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懷舊主義者總是沉浸在過去,追光而行的人才能抓住未來。當情懷變成逃避現實的說辭,為情懷買單的人,只會被情懷釘在原地。

由“鐵路中轉站”到“國中”城市,鄭州被反覆追憶的老故事,無非鐵路、行政區、棉紡廠外加幾個“一五”時期的老廠房,不史詩,也不耐嚼。

幾十年的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向西,從二七塔到碧沙崗,產業造城,向北,從紫荊山到東風路,經貿提質,進入21世紀,全面向東,再造一座新鄭州。

城市中心的演變,造就了新財富和新階層,當年產業工人的優越感在變化中層層消退。有人追隨著城市脈動得以新生,有人在變遷中敗下戰陣。

失意者,只好用不容置疑的過氣優越感,在老舊小區裡盤點舊時光,安全地老去。只不過那些加了濾鏡的懷舊,那些令人迷醉的歲月靜好,根本經不起時間的調戲。


FANGDONG | 房東俱樂會


汝河小區的夜市江湖填不飽人生圓滿


汝河小區曾是鄭州最有名的夜市之一,幾十年間滋養了無數西郊人甚至鄭州人的胃。

不用進小區,大門口西邊兩家酸辣粉店,就能牽制無數女人的腳步。吃粉不用桌,一個高圓凳,一張小馬紮,就能湊出一場呼哧火辣。

夜裡10點後的汝河小區,狂歡才會漸進高潮,男人們吆五喝六地擼串碰杯,地上的空啤酒瓶早已收過幾遍。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曾經的夜市一角


西郊人會吃會喝,但凡上酒場,白酒一斤起,啤酒撐死了算。不玩那大飯店瞎講究的魚頭酒,哥們兒聊嗨了,一盤花生米白酒下半斤,兩個烤腰子啤酒三瓶半,就是喝。

王振是電器廠子弟,從上初中第一次沾酒,二十多年裡喝過的酒沒數,他曾自誇,“我感覺安泰(汝河路上某洗浴中心)的池子裝不下”。

十年前,他是同學裡出了名的酒迷瞪。一天一小喝,三天一大喝,由頭信手拈來,發工資得慶祝,打牌贏錢得慶祝,彩票中5塊也得慶祝。有次哥幾個約著汝河小區喝酒,他帶個生人過來,落座第一句:“我哥們兒,今天彩票又中5塊,來來來,先碰一個。”

往往等他喝美,攤兒上人也散差不多了,結完賬他也不慌走,還要去旁邊背光的地方撒尿,完事兒再騎電動車揚長而去。酒喝得勁了,路上還要哼著歌:“如果說你要離開我……”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汝河小區

可能真是為了喝酒方便,2014年,他在汝河小區買了套二手房當婚房,50多平,4樓,離老沙燒烤兩步路。

自己喝酒不覺得,真住過來,老舊小區的毛病都出來了,光是噪音和油煙就成了心病。搬過去一個多月後的某夜,王振趁人不注意,用半桶剩油漆,給自家樓洞口惡狠狠刷了兩行大字:“樓道小便,斷子絕孫。”

如今汝河小區露天夜市已經取締,老攤兒都挪到了主路旁的門面房,還建了新的中心遊園,髒亂差改善很多,自打孩子上了幼兒園,王振也不太喝酒了。

西郊人記憶裡的美食情懷,也許並不真的都好吃,不過是懷念那些曾經沒錢也快樂的日子。

王振的同學裡,有人出國了,有人在北京買了房,最多的買到了高新區和東區,一想到這些,王振遊離的眼神裡,又多了一分著急。

當別人一直在前進,你不動,他們在你眼裡就有了奔跑的樣子。


時過境遷的棉紡廠大院只能遠觀鳥瞰


“一五”時期,國家在北京、鄭州、西安、石家莊打造四大紡織基地,1954年,國棉三廠和北京二棉、西安四棉、石家莊二棉同期開建,共用一張圖紙。

不消幾年,鄭州棉紡路兩側,巨大的廠房和同樣巨大的家屬院一路鋪開,開啟了鄭州的紡織城時代。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國棉三廠

