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5萬億基建計劃,對於房價是一個什麼樣的影響?

奧斯卡薩瑪


基建概念你得了解一下,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是商品房,和房價關鍵不大,影響不大。


工地小匠


疫情過後,國家放出25萬億資金拉動經濟,要知道08年金融危機只放出了4萬,這次是25萬億,很多朋友就說是不是房價,又一輪飛漲了?


不可能,或者說這個是低概率事件,這次25萬億資金沒有投向房地產,高鐵這些項目,而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上面,房地產已經是一個去存量市場了,並且房貸資金貸款太大,佔據了居民大部分的貸款,負債不怕,只要收入增長速度大於這個負債就好了,所以這次國家把資金投放到了5G,這樣相當於是刺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擺脫房價的債務,繼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


那房價會跌麼?大哥!!經濟發展的是要大家都去消費,變的更有錢,只是錢沒有那麼值錢了,所以房價跌是不可能了,沒有房子的人還繼續拿錢去買房,但是有房子的人會拿去投向其他市場,那些地方財富增長速度更快,在錢面前大家都是聰明人。


哲思去創業


這次包括河北、四川、重慶、福建、陝西、河南、雲南在內的7個省推出投資總額高達25萬億的基建項目,很多人直呼大放水要來了,其實我們認真分析一下這次的重大投資計劃,可以發現其目的還是以穩經濟為主,並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對房價會構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分析如下:

首先這25萬億是總投資額,一個項目要建很多年的,並不是一年就集中花掉這25萬億,所以,並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況,第二,新一輪”基建“重點放在了5G、新能源汽車、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製造等方面,這和以往的“鐵工基”並不是一樣的,具體有多少資金會流向房地產,我認為不會有很多,那麼也就不會造成以前出現過的房價過熱的情況,當然疫情之後的經濟如果能得到快速恢復,對房地產也會起到一個支撐作用,這也符合上層防止房地產大起大落穩步發展的方針。

綜上所述,25萬億基建計劃,其實用“新基建”計劃這個詞更準確些,要說對房地產的影響肯定不會像以往年份那麼直接,更多的是整體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間接聯動效應,到目前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容量已經非常大,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也事關全局,所以,我認為,今年的房地產市場還是以穩為主,大起大落都是要防止的。


牛散航哥


2008年M2是47.5萬億,藥量為十二分之一(4萬億)。

2020年M2是200萬億,暫定藥量為八分之一(25萬億)。

2019年中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55萬億,2020年僅僅過去了兩個月,7個省市的計劃投資規模已經將近2019年的一半。

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患多煩憂

昨日之事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發行的貨幣都已遠超歷史平均水平,在這史無前例的印鈔運動中,全球大部分國家資產價格一直處於上漲通道。

有人將經濟增長比喻成一個上升的電梯,不管你在電梯裡是蹲著站著跳著,只要你在電梯裡財富就會增長,進去的越早(樓層低的時候進入),下去的越晚(樓層高的時候出來),就能做到資產增值最大化,這就證明房價上漲是一種順勢而為的作用。

社會趨勢一定要跟,順勢而為一定要做,努力很重要,選擇更重要,

今日之患

適度的貨幣刺激必然帶來經濟繁榮,這是被世界貨幣發展史證明過多次的真理,但經濟繁榮的本質是,生產能效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與之相對應的,各種商品的價格應該不斷下跌,才能是真正的經濟增長模式,單純靠法幣(官方貨幣)刺激經濟是沒有實體支撐的空心住。

同時貨幣過度增發,導致資產泡沫膨脹過度,實體已然鬆動,投資大行其道,暴富變成夢想,貪婪反噬道德,巧取豪奪投機倒把成為熱議話題,企業無心經營,個人沒有定力,貨幣的洪水讓整個社會都在隨波逐流。

今天的25萬億會重現昨日4萬億對房地產的輝煌嗎?昨天,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紅利優勢,有80後獨生子女的買房高峰期,有在當時並不高的人均平米數。今天,這些往日的優勢逐步消耗殆盡。

