還有更先進的聲納系統,可以瞄準發射魚雷時不需要藉由潛望鏡來加以瞄準,增加其隱蔽性。

空間大——UXXI級潛艇艦內空間與設備也比以往來的更大更好,大型的艦體搭載了多組蓄電池後仍有空間,同時艦上的冷凍設備和其他艦上沒有的淋浴間。

攻擊力強——UXXI級有特別的液壓魚雷系統,能讓裝配魚雷時間變得很短(能在20分鐘裡發射18枚魚雷),魚雷射速也更快UXXI級潛艇內共存有23枚魚雷,或17枚魚雷和12枚水雷,艇首有6座魚雷發射管;以往潛艇配置的甲板炮和多門高射炮也只剩下一門20毫米高射炮。


國際睿評


伊-400型潛艇準確的名字應該叫做潛水航母,它是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伊400所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裝載3架晴嵐強擊機並可使其迅速投入戰鬥。該型潛艇以攻擊巴拿馬運河船閘為目標設計的大型載機潛艇,排水量3530/6560噸,航速18.7/6/5節,艇首8具魚雷發射管。伊-400級潛艇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兵器之一,在意義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水下航母的設想也是相當超前的。雖然伊-400級的作戰思想和設計都相當先進,但和德國XXI型潛艇一樣,因為到來得太遲而無法影響二戰的結局。它的最大戰績就是幽靈般的襲擊了美國西海岸,投擲了一些炸彈,造成了美國民眾的一些損失,當然了這種損失相對於整個戰爭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事後伊400又幽靈般的消失了。雖然它對美國造成的實際傷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神出鬼沒的出現方式卻對當時的美國產生了較大的心理恐懼,為此,美國在當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強化西海岸和太平洋地區的巡邏和防衛,但是仍然沒能發現蛛絲馬跡。一直到後來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伊400才終於浮出水面,向美國海軍投降,並造成美國海軍極大的震驚,因為在當時沒人見過如此巨大的潛艇,並且還攜帶了3架可摺疊翼的飛機。假設一下,如果伊400早兩年出現,並且在數量上有一定保證的話,那麼太平洋戰爭的結果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



懲惡鋤奸必連坐


伊400型潛水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級潛艇,也是二戰時最大的潛水艇,又稱潛水空母。所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裝載3架晴嵐強擊機並可使其迅速投入戰鬥。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是不是最先進的呢?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日本戰列艦的噸位只能為美國和英國的百分之六十,因此日本開始製造能執行遠洋作戰水面高航速的大型潛艇,日本有65艘航程超過18000海里的遠洋潛艇,當時全球排水量超過3000噸以上的潛艇全世界僅有56艘,日本就佔了52艘。

二戰期間日本始終保持著三個世界紀錄,即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丸”號,最大的潛艇伊400。在殘酷對決的沖繩之戰中,被日本海軍奉為精神象徵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盟軍摧毀。“信濃丸”號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紀錄。

伊400潛艇可以搭載3架轟炸機,是潛艇和航母的混血兒,所有人都認為它遠遠超出了那個時代的設計水平,並且具有戰略攻擊性,但歷史終究沒有給伊400潛艇出戰的機會。直到2013年12月,伊400潛艇的殘骸在夏威夷瓦胡島近海海底被發現,人們才知道伊400潛艇的存在。參與調查的美國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局專家認為,就當時而言,這艘潛艇“擁有改變軍事戰略的攻擊能力”。

伊400潛艇全長122米,全寬12米,水上排水量為3530噸,水下排水量為6560噸,最高航速18.7節,水中航速6.5節,設計乘員157名,論體積,它與20世紀60年代初的“喬治·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匹配,遠勝於第一代核潛艇“鸚鵡螺”號。伊400潛艇排水量的紀錄直到2013年才被中國的032型導彈試驗型潛艇所打破。

伊400潛艇還配備了強大的火力,潛艇尾部的甲板上裝有1門140毫米艦炮,這是有史以來安裝在潛艇上的最大火炮,艇上還有三聯裝25毫米高炮3門,單管25毫米高炮1門,艦艏的魚雷發射管8具,艇內裝魚雷20枚,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更為特別的是,伊400潛艇可以搭載3架晴嵐艇載機,兼具了航母的功能,強大的續航能力可以使伊400潛艇到達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然後快速出動轟炸機投入戰鬥。

1945年8月4日,日本的伊-400潛艇編隊(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三艘潛艇)受命到達特魯克要塞,準備使用"晴嵐"轟炸駐紮於此的美國海軍艦隊和陸軍航空兵。特魯克基地曾經是日本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軍要塞,但是被美軍攻佔後,美軍在此訓練的B-29機組,並將其用於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作戰,所以日本首要打擊的目標就是美軍駐紮於此的訓練部隊和B-29機組。

但是,就在3艘日本潛艇全部進入攻擊陣位後,卻接到了天皇的"終戰詔書",為此,三艘艇上甚至還爆發過激烈的爭論,但是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狂熱,3艘日本巨型潛艇全部上浮,並掛上黒旗,打光所有魚雷,把所有飛機推入海中,然後向美軍投降。想象中的潛水航母大規模空襲作戰最終還是沒有來得及爆發,二戰就徹底結束了。