幾十年後,輝煌散盡,三廠廠房全部拆除變成高層小區,但家屬院裡的老房子仍屹立其間,只有臨桐柏路一側做了外立面改造。

有記載的幾輪整治,鐵皮房、私裝地鎖拆了建建了拆,最近的一次改造,才算清理出了大概,蘇式老洋樓旁彼時蚊蠅遍地的露天垃圾場也有了歸置。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國棉三廠家屬院

去年12月某天,陽光刺目暖心,老人們環坐在蘇式老洋樓前的公用椅上,列席每日例行的發呆解悶大會。說起他們住了半個世紀的老房子,也帶著鄙視鏈:“一廠馬路三廠樓,四廠平房頭碰頭,五廠汙水到處流。”

筆者問起他們身後的歷史建築,幾個人紛紛誇讚,“這房子中啊,木頭頂,青磚牆,用得都是好料子”;“水杉木打的窗戶,現在都不變形”;“磚牆還厚嘞,裝空調打孔都多收一半錢。”

一說歷史,一圈人眼裡都有了光,但又旋即熄滅。老人們半警惕半期待地問:“恁是來調查舊房了?俺這房子啥時候拆啊,你去那邊那棟樓看看,夏天下雨那裂縫可又大了,這片兒都該定成危房”,“年輕人都不住這房,有個動靜叫人都叫不及。活了七八十年,別到了了交待到這兒。”

大院裡,蘇式樓紅頂青牆韻味十足;大院外,錦藝城時尚、五一公園敞亮、中心醫院就在500米外,咫尺便是地鐵1、5號線交匯站。

一牆之隔,繁華和破敗如數存在,遠不及想象中那麼有情懷。人生和世事大抵如此,靠近了,都不壯觀。


年久失修的省建家屬院難逃外強中乾


以開封人為主體隨省會西遷而來,安家落戶金水區的老行政區,也是鄭州一眾老破小的集中地。

鄭州人口中的行政區,範圍大致為文化路以東、金水路以北、經一路以西、黃河路以南的合圍區域。經一路到經六路之間,主要是省直機關單位及家屬院,經六路到經七路之間為省軍區機關及家屬院,到了經八路,就是工人階級的天下。

省會遷鄭之初,修路蓋樓需求大,為了方便施工,幾家省屬建築單位及家屬院就近建在了靠近省直機關的經八路沿線,省建家屬院位列其中。

同期而建的還有省建築工人文化宮(簡稱建文)、省體育場、省婦產科醫院(鄭大二附院),彼時的黃河路經八路周邊,電影院、舞廳、圖書館、體育館、醫院俱全,在當時就以生活配套完善著稱,即便後來西郊紡織廠搞的那麼紅火,能住在經八路,也是讓工人階級仰望工人階級的存在。

老鄭州的優越感是:離情懷很近,離未來很遠

黃河路周邊家屬院

直到現在,這裡也是金水老城核心的核心,但畢竟過了幾十年,樓房也是年久失修,問題不斷。筆者有朋友住此院,聊起現狀,也是頭大。

“老小區,車位不夠,天天得搶,不到非得開車,我天天出門都是電動車。”

“院兒裡現在生人也多。前幾年房價蹭蹭躥,單位里人換大房,能賣的狠狠心都便宜賣了。沒賣的,也都在東區買的有房,老房子基本都租出去了。我家樓下對門,50多平的兩室,聽說一個月租1500。”

省建家屬院從來不缺生活便利,甚至有些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都不會離開周圍3公里,但畢業之後呢?

