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2019年獨角獸企業依然擁有巨大成長空間

本文首發於2020年1月1日期《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普華永道

對於獨角獸企業,2019年是重塑規則的一年,多個行業開啟嚴監管模式,合規發展必然伴隨陣痛,但不破不立﹔2019年是考驗重重的一年,風口轉瞬已過,估值倒掛,融資不易﹔2019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一旦資金鍊斷裂,就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運營難以維繫。2019年也是迴歸理性的一年,儘管投資狂潮退去,多個行業進入重構期,但資本從來不吝惜向優質項目彙集。對於獨角獸個體而言,永立潮頭不易,但對於獨角獸整體而言,這依然是黃金時代。

機遇篇:擁抱變化,應勢而動

截至2019年6月,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和8.47億手機網民,互聯網普及率達61%,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紅利及樂於嘗試新興技術和新鮮產品的消費群體,龐大的國內市場為獨角獸企業的誕生、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土壤。

雖然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局勢緊張等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2018年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把握監管變化機遇。調研發現,對於獨角獸企業CEO們而言,他們認為未來1-3年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包括政策與監管(62%)、數據安全/隱私保護(49%)、消費者行為的轉變(49%)和5G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48%)。

2019年,在去槓桿、防風險的背景下,投資市場進入了調整期,資管新規等措施的出臺,加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但與此同時,國家出臺“雙創”升級意見,推出多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新企業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度進一步提升,獨角獸企業依然擁有巨大成長空間。

在前期新經濟領域出現快速擴張後,2018年以來創新企業所面臨的政策/監管方面的調整較多,金融科技、視頻直播等行業的監管力度均有所趨緊,這對於市場的有序發展並非壞事,也利於督促企業更加註重合規經營。

負責任地使用新興技術。在本次調研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49%)和5G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48%)被高管們視為未來1-3年影響程度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兩個外部因素。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5G等新興技術正以蓬勃的驅動力引發各領域的“數字蝶變”。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3。

2019年,我國也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包括加強對個人數據收集行為及國家網絡安全建設的監管。由此看出,保護隱私和增強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了政府關注的重點。獨角獸企業應負責任地使用新興技術,注重其技術應用的道德層面,合理使用用戶數據。

普華永道認為需建立人工智能的使用標準。首先,人工智能的使用應該在各方面符合道德和法規;其次,從開發到使用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機制;第三,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機制來確保其使用時的公平公正、通俗易懂、安全穩定。

適應新生代消費特徵。消費者行為的變化(49%)及人口結構的變化(43%)也被獨角獸企業視為未來1-3年最具重大影響的外部因素。千禧一代主力消費人群的崛起為企業孕育了新的商機,他們成長於經濟飛速發展時期,文化多元化、開放程度與數字化程度都大幅提高,他們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注重體驗,願意嘗試最新科技產品,對本土產品接納度高,注重口碑而非僅僅關注品牌效應,更願意為社交價值買單以及更重視自我認同和提升,這些消費特徵給營銷方式帶來了全新挑戰。同時,調研發現,將用戶反饋作為主要創新手段的受訪企業比例從45%上升至58%,說明獨角獸企業比2018年更加註重挖掘新生代消費需求,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的產品及服務,把握機遇,贏得現在和未來的市場主力軍。

佈局熱點發展區域。粵港澳大灣區(29%)和長江三角洲(25%)被獨角獸們視為在國內擴大業務的首選區域。2019年2月,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人民幣。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破90萬億,僅廣東省2018年地區經濟總量即超過9.7萬億元。大灣區建設強調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際化創新平臺,為創新驅動型的獨角獸企業提供了發展平臺。黨中央、國務院近期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進一步利好於該區域創投市場。

約有近三成的受訪企業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和中度影響”,他們對大灣區發展最關注的前三大因素是營商環境及政策、區內經濟及市場發展和投融資渠道。