昨天,我們依靠貨幣的大水漫灌,經濟不斷上漲,今天,經濟衰退已開始顯現,GDP增速開始下行,之前保七,現在保六,疫情過後很可能會提出保五點五。

昨天,貨幣寬鬆導致資產倍數上漲,隨即開始調控,開始去槓桿,今天,槓桿率不降反升,資產價格仍居高位,房價回落遙遙無期。

昨天,一至五線城市房價還未全面系統性上漲,今天,連五線下屬縣城,房價都至少漲了兩輪。

昨天,各地政府嚴控基建擴容,基本沒有什麼債務,今天,截至到2019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072億元。

昨天,通貨膨脹屬於很低的水平,感受不到物價的暴漲。今天,國人消費最多肉類價格漲了幾輪。

昨天,我們需要解決的只是內需消費擴大問題,今天,外貿,投資,消費都需要解決。

綜合來看,房地產行業已經失去了再次爆發的基底。

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

以房地產行業為核心,配以基建輔助投資,造成國內債務擴張,地方不斷髮債,房企融資不斷,個人槓桿升高,直接導致地方為還錢靠賣地,開發商為還債靠賣房,最後個人加槓桿接下債務,妥妥的乾坤大挪移。

在這一循環中,依附房地產行業的各個產業都得到了債務轉嫁的機會,但多數企業並未因無債一身輕發展本行業專業技能,反而加入了繼續翻炒房價的隊伍,使得債務已經被完全扭曲,並且週期不斷拉長。

從某方面來說,如果25萬億基建造成房價再次大幅上漲(年增長超過5%),反而會對經濟造成更大負擔,又會走回房價刺激經濟的老路,產能過剩,增加基層負擔,拉大貧富差的社會問題也將更加突出。

繼續開動印鈔機對於煎熬中的各大房企來說肯定算是個利好消息,對於各地區來說,繼續保地價和房價的信號也異常明顯。

以上的道理大家都懂,政府更明白,但是必須特事特辦,新冠是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在這個事件所影響到的週期內,穩經濟穩社會才是第一要務,投資基建恰恰能緩解這次新冠對經濟的整體壓力,債務拉昇的副作用只能等疫情過後在補救。

一切為了城鎮化

有人判斷基建大禮包會導致房價繼續上漲,我倒不全是這麼認為,基建無疑會讓一些人對房價產生躁動心理,但重要的是這些錢不會直線落入買不起房子那些人的口袋裡,也就是說短期內買不起房的還是沒錢買,等基建逐步上馬,各地投資基金逐步到位後,通過時間差讓貨幣流向個體,利用差異化消費來避免資金直接進入房地產推高房價。

房地產雖然告別了黃金週期,進入了白銀青銅時代,但從未來的整體發展來看,雖然暴漲的基底不在,但也不會將房價一棍子打到底。在白銀青銅週期內,房產會明顯趨於分化狀態,核心城市會觸底回調,過度透支地區會止步不前喘口氣。

無疑這次25萬億基建大禮包,成因中少不了國民消費意願及消費預期的雙下調,在外貿受阻,投資低迷的情況下,拉動消費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而從基建的個人收益方來看,農民工無疑將會佔較大比例,為何如此?因為穩住了農民工的就業和工資,也就穩住了城鎮化繼續發展的錨,農民工有錢賺才願意留在城鎮中繼續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繼續發展才能繼續帶動經濟向上。

通過之前的分析得知如果不搞基建大禮包,這次疫情導致的諸多問題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緩解恢復,那麼這段時間(很可能3-6個月)原先在城市中工作的農民工就會因為在城市中沒有收入,而轉回農村,上億的農民工返鄉農村怎樣應對,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將農民工長期留在各個工地上。

從根本上講,城鎮化必須為進入城鎮的人口提供崗位,如果按照預期的城鎮化工作崗位要求,這些崗位大部分都要帶有養老醫療保險的全職就業崗位,這樣在這些崗位中的農村進城人口才算是真正的落戶於城鎮,然而現在大部分的農村進城人口都在從事短期和臨時性的工作,尤其以農民工大軍為主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即使是一些僥倖進入民企或國企的全職就業人員,工作年限也都在3-7年之間。