根據《雅爾塔協定》的精神,日軍所有大型艦艇和潛水艇都將被鑿沉或炸燬,但美國卻悄悄把伊400潛艇和伊401潛艇留了下來,並把它們千里迢迢帶回美國,在珍珠港基地檢查了這艘超級潛艇的所有細節並進行分析研究。伊400的存在也被美國列為最高機密,為了不讓先進技術落入蘇聯之手,1946年5月31日伊400在珍珠港外被美軍破壞沉入海底。1950年,一種新型美國潛艇問世,而這種潛艇和日本的伊400潛艇極為相似,那就是搭載天獅星巡弋飛彈的潛艇。其設計理念就是借鑑的伊400潛艇。

綜上所述,伊400的確是二戰中最先進的潛水艇,伊400潛艇可以說是現代飛彈潛艇的先驅,它的設計理念直至今日也值得借鑑。


班副講歷史


你知道在二戰末期,世界上曾經有一艘能夠攜帶三架戰機的神秘潛艇嗎?

鴻蒙盤古告訴你:你沒有聽錯,這艘當時全球最大的常規潛艇,的確能夠攜帶三架戰機,並且這三架戰機能夠起飛昇空,執行作戰任務,還能順利將戰機回收到潛艇上。這艘有“水下航母“之稱的潛艇,就是當時日本的科技結晶一一伊400級潛艇。


伊-400級潛艇全長122米,水下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6560噸,是二戰期間體型最大的潛艇,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僅次於核潛艇的“霸王龍”級存在。另外,該潛艇的繼航能力也十分驚人:一次出航的航程可繞地球一圈半。伊400級潛艇身上集日本當時最先進的黑科技於一身:其主要作戰武器有8具魚雷發射管、配備有當時日本最先進的柴油機通氣管、早期預警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而最能體現日本工程師奇思妙想的是:這艘在水下航行的航母,居然搭載有三架能在天空飛翔的飛機一一這真是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設計,而且居然還成功了!這三架戰機就是日本M6A1晴嵐強擊機。


有人會問:在水下航行的航母,怎麼能夠將飛機發射出去呢?發射出去以後,能夠把飛機回收回來嗎?我要告訴你:二戰時日本海軍的伊400水下航母,就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

伊400在發射飛機前,首先要先浮出水面,然後打開特殊的發射平臺,將飛機從機庫裡放到這個平臺上,通過平臺上裝置的特殊滑軌,將飛機發射到空中,這個過程大約需要45分鐘左右。然後執行完作戰任務的飛機,需要回收的時候,飛機會先降落在水面上,然後通過吊裝裝置將它吊回到潛艇上,最後再將其收納回機庫,這個過程相對簡單,大概需要30分鐘左右。


特別要提到的是:這種搭載在航母上的飛機機翼是可以摺疊的!這在當時全球的海軍中,只有日本具備這種將飛機從潛艇上發送出去,並回收回來的技術能力!

日本當時研製並生產伊400潛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他所具備的遠程奔襲能力和搭載三架艦載戰機的特殊作戰能力,能夠執行襲擊美國本土、襲擊美國在太平洋島上的各種軍事設施、特別是襲擊巴拿馬運河閘門的任務。如果不是因為伊400潛艇,在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才研製、生產出來,並且因為潛艇航運柴油短缺,再加上在太平洋上美軍嚴密的封鎖,導致這艘潛艇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作用。否則這款作戰能力驚人的“水下航母”,說不定能起到扭轉或拖延戰爭進程的作用!

如果在二戰開戰初期,日本就生產出來並大量裝備這種潛艇,試想一下伊400這種“水下航母”,將像鯊魚群一樣出現在美國本土或近海各主要軍事目標面前,那對美國人的威脅和震撼力是多麼巨大呀!特別是如果巴拿馬運河被破壞截斷以後,那麼美國往太平洋的運兵能力將被迫中斷,那麼美國在太平洋上所有的兵力、軍事基地和裝備,都將成為日本人的甕中之鱉!

但是戰爭是沒有如果的。另外,伊400曾經還差一點被日軍當局賦予一種邪惡計劃:那就是日本參謀總部本來計劃讓這種水下航母,搭載細菌武器攻擊美國各主要基地和城市,進行瘋狂的細菌戰,以削弱和摧毀美國的軍事力量。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伊400最終有幸沒有成為實施這種人類歷史上最邪惡計劃的“邪惡之神”。

1945年8月15號,隨著日本天皇投降詔書的頒佈,三艘僅存的三艘日本潛艇一一伊400級潛艇也向盟軍投降,最後被盟軍“五馬分屍”, 一代名艦就這樣淪落在太平洋的海底了!


鴻蒙盤古


一看問題就想爆粗口,什麼“水下潛艇”?提問者你家有地面和空中潛艇吧?


北方初雪1999


日本潛艇和德國有一比、二戰時德國潛艇在實戰中發揮了很多的作用、有目共睹的、只是日本的潛艇實戰比較少、大多用戰列艦和航母、個人覺得日本潛艇比德國U型潛艇遜色一些、但差距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