隨著大灣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大灣區城市陸續出臺了多項創業扶持優惠政策,例如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場租補貼等,吸引創新型企業落戶大灣區城市,除真金白銀外,在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引進和支持方面也有多項利好政策,部分城市出臺了支持港澳青年創業的母基金和配套子基金,這些舉措有利於提升區域投資活躍度。

長三角地區也頗受受訪高管的關注。長三角地區的地域面積和常住人口分別佔全國的1/26和1/6,2018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超過21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23%,貢獻了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區位優勢明顯。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標誌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入全面提速階段,加強協同創新也是重點戰略之一,創新企業的區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普華永道認為,加強合規、內控及風險管理。寬鬆的市場環境為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沃土,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2019年多個領域的監管有所趨緊,行業朝著合規性的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獨角獸們應將其視為自上而下的動力,將加強合規、內控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負責任地使用新興技術。獨角獸企業應當合理使用數據,避免以犧牲隱私換取利益的短視行為。企業需要建立符合道德和法規的使用標準,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機制,確保數據使用的公平公正、通俗易懂、安全穩定;利用政策,把握區域機會。政府對創新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獨角獸企業需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項利好政策,視條件允許,綜合考慮資源傾斜力度、市場和人才因素,轉戰綜合條件最優的城市或區域紮根發展。有意在大灣區、長三角等熱點區域投資的獨角獸們也應儘早佈局,搶佔戰略高地。

2019年獨角獸企業依然擁有巨大成長空間

技術篇:技術驅動,研發先行

伴隨人工智能、5G技術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新興技術的發展正在為中國及世界經濟提供日漸明顯的動力。普華永道研究顯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5.7萬億美元的收入,且中國將從中獲取最大部分的收益(26%);而5G技術在未來幾年的商業應用,也有望吸引業界高達約570億美元的投資。

技術能力,核心優勢。當被問及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時,61%的受訪高管將技術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術能力再次傲居榜首,並且比2018年(49%)有大幅度的提升,顯示出在技術驅動的市場環境下,獨角獸企業更加註重藉助技術能力建立競爭壁壘。

從行業分佈來看,企業服務(91%)、交通/汽車(89%)、新興技術(87%)是三大擁有最高比例將技術視為核心競爭優勢的行業。受近年來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個場景的應用落地驅動,類似交通/汽車的傳統行業正在經歷大規模轉型,將有望為擅長技術創新的企業服務和新興技術類獨角獸企業提供更多機遇。

加強研發,自主可控。調研發現,獨角獸企業在研發投入上也變得更加積極。研發投入佔總成本比率在40%以上的企業比例由2018年26%上升至2019年的32%,充分顯現出獨角獸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遺餘力地投入研發以保證技術優勢,也表明注重研發的核心技術類公司在中國獨角獸陣營中的佔比日益增加。

同時,2019年技術研發(60%)再次超過其餘創新手段,成為獨角獸企業最主要的創新方式,並且其比重相較2018年的55%得到進一步提升。

新興技術層出不窮,當被問及通過何種方式最大化利用新興技術時,戰略合作(47%)仍然是主要方式。同時,調研發現,內部研發和外部購買(包括兼併收購和外部購買技術或者獲取技術的使用權)較2018年有明顯提升,表現出中國獨角獸企業更加重視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在立足自身研發的同時,通過外部購買進行獲取。

萬物智聯,變現5G。經歷技術融合與市場磨鍊,各類新興技術對獨角獸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產品研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隨著5G商業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在各應用場景中與其他技術的深度融合,5G技術對獨角獸企業的影響與日俱增。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隨著2018年6月首套國際5G標準的敲定,獨角獸企業對5G的關注也在逐年提升。在2019年的調研受訪群體中,認為5G技術將對業務與產品研發產生重大影響的企業比重由去年的34%上升至39%,是所有新興技術中增幅最大的一項。