城鎮化率不是以戶口性質計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計算。就拿當年中科院《2012年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化率突破50%大關,達到51.3%(人到中年記憶力減退,數字可能不太準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鎮常駐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常駐人口中將生活半年以上的農村戶籍也統計在內,如果拋出這些農村戶籍人口,實際城鎮化率為35%左右。由城鎮化率的統計結果可見,城鎮中不能缺少農民工的身影。

總結

從房價上漲的基底,和中央房住不炒的精神,以及各基層民眾的消費能力,消費觀來看,25萬億基建計劃對於房價的刺激作用不會很大,但肯定會撩起一些房價震動的漣漪,可能會結合各地區債務及經濟受創大小,順勢進行房價調整(還是以不超速5%為基準),所以千萬不要產生一種房產黃金十年時的錯覺,認為錯過這波行情,房價未來還會大漲。


屬狗的水瓶座


您好!下面由註冊會計師郭小凡為您解答:


25萬億基建計劃推出,肯定不是為了推高房價。

為什麼為推出這項計劃,是因為在消費、出口受阻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三駕經濟馬車,兩駕受疫情嚴重影響,只有保投資了,不然經濟面會更糟糕。


鉅額資金會進入哪些行業

最近鉅額基建投資計劃出來後,我們想知道會進入那些行業。從作為經濟的睛雨表股市就能感受到。

在最近股市中,水泥,建築公司 ,鋼鐵等基建類股票,曾一度出現漲停潮。說明各地會對園林,城市設施,交通等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


我認為不會導致房價大漲,國家政策始終是”房住不炒“,這個決心不會改變。

最近政府出臺一系列與房地產有關的政策效應還是以維穩為主。做有經濟結構中的重要角色地產行業,政府肯定也非常關心,這些錢或許有部分會流入樓市,但絕不會像08年那樣子大水漫灌,所以,對房價的影響有限,何況現在的樓市,已經供過於求,這資金流入,只會讓庫存更多。



無論是剛需購房者還是持幣觀望者,絕大多數人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二手房不好賣了,新房價格企穩或略有下降。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請在樓下留言,我們相互學習探討!

謝謝關注!


郭小凡財經


25萬億基建計劃,對於房價是一個什麼樣的影響?

25萬億可以這麼簡單的說,2008年的4萬億都很厲害了,現在搞了6個多,你自己想有多厲害!主要的影響看幾個方面:

第一、和2008年房價的影響相比優劣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2008年當時的房價並不高,而且很多人在城市裡都還沒有買房,就是當時的城市化率非常的低,但是現在呢,和12年前相比,有錢的人在城市裡可能好多套了,但是沒錢的估計也很難買得起了,所以很多房子是在少數人手裡的,我在深圳看見過一個客戶手上有70多套房,真的太牛了,聽她說她朋友比她還要多,她只能算一般,我不明白幾十套房子是什麼概念,收房租都收不過來的感覺。但是我想強調一點的是,高層一直強調住房不炒,就算是採取了相對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對於房價影響也不是很大,相反由於疫情的影響可能很多城市房價反而跌了。現在推出了25萬億基建計劃是想刺激經濟,量化擒牛反而認為最多能讓樓市泡沫不至於破滅,可能想房價上漲可能想多了。

第二、對於資金的吸引力股市的影響反而更大一點。

當時4萬億出來股市從1600多點一直做到3500點,個股很多翻翻的。3倍5倍個股比比皆是。量化擒牛認為股市的流動性要比樓市要好,股市今天買,明天賣再過一個交易日就可以取錢出來了,非常的方便。而且25萬億的新基建對於很多已經上市的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其實投入到這些利好的行業的上市公司得到的回報可能要比投到房子上面的回報要高得多。

一旦股市的利好多起來,對資金的吸引力大的話,房地產對資金的吸引力就弱了。

綜上所述,量化擒牛認為25萬億的基建投資拉動在住房不炒的定位下,以及股市吸金力比房子強的情況下,很難再推高房價。


關注量化擒牛,你身邊貼心的專業理財顧問!專注股市量化策略挖掘,投資者教育。歡迎轉發,討論,感謝你的評論點贊和支持!量化擒牛聲明:所有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依照此報告觀點進行投資產生的盈虧,風險自擔。


