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按照現在進展,長征九號重型火箭是否能夠在2030首飛?

一個泥水佬的故事


先開看下胖五的數據:助推器——液氧煤油——推力120噸,8臺。芯級——液氧液氫——50噸,2臺

運載能力:低軌25,高軌14,月軌8

那麼長九呢?助推器和一級——液氧煤油——480噸,12臺。二級——液氧液氫——220噸,2臺

運載能力:低軌140,高軌66,月軌50

也就是在長五的基礎上,發動機推力增加4倍,運載能力增加5~6倍。

再回顧下胖五,88年開始論證,90年引進蘇聯rd120進行拆解逆向,00年發動機立項,12年驗收,06年火箭立項,16年首飛,然後一發二發眾所周知的那啥,19年末第三發,2020年開始算是正式投入使用了吧。

從論證算起32年,從立項算起14年。

長五還不是載人火箭,長九是必定要載人的。一牽扯載人就要複雜的多,譬如龍飛船14年就開始往返空間站已經20餘次,延宕到20年才能開始載人。

長九現在還處於預研立項階段,沒有正式立項。(有的人說立項了,請找權威媒體消息,哪怕是航天論壇的聊天內容都比自媒體路邊社的所謂新聞強)

另外,在航天領域推遲是常態,比如原定於2018的空間站、2017的嫦娥5、包括“最遲2013的探火“,到現在全都在推遲,國外航天也差不多情況,能按時完成的少。

那麼10年時間,夠不夠呢?(媒體報道是2028年,剩8年),我看最樂觀的估計,10年應該是不夠的。



老祖宗還沒起床


長征九號重型火箭是我國研製之中的巨型火箭,將是未來我國登月計劃和登陸火星計劃的關鍵。

長征九號於2016年完成深度驗證並正式立項,預計將具有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至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噸至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噸至44噸的能力。未來要執行登月任務和登陸火星的任務必須要依賴這款火箭。

長征九號對標的產品是美國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和尚在研製的SLS火箭,長征九號的大小如下圖所示。即便是現在中國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火箭,跟長征九號比起來都像是個小孩子。

從發動機研發進度上看,這款火箭的研發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而火箭設計中的關鍵——發動機的設計,可以說是好消息頻頻,比如說在2016年8月的時候,傳出了我國500噸級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實驗成功的消息,而這款500噸級的火箭發動機不用說,就是長征九號的動力。

在2019年兩會的時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也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提到了這款發動機【如下圖所示】。他表示,這款發動機的工程樣機會在2019年問世,隨後會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可靠性提升等一系列的任務,將會需要8-10年的時間來工程化。

而這裡說的工程應用,當然指的就是長征九號發射了。劉志讓提到的8-10年,也就是說這款發動機首次應用到火箭上差不多是在2028年2030年之間,這個時間點跟長征九號的預計首發時間是差不多的。可以說從目前的進度上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並沒有延後的現象。

所以說,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到目前位置,一切都在計劃之中,2030年之前首發的壓力不大。

當然了,現在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科技發展不一定總是一帆風順的,未來這款火箭也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中國的航天夢是不會停息的,也相信這款火箭可以順利研製!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距離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在2030年關鍵節點首飛還有10年時間,根據航天一院郝照平院長的說法:“如果在大推力發動機、大直徑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前後實現首飛”。長征九號最新的研發進度顯示,這款500噸級火箭的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這也標誌著長征九號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按照預期目標演進。

長征九號是我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巨型登月火箭,它肩負著中國載人登月、火星科考取樣返回、太陽系外圈行星探測等大運載高難度任務。資料顯示,長征五號的芯級箭體直徑高達9.5米,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50噸至140噸。奔火星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12噸至44噸之間,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0噸,而且月球的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噸。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直接對標美國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

美國土星五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羅計劃和太空實驗室的太空計劃中研發的運載火箭。屬於載人多級可拋式液態燃料火箭。土星五號高達110.6米,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高、最終、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1967年11月9日,土星五號首飛成功。它有三級火箭組成,第一節為五枚F-1火箭發動機,推力達33997千牛,比衝為263秒。第二節為五枚J-2火箭發動機,推力達4445千牛,比衝為421秒。第三節為1枚J-2火箭發動機,推力達1000千牛,比衝為421秒。

相關總設計師曾表示,長征九號火箭長度達110米,起飛推力達到3千噸級,能將120噸航空器送入太空,或將3~5名航天員送到月球。如果沒有意外,2030年我們就能見證長征九號首飛了!


航空之家


當然可以。

我們來看看長征五號,1988年開始論證,1990年引進蘇聯rd120進行預研,兩型發動機yf100和yf77分別於2000年獲得工程立項,2005年試樣研製,2012年及2014年驗收,火箭型號於2006年立項,2016年首飛,到現在30年了仍不能投入使用。

據公開報道,長征九號和YF-480疑似於2018底年獲得預研立項(先預研立項,後工程立項),yf480將於2019年進行試樣研製,yf220於2013年開始預研。未獲得正式立項。也就是可能連長5在2000年的進度都談不上

而長征九號的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的6倍。


用戶1059568079615230


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發射轉移和貨物艙段,將採用近地軌道交會,完成登月和返回,使4~6人較長時間停留月面並安全返回,為滿足未來建立月球基地和載人登火星的需求等一系列的太空探索打下堅實基礎,必將按部就班,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剛剛GV好人



答案的肯定的,從這個問題出發,進而可以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用一句某專家的話:這些年中國吹過的牛,哪個沒有實現。

我國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深化論證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研製的一系列指標為:芯級箭體直徑9.5米級、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至140噸、奔月(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噸至50噸、奔火(火星)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噸至44噸……”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現階段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任務規劃預計將於2030年前後實現首飛。

3月10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300”,且長征系列火箭實現這第三個“100次發射”,用時僅4年多。

現階段,任務要求和方案已經確定的長征9號,就可以組織全國專家進行技術公關,這就是中國製度的優越性。長征九號2030年發射必須能夠實現。


用戶6568679005


9.8米高100米。燃料500噸這個燃料倉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不增加重量是不行的。增加重量運載力降低。火箭要發展不能以大為突破。火箭終有退役的時間,主要問題不應當追求運載推力。要的是運載量。完成運載數量怎樣都可以。要用適合中國發展的火箭。不能追求不實用的,實用就是簡單有效。實用就是費用低,實用就是可以生產……。


飄過河


應該會晚點


青青木木沐



薯烤條


答案很簡單,兩個字: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