不論何時,都要考慮家庭資產的上升通道是否通暢。之於房產,就是當它升值乏力時,哪怕現金流功能尚存,也要及時剝離。比起未來的可能性,那點兒穩健,意義不大。

沒有任何一朵花,一開始就是花。也沒有任何一朵花,直到最後仍是花。


老破小注定是雷只有早爆晚爆的區別


這些例子,在鄭州眾多的老破小中可能不起眼,但體現的價值邏輯是相通的:老破小,不能要。

一方面,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大部分銀行不給辦貸款,更辦不了抵押貸款。只能全款買的老破小,最硬的剛需也夠不著,最有情懷的中產也看不上。

另一方面,老破小大多是單位公房轉化,土地屬性複雜,不可能像城中拆遷那麼順當,期待拆遷補償的,大概率會落空。

為什麼即便是核心區的老破小也不行,我們逐個分析:

1、生活成本低,生活體驗更低

但凡核心地段老舊小區,人群密集、商業發達,就連外賣送餐都比別人快,並且往往一個街邊小館,就可能是鄭州美食屆口碑絕佳的老字號。

但是居住條件正相反,老舊小區無電梯、無合格物業服務,有些還無暖氣。戶型差不說,還要祈禱隔壁新搬來的鄰居吵架聲偶爾停一停。

無法平復的還有衛生間管道隔三差五地漏水,泡壞的壁紙、家電能再換,泡壞的心情又如何消解?

2、坐享城市便利,但無絕對稀缺資源

老舊小區周邊生活配套好是優點,學校、醫院、商場、地鐵一樣不缺,但這其實都屬可再生資源。

城市不斷髮展,稀釋資源過度集中是政府的主要方向,這些成熟配套只會不斷向外擴散。未來三環外各區域的配套也都不會差,各區域的生活品質獲得感趨於一致甚至部分超越。

而古蹟、河湖、綠地這些不可再生資源,在鄭州主城內的品相一般。

鄭州缺乏歷史沉澱,三環內自然景觀較少,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主城的核心韻味和風情溢價偏低,遠不及帝都主城的貴氣、魔都主城的洋氣,也沒有重慶、杭州等主城的無敵自然景觀,並無絕對的稀缺性。

3、交通發達,但被停車難、出門堵抵消

鄭州大規模的老舊社區多集中在中西區,雖然幾乎都有雙線地鐵交匯,但大量工作崗位都在向東轉移,優質工作崗位更是集中在中州大道以東,通勤時長與北區、南區並無明顯優勢。

而停車難幾乎無解。小區車位隨走隨停,搶車位每日一練;早上出門擔心堵車,早走一會兒是常態,裡外裡都是苦悶。

4、老舊小區改造,改環境不改本性

舊房改造的意思就是房子不拆了,提升提升居住功能讓大家過得舒適點行了。

清清違章建築,刷刷牆,該種花種花,該種樹種樹,至於停車位,你地方不夠,我愛莫能助。

水電老化的,主管改造改造,你家自己的管道幾乎動不了,該漏還是得漏。

沒有暖氣的,徵求大家意見,願意交錢就裝,這個倒好說,基本都有需求。加裝電梯,沒戲,沒有幾棟樓能簽字通過的,分攤費用問題,基本無解。

5、有經濟能力的陸續搬走,失血嚴重

城市核心區的單位家屬院,放在20年前或許炙手可熱,但城市發展不會停滯,鄭州一路向東、向東南的發展趨勢不減,以前的核心,未必以後還是核心。

在普遍的階層上升意願下,但凡有點經濟能力,賣舊房換新房、追隨城市價值走向是基本操作。

留下的房子基本是捨不得離開的老年人和租房戶在住,階層失血,氛圍失活。


不管買房賣房,一定不要跟房子談感情。

自家的房子住慣了,捨不得換,這是百姓的樸實心理,尊重且理解,但不換就意味著放棄選擇,而這個選擇,很可能是一次化繭為蝶的蛻變。

房子,只是土地上的附屬物,大小舒適與否,只是它的附加價值,土地,才是購房的核心價值。

經濟越繁榮,土地就越值錢,你如果看得清鄭州主體向東、不斷外擴的未來趨勢,就不要留戀老城裡的老破小。

很多時候,盤活一筆資源的本質,就是思考如何放棄它,去實現更優質的置換或升級。

我們一旦習慣了和觸手可及的生活打交道,就會失掉向上攀爬的勇氣和經驗。

我們不會錯把謊言當成事實,真正的危險是,如果我們聽了太多謊言,就再也認不清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