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最近莫名心慌、乏力、易怒,敏感,注意力涣散,那你就要提醒他了

2020,新一轮属相周期的开局之年。这风起云涌的几天,我是一辈子都放不下了。


最近日子过得可是魔幻之极,一种乏力、心塞、易怒甚至快要陷入抑郁的感觉,而且无能为力谁也帮不了的感觉。


似乎身边所有人都在可劲儿提醒你:关键时期,你可不能忘这忘那啊,你可不能不赞不踩啊,你可不能没有鲜明立场啊


我总觉得这种状态持续过长,别等病毒来,自己就把自己的精神先搞垮了。


01


自从1月20号(腊月二十六)的肺炎新闻开始发酵起,我们就像被绑在了时间的火箭上,没得商量没得排解,事情它就是这么来了。


整个人醒来就蔫儿的要死,第一件事不是起床,朦胧中抓来手机,来一套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的常规操作。在前两天最关键的科普文过后,每天都是一个新媒体热点,事件本体写完了就写周围的人,人写完了就写组织如何不作为,只要带上“疫情”“武汉”俩字儿,分分钟低门槛十万加,赞赏收到手软。


甭管写手去没去过前线,有没有过医学背景,信息有没有经过证实,只要第一时间发出来就有人争着买单,越偏激、越片面就越“嗨”,昨天你转的文章今天就有可能被辟谣,朋友圈一边转呀一边删,评论里吵起来的也大有人在,都是一种“你怎么能这么想啊?”的调调。


我看到每刷新微博一两下,就有两个甚至三个“爆”的话题浮在热搜榜,哪个省新增了病例,哪个还没一级响应,所谓的“全国决赛圈”逐渐缩小,那么好,现在西藏夺冠了,这可能是它拿到最尴尬的一个名头吧,然后就开始有人编各省的段子。


对不起,笑不出来。


我看到朋友圈里不再有自己写的图文了,转而开始以链接打包的形式出现,比重从20%、50%再到今天的99%。短短几天,朋友圈成为了第二个微博,一线发来的新闻和各种公众号煽动文混杂在一起扑到你的面前。


害,你也不知道该信哪个,反正每个链接点进去,都在有形无形向你输入“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调调,不管了,先转为敬。


舆论每天都有一个主题热点,“武汉疫情绝没那么简单!”、“吃野味的人怎么不去死”、“和家里老人花式吵架”、“武汉人能不能别祸祸了”、“武汉征服该当何罪”等……


也是这个时候,我发现了好多平时见都没见过的公众号,但是反过来你看,他们标题百般花样,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生产着重复的情绪,咱们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震惊体”。


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


而那些真正如三联、澎湃、财新等冒着危险,深入武汉一线调查的媒体,声量却远不如几篇复制粘贴的爆款,是,我们已经被浮躁绑架了,哪有空潜下心来辨别真伪呢。


我并不否定其中也有不少实在的干货,也当然支持社会关心时事甚至行动,但我很怕的是大家被流量无端带节奏,造成各种领域的对立与疏离。在当前“防控第一”的攻坚环境下,那些谴责吃野味、追责武汉的事儿能不能先放放,这种马后炮有啥用?反倒“辟谣”没人转了。


我还看到班级群、工作群、家族群乃至一些平时只发外卖红包的群,现在也都清一色的刷,发句正常的话没多久,马上就有新链接进来盖楼。弟弟妹妹们更是恨不得人均甩10个链接到家庭群,“如何劝那些不戴口罩的老人”、“老人你可长点心吧”以及疯狂60秒语音方阵,竟然还有那种所谓的“中老年人定制推文”发群里,你当长辈都不讲道理的三岁小孩儿呢?你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


如果长辈们一个小时内没回复或稍微唠叨下,那转手就加入吐槽大会。可是你想想,小辈儿们你这突然的信息轰炸就合理?长辈平常不刷微博微信、甚至电视都不咋看了,他在短时间内消化地过来你这浓烈的情绪嘛?你这命令的方式就对了?想起来小时候父母让你干嘛你偏不要的感受了嘛?那他们现在就是这样的心态。


越长大越没有了沟通的能力,这句话没假,毕竟老人一个“没事儿”就能把你心态崩了。


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回家后身体力行,好好说话逐步渗透呗,大过年的别动不动就跟长辈甩脸子,比谁声音大。他们吃过的盐比你还多,就都天生不讲理的人?


02


每个晚上,我们都怀着一种近乎“悲愤”的情绪睡下,一天除了上网啥也没干,净是怼人、辟谣、声讨了,干啥又都提不起来兴趣。


越想越睡不着,再刷手机,搞得眼睛酸胀。就这样,我们围绕着“肺炎”的一举一动,艰难生活着。


到大年三十晚上,总该有个春晚能放放松了,总该有点年味儿了吧。想多了,这也是我特别想写这篇文章的动因。


长辈们在厨房里真是忙活了一天,小辈们各自为营刷着手机。终于到团圆饭点了,姥姥笑着出来喊外甥们上桌吃饭,小学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一个都没好好搭理的,忙着抢红包、转链接、可是,就差在这一年一度家人最团圆的一个小时嘛?


春晚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吐槽也算是有点年味。好想发个朋友圈和大家互动下,缓解下近期一直绷着的情绪。刚打开朋友圈看了眼→“武汉急需物资”,我心头一紧,顺手一个转发并给当地捐了力所能及的物资,这件事愈发严肃了。除了肺炎,我发什么都不太合适,十点多就想洗洗睡了又怕耽误了什么。


快到零点,大家发来的祝福依旧绷紧着!“祝大家双肺纹理走形、分布正常,肺内未见实质性病灶,肺门不大,纵膈居中,心影不大,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血尿常规正常,CRP正常,核酸检测阴性,鼠年吉祥!”我回一句"谢谢,记得早睡别熬太晚"。


毫无疑问,我们谁都不想这样过年啊,我们好像真的已经不会生活了,我们没有了独立思考,没有了给自己的独处时间,更没有陪家人好好说话的心思。


那一晚,#肖战好帅#、#佟丽娅好美#、#贾玲B站老公#与疫情话题相互混杂着热搜前十,看个娱乐话题都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我依稀记得,2008年的鼠年春节,那是我小时候印象中,语言类节目最无聊的一年。一眨眼十二年就过去了,还是觉得无聊,笑不出来。


03


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还是建议大家能花时间精简、辨别下每天转发的信息,同质化的信息轰炸只能徒增周围人的烦恼,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咱们携起手来,把生活一点点找回来可以吗?


也许你会说,医务人员都那么辛苦没生活了,我们还好意思要生活?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啊,提醒自己提醒下周围的人,学会适度抽离,咱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可以了,身体抑郁出个毛病,还不是大过年的给医生们添负担?我们需要的是有序生活,有序防控。


我相信,疫情总归是会过去的,我们依然会有新的挑战和未来。


可是,当我们再次回想起这个堪称最长寒假的2020年时,内心是否会漂起一地鸡毛,你关心了所有该关心的,唯独不关心自己。


人们在还能笑的时候,是最不容易被打败的。


最近莫名心慌、乏力、易怒,敏感,注意力涣散,那你就要提醒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