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回頭讀書

文史專家王世襄曾自承在燕京是差等生,十足的另類。

某次鄧之誠先生講課,王世襄揣著蟈蟈葫蘆進了課堂,正當鄧先生講得興致勃勃時,蟈蟈突然響了起來。鄧之誠很不高興,將他趕出了課堂。

直到考入燕京研究院,王世襄才決定“不玩了”,浪子回頭,好好唸書。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太炎徵婚

民國初年,章太炎曾在北京《順天時報》上刊登《徵婚告白》,其中提了五個條件:

一是要湖北人;二要大家閨秀,性情開放;三要通文墨,精詩賦;四是雙方平等,互相平等;五是夫死可嫁,亦可離婚。

這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因而也毫無結果。

後來,章太炎再次徵婚並提出如下擇偶標準:

“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蔡元培聽說後,將《神州女報》創辦人、女才子湯國梨介紹給他,結果兩人成了夫唱婦隨的如意眷屬。

不過,湯國梨並非湘妹子也非鄂女子(浙江烏鎮人),章太炎偏情於兩湖女子,亦不知做何解。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胡適結婚

1917年,胡適奉母命回鄉與早已訂婚的江冬秀完婚時,曾寫了一首新詩歌作為紀念:

“記得那年,你家辦了嫁妝,我家備了新房,只不曾捉到我這個新郎。

這十年來,找了幾朝帝王,看了多少世態炎涼。鏽了你嫁妝剪刀,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樣,更老了你和我人兒一雙。

只有那十年的陳爆竹,越陳便越響。”

胡適十四歲外出讀書時,其母為他定下這門婚姻,詩中說的“那年”,指的是他十八歲時,家中命他完婚,胡適以“家貧、求學”為藉口逃了一次,但十年後無可再逃,江冬秀也已成為閨中老姑娘矣。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胡適


給誰納糧

馮玉祥曾在回憶錄總說,清末一次演習結束後,他去拜會一位朋友,有一位六十餘歲的老先生跟他說話,頭一句就是:“你置了多少地了?”

馮說:“咱們的國家如今衰弱已極,國家危險到這種地步,自己哪有心思去置產業?”

老先生笑了一笑。這一笑裡,蘊藏著他的飽滿的世故閱歷,同他的人生哲學。他說:

“你究竟年紀輕,還不知道世上的艱苦。什麼外國人佔高麗,佔這佔那,這和我們有什麼相干?我勸你最好還是置幾頃地,有上三頃五頃的,再好也沒有了。

說什麼也是地好。古話說,有地能治百病,你是良友的朋友,我要把老實話告訴你。你千萬不要上人家的當。”

馮說:“要是我們的國家亡了,有地也是無用的了。”

老先生說:“為什麼無用?誰來做皇帝,就給誰納糧好了。”

馮玉祥覺得再也沒法說下去了,但他後來也不得不承認,這位老先生的話代表了中國一般老百姓的意識和觀念。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漢奸國賊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據說焚掠圓明園以龔半倫為引導。

龔半倫名橙, “為好大言,放蕩不羈,窘於京師,輾轉上海,為英領事記室。及英兵北犯,龔為響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趣圓明園。”

龔半倫即龔自珍之子,其曾做英國公使翻譯,代表英國和恭親王奕訢談判,其間百般刁難。

恭王大忿,怒罵其“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龔半倫回罵:

“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你們堵死,還被爾等貪官盤剝的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應該指出的是,前半段是野史,後半段是後人添油加醋。其實英國人燒圓明園,哪裡有龔半倫這個漢奸翻譯說話的份,至於怒斥恭親王,更是現代人的網絡歷史發明罷了。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隨帝而去

同治大婚後,慈禧一向不喜其皇后阿魯特氏,同治死後更是對其恨之入骨。因慈禧沒為同治立嗣,阿魯特氏在宮中毫無名分(本應升為皇太后)。

阿魯特氏之父、狀元崇綺上奏請求如何處理,慈禧見折後冷冷道:“皇后既如此悲痛,既可隨大行皇帝去罷!”

走投無路下,阿魯特氏寫一紙條向父親求助,崇綺接後忍痛批了一個“死”字,作為答覆。阿魯特氏萬念俱灰,次年即吞金自殺,此時離同治駕崩尚不到百日。

(節選自金滿樓:《漏網之魚:1840-1949中國小歷史》(未登稿)


恭親王怒斥龔半倫為漢奸,龔半倫回罵奕訢為國賊,這事是真是假?

更多精彩,請關注筆者民國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