雖然相對商用發展多年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5G技術的普及程度尚不可同日而語,但考慮到5G技術高速率、低延遲、大連接的特點,受訪企業高管普遍看好其應用前景。

此次調研中75%的受訪高管都認為5G應用對其未來1-3年業務有重大或中度影響。其中,56%的受訪高管表示5G技術將豐富企業提供產品/服務的技術手段,這點在依賴高速率、低延遲信息傳輸的文娛、醫療、企業服務等行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27%的受訪高管表示,5G產業鏈將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機,這尤其受到新興技術(如AI、AR、VR)行業獨角獸企業的青睞;另有14%的受訪高管表示,5G有助企業開展業務轉型,這一觀點以金融科技企業居多。

5G業務前景廣闊,應用廣泛,如果說4G時代的上網主體是人,5G時代的主體將是物,5G時代的通信應用將遠遠超過4G時代。為此,我們也對獨角獸企業如何看待未來的5G應用場景進行了調研。在眾多未來應用中,物聯網無論是短期(3-5年)還是中長期(5-8年)都被認為是5G最有前景的應用,被受訪企業廣泛看好。同時,受訪高管普遍認為智能製造、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慧城市等應用已經初步成熟,預計在3-5年內即可商用。其中,智慧城市在中長期會比短期得到更廣闊的應用。而智能/遠程醫療、無人駕駛則被認為需待5G技術更成熟後方可得以商用。

普華永道認為,2019年度的調研再次印證了技術無論在商機發現、產品研發、還是市場競爭層面,都是獨角獸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技術是建立護城河的關鍵。技術是獨角獸企業能快速興起的核心競爭優勢,並且這一優勢將伴隨獨角獸企業對研發的持續投入,以及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視,而日漸鞏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仍居前二。如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獨角獸企業中已經是無處不在,他們毋庸置疑是對業務發展和產品研發有著最大影響的新興技術。企業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確保數據安全,保護客戶隱私,積極推動負責任的、有道德的人工智能;5G盈利之道。伴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大量新興技術的不斷普及與成熟,5G技術對於業務發展和產品研發的影響是所有新興技術中今年增幅最大的一項。各獨角獸企業正積蓄力量,深度挖掘萬物智聯的巨大機遇。為了在5G時代佔領先機,公司必須明確消費者、企業、政府部門未來基於5G所需的服務和體驗,繪製清晰的路線圖;物聯網安全迫在眉睫。在萬物智聯的時代,隨著工業4.0的推進,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日益重要。工控系統的安全漏洞既可能導致財務上的損失,還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帶來重大風險。相比IT系統,建立工控系統安全更為複雜,需要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和跨部門的合作。

相信伴隨著國家整體研發投入的不斷增長,獨角獸企業在技術驅動的發展道路上也將越走越遠,給世界帶來更多中國智慧。

人才篇:得人才者,亦得天下

得人才者得天下。企業由人而立,因人而興。業務處於高速擴張階段的獨角獸們,對於人才更是求賢若渴。相比業務模式成熟、品牌優勢明顯、職業通道清晰的成熟型大企業,獨角獸企業既要招募到頂尖人才,更要思考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保留人才。

調研顯示,約2/3的受訪獨角獸企業的員工數量在500人以上,約1/5的受訪獨角獸企業的員工數量在2000人以上。從一個初創公司到一個獨角獸公司,從十幾個人的團隊到上千人的企業是一個量到質的改變,也是對管理能力的考驗。獨角獸們需要找到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模式。

吸引人才,重中之重。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人才對於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一半的獨角獸企業(47%)將人才作為僅次於技術的核心競爭優勢,相比2018年(38%)有非常明顯的提高。

連續兩年,吸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獨角獸企業未來1-3年的發展戰略中的優先級位居首位。調研結果顯示,83%的受訪高管將吸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企業高優先級的增長戰略,相比於2018年(77%)更受關注。