量化擒牛


25萬億投資計劃,對於房價有啥影響?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最近各省都發布了基建投資計劃,目前統計有二十五萬億之多。還有其他沒有發佈的省份,那樣估計三十萬億以上。那麼對於房價有啥影響呢?我認為對房價漲跌影響都不大。原因有三方面。

一,房住不炒,這是國家現在針對房地產的基本國策。我國十多年來房價十倍到更高的漲幅,全國人民一生的積蓄都投入到房子上,很多人現在還是房奴,每月掙的錢很大一塊要去還貸款。政府高層是知道的。也會想方設法控制房間合理穩定。

二,前不久發改委回答記著提問,絕不會用刺激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增長。所以這次的各省的投資計劃和房地產沒有關係。

三,最近鉅額基建投資計劃出來,我們來看看利好那些行業。在最近股市中,股票的反應就可以知其一二。水泥,建築公司 ,鋼鐵等基建類股票,昨天一度出現漲停潮。說明各地會對園林,城市設施,交通等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

通過以上幾點,我認為,基建鉅額投資對房地產基本沒有影響。






火神山88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25萬億隻是目前7個省份推出的基建計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省份推出自己的基建計劃。

對於這25萬億,這不是一年投入的量,因為很多基建工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完成的,這25萬億當中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只是接近3.5萬億元,其中,福建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河南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

其次,是要搞清楚25萬億的基金計劃是否對房價有推動影響。

基建計劃對於房價的助推來自於兩方面,第一方面是目前我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基建計劃是利用政府開支和投資來拉動經濟的主要方式,這在我國一般來說都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能夠迅速的讓經濟增速提高,對房價來說起到了支撐作用。

第二方面來說,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房價一直是有助長的作用,同時基建的投資往往通過房地產來收回,比如在北京與天津之間修建高鐵之後,天津房價就會上漲,這就是基建對房地產和土地價格上漲帶來的作用。

但是現在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整體房地產是否還有這樣上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一直處於迅速的增長階段,但是到了2018年這種上漲的速度開始放緩,可以說整體房價的上漲空間已經不多了,未來房地產很難出現整體快速上漲的情況。

不過在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區的房價則可能出現分化,比如說利用基建核心城市周邊建設多個衛星城,那麼這些衛星城市的房價就有可能因為基建而出現迅猛的增長,未來我們很可能看到的也就是這樣的增長。

因此如果要放眼全國基建項目,對於房地產價格肯定有支撐,但是這樣的支撐可能只會在局部地區起到大規模的拉動作用,而對於整體房價來說,雖然有一定支撐,但是總體幅度不會太大。

所以,總體而言25萬億的基建計劃對於房價來說肯定是有一定推動影響的。


小麥理財


對房價影響並不大。

大家對於基建這個詞並不陌生,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為了避免經濟下行,維持經濟穩定,國內提出了“四萬億計劃”,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詞記憶猶新,可謂是耳熟能詳,浩浩蕩蕩的四萬億,拉開了國內基建的大潮,房地產業也迎來了春風,成為了此後十年經濟增長的支柱之一,房價也扶搖直上,演繹了無數造富神話,如今十多年過去,受今年突發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國內再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新一輪的基建來襲,然而此次對房價影響並不大。

2008年國內貨幣供應量M2 47.5萬億,尚且不足50萬億,時至今日,M2已經破200萬億,貨幣發行流通多了三倍,當年看似宏大的四萬億,放在今日經濟體量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新一輪的基建投資自然更加恢弘,成為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房地產能否延續此前輝煌,依舊充當此屆基建的馬車呢?房地產能否藉機重整旗鼓?

