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中國如此厚待特斯拉背後的猜想

為什麼中國如此厚待特斯拉?聊聊特斯拉背後的一些猜想!

近期比較關注特斯拉概念股股。自然就會去深度分析特斯拉這個企業。畢竟特斯拉概念股核心還是要跟著特斯拉走的。特斯拉輝煌了,其供應鏈上的概念股才能真正反應到業績上來,真正有希望成為曾經蘋果產業鏈上的超級大牛股。

在分析特斯拉這個企業的時候,和很多新聞報道一樣,都感嘆中國政府對特斯拉實在太好了,給予了太多超國民待遇。比如大家熟知的100%外資控股待遇,低廉的工業土地價格,超預期的內資銀行信貸支持以及補貼政策支持等。其中有很多政策支持,比起對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都要好很多。比如信貸支持這塊,就能讓蔚來汽車羨慕死。那麼為什麼,中國在力推新能源汽車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取得點成績,培養了些本土品牌之後,卻大力扶持一家美國公司。就不怕把本土品牌給打死麼?曾經的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豪言,豈不是白乾了?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查閱些資料之後,做出了一下幾點猜測,這可能是中國在下的一盤格局非常大的棋,也正是這盤棋,可能註定了特斯拉未來必然輝煌。

猜想一:國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實在太不給力,讓管理層失望透頂,又不能讓這些年培育起來的產業鏈白白浪費,成為垃圾資產。所以必須引進特斯拉,來拯救中國即將崩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個猜測是個閉環,首先看對整車廠的失望。中國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力度是空前的。但是幾年下來,看看那些整車企業都幹了些什麼,乾的最多的盡然是騙補。具體新聞隨處可查,騙補帶來的惡果是浪費了國家大量的資金,卻始終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趴在低端,整車企業不思進取。唯一有點技術含量的比亞迪,卻因為國人的品牌印象,始終停留在低端市場。比亞迪想真正做成高端,恐怕是非常難了,這是品牌的意義。而造車新勢力中唯一的亮點蔚來汽車,發展兩年,事實證明短時間內,難以發展壯大。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問題。那麼在補貼滑坡的情況下,怎樣才能繼續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讓消費者能買單,更重要的是讓眾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能活下去呢。只有引進一家震的住的企業,才有破局的希望。所以中國選中了特斯拉,不是中國養虎為患。而是無奈之舉,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短時間內,只有特斯拉才有希望迅速打開中國市場,讓中國消費者在補貼滑坡的情況下購買新能源汽車,從而帶活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從而慢慢的繼續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如充電樁的配套和消費意識的轉變,如同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一樣。這是一盤大棋,原本中國想直接培育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實現彎道超車,現在只能依靠特斯拉,來帶動整個產業鏈,來顛覆市場觀念。以後再慢慢培育自己的品牌。如同曾經智能手機是三星和蘋果的天下,現在國內智能手機是華為,OPPO,小米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一樣。

猜想二:讓中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中心。從而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中心。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基本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世界各國和各大車企基本都已經達成共識。再未來的30年內,將在世界範圍內淘汰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必將成為最終的勝者。中國花大價錢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在整車市場算不上成功,但是在配套產業鏈上,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如鋰電池領域,世界前十,中國佔了七個,還包括寧德時代這種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電驅市場也佔有了重要的市場份額。這都是目前中國的優勢所在。所以,我們一方面看到中國對於特斯拉的分外支持,也應該看到特斯拉上海在今年底就會做到100%配件國產化。在進口特斯拉身上,中國產配件率是不足30%的。特斯拉89家一級供應商,只有20家是中國的。但是在國產特斯拉上,國產化率會是100%。筆者不相信這是特斯拉為了節約成本的市場化行為。筆者猜測,這大概率是談判的結果。也是給予巨大支持的條件之一。配件國產化率100%意味著什麼,想必大家都知道。除了一些核心軟件外,在配件100%國產化的基礎上。意味著,中國能造出一臺完整的特斯拉。那麼同一供應鏈企業的產品,是不是也就能供應給例如蔚來汽車這種國產品牌呢。如同華為今年受制裁之後,迅速開始找國產替代,盡然絕大部分配件可以實現國產。這裡面就是因為蘋果產業鏈裡面,就有很多中國企業做配套。是蘋果的發展帶動了國內智能手機的產業鏈發展。同樣的道理,特斯拉的發展,也能帶動中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一旦充電樁的配套起來,國人的消費觀起來,國產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品質起來。中國培養出一個新能源汽車界的華為,不是沒有可能。這種策略就是先培養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再培養整車企業。從而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中心。如同中國成為5G產業的中心一樣。

以上是基於中國為什麼如此厚待特斯拉的兩個猜想。通過這兩個猜想,預測特斯拉在未來的幾年,必然能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甚至像蘋果一樣成為智能手機前期的霸主。真的如同IPONE4一樣顛覆整個行業。況且困擾特斯拉發展的三個核心問題,產能,資金和市場。在中國都能得到解決。想想美國的公會制度和社會制度,對比一下上海。上海的人工成本是美國特斯拉工廠的十分之一,效率卻高很多。在中國落地之後,特斯拉的產能將徹底得到解決。資金上也有內資銀行的大力支持,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因為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潛力巨大。所以筆者非常看好,特斯拉未來的發展,從其股價也能反應出來。目前已經是世界市值第三的車企。同理,筆者亦非常看好特斯拉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如果特斯拉發展順利,必將產生超級大牛股。即使中長期不順利,在相對確定性的預期下,今年也有可能成為超級大熱點。類似去年的ETC,胎壓監測,TWS耳機,5G手機消費電子等。下一篇筆者將重點分析幾家受益明顯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