注重企業文化打造。企業文化經常被認為是成熟型大企業獨享的奢侈品,但近幾年,我們看到獨角獸企業已經越來越注重企業文化的打造,關注團隊對價值觀的認同。

在調研中,我們對獨角獸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方式進行了調查,除了傳統的薪資和股權激勵方式之外,企業組織文化和價值觀也被很多獨角獸企業(63%)視作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法寶。

90後當道,新生代的員工們,既看重眼下的物質激勵,更看重未來能力培養和自身的幸福感。我們最近的人力資源調研結果顯示,企業需要轉變過去單一的關注“物質激勵”的手法,而更多地轉向組織文化的建設,重點關注領導力、信任、多元化和學習氛圍的提升。

同時,面對未來市場環境,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也會給員工帶來焦慮情緒,企業有責任幫助員工重拾信心,應對未來的變化與挑戰。企業應該提供多元化體驗,拓寬技能,鼓勵員工創新與分享。

政府助推吸引海歸人才。近年來政府推出的各類鼓勵“雙創”的政策和在市場端不斷開放的舉措,吸引了大量海外精英回國創業,他們當中有些人之前已在其他企業身居高位。除了通過上述企業內部的手段,獨角獸高管們還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激勵措施,幫助他們吸引人才。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高管認為稅收優惠、教育機會(包括家庭成員)和醫療和社會福利(包括家庭成員)都是有效的吸引手段。除了直接經濟利益,與家庭成員相關的教育和醫療福利也備受關注,體現出獨角獸企業注重人文關懷,希望可以讓海歸及高端人才安頓好“大後方”,在事業上全力以赴。

做好人才流失風險預案。調研顯示,有39%的受訪企業表示經歷過關鍵人才被競爭對手聘用的危機。對於創業企業來說,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一旦流失,就會無形之中造成巨大損失。如果核心人員離職後為競爭對手企業效力,那將是雪上加霜。為應對這一風險,創業企業需要持續優化人才保留機制,同時通過開展人才培養項目,提前預防核心人員流失所造成的風險。

普華永道認為,人才對獨角獸企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從滿懷願景的創始人,到技術過硬的骨幹,再到充滿激情的員工,構成了獨角獸企業除技術之外的又一核心競爭力。如何管理好員工,留住人才,成為新的課題。

儘早做好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使員工和企業目標一致、利益相融,與有競爭力的薪資並駕齊驅,是獨角獸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最重要手段。股權激勵機制對於公司股權架構設計和稅務規劃有著重大影響,並且後期改動複雜,我們建議在公司創立初期就儘早對股權激勵計劃做出合理明確而有彈性的安排,以防後患;打造組織文化和價值觀軟實力。成功實踐證明,除了薪資和股權激勵計劃,組織文化和價值觀的打造同樣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利器。尤其新一代的員工,既看重物質激勵,更將價值的實現視為自我驅動力,更願意留在符合個人價值觀的企業,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奮鬥,形成影響力,改變世界; 人才戰略乃重中之重。企業由人而立,因人而興,為企業吸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獨角獸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優先戰略。同時,人才的流失又是將近四成獨角獸企業經歷過的重大危機。從一個初創公司到一個獨角獸公司,從十幾個人的團隊到上千人的企業是一個量到質的改變,也是對企業管理能力的考驗。人才戰略需要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除了薪資、股權激勵、組織文化和價值之外,企業需要系統化的建立人才培育體系,及時補充、替換人才,有效應對預期外的大規模或關鍵人才流失所造成的風險; 數字時代的技能提升。獨角獸企業正在通過數字化影響世界,許多工作崗位正在徹底消失,一批新的崗位隨之興起。人們現有的技能與數字時代的需求不匹配,這成為當今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數字化新趨勢需要技能革新的支持。所謂技能革新,就是幫助人們建立數字化意識、理解和技能,讓他們能夠完全參與到數字化時代之中,而這項工作必須始於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