此前,房貸利率一直由基準利率決定,房貸利率的高低取決於央行加息、降息,此次將房貸與基準利率剝離,實則另有用意。近幾年來,國家政策一直在提減稅降費,各種舉措政策,目的只有一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希望通過實體經濟振興經濟。直接湧入房地產不是更簡單直接?當然不是,房地產繁榮了十年,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漲幅高達幾倍甚至十幾倍,其中集聚了大量潛在風險。

此番央行房貸利率換錨,將房貸利率換錨,房貸利率將由LPR決定,不在於基準利率掛鉤,即使接下來,大量基建來襲,貨幣湧入市場,也不會出現大水漫灌,湧入房地產,因為即使後期降息,也與房地產無關了。基建是為了拉動內需,房地產將要成為昨日黃花。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最近,隨著各家單位陸續復工,很多省份陸續發佈了今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金額接近25萬億元,A股市場首先對此作出反應,股市一片紅。

以幾個省份為例,2月23日,雲南確定推出重點項目525個,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2月25日,福建確定2020年度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

各省推出的重點項目,規模大、力度強,主要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這也是25萬億基建計劃的出處。

01 大規模基建計劃推出的背景

連珠炮似的推出一系列基建計劃,主要還是因為宏觀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最近幾個月,停產停工,疫情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我們普通人都能明顯的感覺出來。

要知道,今年是經濟增長關鍵的一年,全年經濟目標是硬性任務,而在當前的局勢下,想要實現經濟翻番,需要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在此背景下,基建成為今年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推出“新基建”能夠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能夠釋放經濟潛力,拉動疲軟的經濟增長。

此前,97年亞洲金融危機、03年非典、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我們都採用了類似的方法,通過大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提振經濟。

02 大規模基建計劃和房地產市場

  • 第一,此輪基建計劃並非直接針對房地產,而是主要針對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

這次推出大規模的基建計劃,主要是為了補足經濟的短板,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新一輪基建投資核心重點可能在自動化與信息化上。

以往,房地產是基建計劃的核心項目,然而這一次,建設重點變成了能夠引領經濟增長的科技、智能等行業。

並且要看到,新聞中提及的25萬億投入並不是今年一年的投入金額,而是最近一個時期的投入總額,各省的計劃在陸續出臺中,具體投入情況還需要後續觀察。

  • 第二,此輪基建計劃講究“精準”,“大水漫灌”式的房價飛漲大概率不會出現。

之前,我們曾推出過“四萬億”計劃,很多人對當時房地產價格的飛漲記憶猶新。

當時治理水平還不如現在,大規模的基建計劃之下,資金猶如開閘放水,出現了一些“大水漫灌”的情況,很多錢沒有進入亟需建設的行業,而是進入了回報高的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價飛漲。

而今,治理水平有提升,“精準施策”成為主旋律,因此,房價飛漲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復現。

基建資金會被妥善的導流,一方面提升信息化和自動化的基礎設施水平,另一方面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

  • 第三,房地產的政策基調依舊是“只住不炒”,這一點沒有變

去年開始,房產的調控政策一直比較嚴格,目前,這樣的政策基調依舊沒有改變,短期來看,也不太可能會有全面的放鬆。

綜上,此輪基建計劃的重點並不在房地產,依照當前的治理水平,以及房產的調控政策,以往房價飛漲的情況,大概率不會發生。

03 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

當然,雖然此輪基建計劃並非針對房地產市場,但是在市場聯動作用之下,基建計劃對於房地產市場依舊有影響。

  • 首先,基建計劃會進一步突出一線城市的人口集聚效應,未來,不同城市間的房價分化會更嚴重。

新一輪基建投資核心區域可能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幾個核心城市,這些城市本來就是人口集中區,未來隨著投入的增加,城市交通、教育、醫療、5G通訊等基建水平水漲船高,人口集聚效應會進一步凸顯,房價增長潛力十足。

  • 其次,基建計劃之中,能夠脫穎而出的城市,房地產價格潛力更足。

在此輪疫情防控中,各地的治理水平差異凸顯出來,有的地方昏招迭出,有的地井井有條,很快就控制了疫情,更有甚者,長江三角洲的部分城市,疫情一穩定,迅速開始組織復工,開始搶奪人才。

百廢待興之下,是危機也是機遇。要知道基建計劃是一個大機會,哪裡能在基建潮流之中崛起,靠得就是治理水平。

而房地產投資的底層邏輯就是,投資城市的發展前景,那些治理水平高的,能夠在基建計劃中,快速發展的地方,未來的房價潛力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